微塑料開始損害細胞!研究發現,這些垃圾正被我們吃進肚子

2021-02-08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如今,地球上的環境汙染早已經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特別是被認為是最嚴重汙染源之一的微塑料汙染,如今成為了很多科學家的重點科研內容,英國科學家拉婭勒·利物浦就是其中之一。

拉婭勒·利物浦認為,微塑料或許正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然後在人體中堆積後,進入我們的細胞,然後將一些細菌和病毒送進我們的體內,為了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2021年年底之前,人類應該搞清楚微塑料的危害才可以。

什麼是微塑料?

自從2004年,英國科學家湯普森等第一次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並且提出它們對於環境汙染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開始,微塑料就漸漸成為了地球上最可怕的汙染源之一,而更加可怕的是,微塑料由於直徑都小於5mm,肉眼是無法看到它們的,這就導致我們其實每一天都在攝入大量微塑料,但是卻並不自知。

而在近年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也發現,微塑料已經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無論是馬裡亞納海溝,還是人類最後的淨土——南極,微塑料都大量遍布其中,同時,通過食物鏈一步步重新返回到人體之中。

微塑料是如何重回人體的?

我們都知道,微塑料是被人類製造出來的,那麼,它又是如何重回人體的呢?提到「食物鏈」我們都知道,底層生物被上層生物吃掉,比方說植物為食草動物提供能量,而食草動物又稱為肉食動物的盤中餐,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富集效應」,也導致越是處於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它們體內的毒素越多。

微塑料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微塑料是很難降解的,這就導致它們從底層生物的體內一層層轉移,最終進入到人類的體內。比方說人類最喜歡吃的很多貝類等,都是微塑料的重災區,而由於我們無法看到它們,所以,吃進肚子裡也不知道。

微塑料正在影響人體健康?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的確在現代科學研究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正在因為微塑料不斷在體內堆積,而危害到人體健康。

不過,究竟微塑料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的,這一點目前還在研究階段,不過,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來自荷蘭的朱麗葉·萊格勒認為,我們已經距離答案非常近了,最多在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人類就可以徹底揭曉答案,知道微塑料對於我們究竟有哪些影響。

包括一些研究者擔心,未來微塑料會入侵人類的大腦,侵佔我們的神經細胞,從而導致人類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這些也會在不久之後找到答案。

每年800萬噸塑料垃圾入海

微塑料就是塑料垃圾的碎片,而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每年大約有800萬噸的塑料垃圾入海,而通過對海洋生物的抽樣檢測,研究者們發現,在所有的樣品中,微塑料的出現比例已經達到了100%。

這也意味著,如今海洋生物,甚至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它們的體內都已經被微塑料入侵了,沒有誰可以倖免,只是體內微塑料含量多少的問題。

此外,研究者也表示,貝類動物、軟體動物等都是微塑料的重災區,而喜歡吃這些東西的國家居民,則體內可能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從排名來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美國佔據了前五名,或許未來人類沒有辦法阻止微塑料的出現,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我們的食譜了。

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的一項總結中,認為微塑料或許會成為人類下一場「疫情」的爆發點,所以,在這之前,人類才應該徹底了解微塑料會為我們造成哪些危害,然後提前找到應對的辦法。

說起來,目前人類對於地球的破壞和汙染,並不僅僅是微塑料,除了微塑料之外,還有很多汙染都需要亟待解決,比方說大氣汙染、土壤汙染等等,這些汙染也同樣會最終反饋在人類的身上,讓我們的明天不再晴朗。

早在上個世紀,伴隨著溫室效應的出現,就有科學家擔心,人類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會變成 一把「雙刃劍」最終反噬人類自己,如今這個擔心看起來,似乎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一切徹底無法拯救之前,想辦法阻止悲劇的發生,你說呢?

相關焦點

  • 英媒:微塑料損害人類細胞嗎?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英國新科學家網站2020年12月30日發表了題為《2021年前瞻:我們將搞清楚微塑料能否損害我們的細胞》的文章,作者為拉婭勒·利物浦。文章稱,科學家認為,僅僅是細胞內存在微塑料的機械壓力就足以造成損害。
  • 研究發現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目前微塑料已開始出現在各種地方,從珠穆朗瑪峰到南極的海冰,再到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細小的塑料碎片是如何被水生環境中的生物體吸收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了生物分子塗層是如何充當「特洛伊木馬」,將它們潛入活細胞的。
  • 每個人每周吃進肚子裡一張銀行卡!事實的真相,就是讓人難以接受
    在土地、水、食物和空氣中越來越明顯的塑料汙染,也已經以微米和納米塑料的形式在人體的器官和組織中被發現。研究人員在人體組織中能夠檢測到的塑料成分多達數十種科學研究表明,我們平均每周會吃進5克塑料,這就相當於一張銀行卡的重量,那麼一年下來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除了我們在海洋表面看到的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不同的深度都有塑料垃圾的身影,就連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海底都出現了塑料垃圾,有此可見,塑料垃圾在海洋的汙染已經形成了不同的縱深,越來越嚴重。可能有人會說了,海洋中塑料垃圾再多,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難道還能形成對人類的威脅?
  • 研究發現全球50%人口體內含有塑料殘留,塑料危機已經到來
    海龜內的塑料顆粒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這些動物們怎麼也想不通,為啥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到了死也沒有消化的了呢?在2018年的維也納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誰也沒有想到,我們這麼精明的人類,竟然也正在一口一口吃著塑料。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被眾多洗護產品用來增加液體密度、去除角質,同時也讓產品變得新鮮好看。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從北極積雪、珠穆朗瑪峰最頂峰到海底最深處,幾乎每個生態系統中都存在微塑料碎。微塑料甚至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
  • 350萬噸重的「垃圾島」,面積堪比四個日本,如今正威脅著中國
    因為垃圾島是位於太平洋的亞熱帶氣流中心,赤道的無風地帶,這裡被人們稱為「海洋中的沙漠」,一般是不會有人駕駛船隻到這裡航行,這裡持續不變的高壓系統、還有我們已知的赤道無風帶,和沒有能給船隻帶來動力的風,讓船隻在這裡航行佔不到一丁點的便宜,所以一直都沒有被人發現。
  • 塑料汙染有多恐怖?每人一年竟吞下12萬塑料碎片
    》的研究提到,美國人每天要攝入203至312塊微塑料。那些被我們丟在水邊的塑料製品,隨著海浪被分解成碎片,再長上藻類。當藻類被磷蝦吃掉後,藻類會釋放二甲基硫醚(DM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海腥味。沾滿DMS味道的塑料片卻被海鳥當作魚蝦帶走,殊不知吃進肚子的只是毫無營養的人類垃圾。
  • 微塑料已進入人體!這是一個可怕的發現,生態圈已被塑料侵襲
    近日,來自日本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的科研人員,針對目前塑料垃圾中對生態系統危害最大的微塑料垃圾,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梳理工作,通過微塑料的「地球環遊記」,為人們一步步揭曉它們究竟是如何進入人體的。什麼是微塑料垃圾?
  • 國際最新研究:大西洋上層200米有逾千萬噸微塑料垃圾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項環境研究的論文稱,大西洋上層200米約有1200萬-2100萬噸微塑料垃圾,僅對其中3種最多的塑料進行定量分析,顯示整個大西洋中的塑料數量遠遠高於以前確定的數量。
  • 科學家: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在報告中,科學家們表示,如今大西洋海面以下200米之內的海水中,已經有1200萬噸-2100萬噸的微塑料垃圾在其中,特別是偏遠海域中,因為此前缺乏可靠的採集評估數據,所以,科學家們一開始還並未發現如今大西洋已經儼然變成了「塑料垃圾場」。
  • 微塑料入侵人體!嬰兒每天喝下160萬粒微塑料,連大腦都有塑料
    通過數據顯示,大約每年都有800萬噸的塑料製品流入海洋之中,然後在海洋中形成垃圾帶,這些垃圾帶出現的地方,也都開始逐漸變成了「死亡區」。 同時,很多塑料製品被生物誤食,不僅會導致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塑料,同時,在食物鏈的作用下,這些塑料也會重新被人類吃進肚子裡。
  • 國際最新研究:大西洋上層200米有逾千萬噸微塑料垃圾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項環境研究的論文稱,大西洋上層200米約有1200萬-2100萬噸微塑料垃圾,僅對其中3種最多的塑料進行定量分析,顯示整個大西洋中的塑料數量遠遠高於以前確定的數量。
  • 最高的塑料垃圾:科學家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蹤影
    據外媒報導,人類對塑料製品的痴迷已經在從最深的海溝到最高的山峰的地方都留下了垃圾的足跡。來自國家地理和勞力士Perpetual Planet珠峰探險隊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傳說中的珠峰峰頂附近發現了微塑料。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ell》的One Earth上。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誤食 海洋生物容易誤食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在生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可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人口密集區和大洋環流區是微塑料汙染的熱點區域,但在遠離輸入源的極區也發現有微塑料存在。
  • 科學家: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大西洋成為「塑料垃圾場」在報告中,科學家們表示,如今大西洋海面以下200米之內的海水中,已經有1200萬噸-2100萬噸的微塑料垃圾在其中,特別是偏遠海域中,因為此前缺乏可靠的採集評估數據,所以,科學家們一開始還並未發現如今大西洋已經儼然變成了「塑料垃圾場」。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不管是在海水以及海底、海底沉積物當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除了貝類以外,在大型的哺乳動物體內,還有魚類、浮遊動物體內,都有檢測出微塑料的報導。」2018年11月30日的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回應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時介紹。這也是官方首次公開發布微塑料的相關情況,「從目前國內、國際的報導來看,貝類當中普遍檢出微塑料顆粒。
  • 水果、蔬菜中也發現塑料垃圾,對人類危害真正開始了?
    科學家們的新研究已經明確發現了它存在的證據,在含微塑料的植物之中,它們長得更小,根部較短,從而降低了產量和營養價值。所以這完全證明了科學家們以前不相信的事實,如今不相信都沒有辦法了,具有鐵證證明在於我們的空氣,海洋和土壤以及水果和蔬菜之中都完全具有它的存在。
  • 微塑料研究最前沿丨微塑料監測遇難題,我們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塑料汙染在水環境(海洋和淡水)中的問題日益嚴重,得到廣泛報導和關注。據《Science》雜誌研究報告,2010 年全球192 個沿海國家和地區共製造2.75億噸塑料垃圾,其中約有800萬噸排入海洋,並且塑料垃圾數量不斷增多,到2015年已有超過900 萬噸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排放量將會是2010年的兩倍。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誤食海洋生物容易誤食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在生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可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海洋環境中的微塑料,其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人口密集區和大洋環流區是微塑料汙染的熱點區域,但在遠離輸入源的極區也發現有微塑料存在。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大部分來自大塊塑料的逐漸降解破碎,小部分來源於合成織物洗滌、個人護理產品使用、樹脂原料顆粒洩漏等。研究表明世界大洋目前漂浮著至少5.25萬億顆塑料微粒,重達26.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