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紀錄片中,大衛·阿滕伯勒描述了一隻信天翁的午餐時光:飢腸轆轆的信天翁雛鳥們在窩裡激動地等待著父母帶來的食物,一隻成年信天翁緩緩飛來,鼓起的嘴巴似乎宣示了這場穿越數千公裡的捕食是相當成功的,雛鳥們都在等待著父母帶過來的戰利品。
這是一個再溫馨不過的畫面了。
圖片來源:《藍色星球》紀錄片
然而,當攝像師把鏡頭拉近,我們驚奇的發現,成年信天翁帶回來的不止有魚仔,還帶有另外一種極其難消化的「食物」——藍色塑料。
不難想像,這些雛鳥們過幾天就會因為吃下這些塑料而消化不良,甚至痛苦的死去。
信天翁生活在寒冷的兩極地區,這裡已經夠遠離人類的生活區了,然而,它們仍然逃不了被塑料扼殺的命運。
其實,以「塑料」為食的遠不止信天翁,小到浮遊生物,大到鯨魚,聰明如人類,生活在地球,我們已被塑料包圍。
而吃塑料,早就默默成為了每個群體生存的一部分。
2018年,印度尼西亞國家公園中曾發現了一頭死亡擱淺的抹香鯨,人們在調查的它的死因時意外發現,它的胃裡竟然有115個塑料杯,25個塑膠袋,4個塑料瓶和2隻拖鞋,以及數以千計無法看出原型的塑料碎片,這些塑料製品高達6公斤之重。
難以想像,這頭抹香鯨在死亡前是多麼的痛苦!
人們對鯨魚胃中的塑料製品稱重
無獨有偶,2010年一隻虛弱的小海龜被衝上了巴西海岸被,並在數小時後死亡。
人們對死亡後的海龜解剖時看到,它的腸內竟然有3267塊直徑大於5毫米的塑料片,胃內有308塊,其他微小的塑料顆粒數不勝數。
海龜內的塑料顆粒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這些動物們怎麼也想不通,為啥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到了死也沒有消化的了呢?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每年被遺棄在海洋的塑料垃圾超過800萬噸,佔海洋垃圾的80%,已經大大威脅海洋野生動植物的生存。
就連生活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大深度可達10911米)中的生物,科學家也在它們的體內發現了早已被禁止使用的化工原料 —— PCBs(多氯聯苯,一種嚴重致癌物)。
其實,不只是這些動物們被塑料所侵擾,就連我們人類,也難逃「塑」命!
在2018年的維也納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
誰也沒有想到,我們這麼精明的人類,竟然也正在一口一口吃著塑料。
微塑料顆粒
根據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的數據,參與研究的8位實驗對象糞便中都發現了塑料微粒。
為了保證數據的普遍性,研究人員找到了8位互不認識且來自於不同大洲的參與實驗人員,他們分別來自於英國、奧地利、日本、芬蘭、義大利、荷蘭、波蘭和俄羅斯,他們的年齡均在33~65歲之間。
研究人員對這8位參與者的大便成分進行檢測,發現不僅這8人的糞便中都含有塑料微粒,並且塑料類型多達9種,平均每10克糞便中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這些被發現的塑料微粒直徑在50~500微米之間,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聚丙烯、聚乙烯和對苯二甲酸酯等。
塑料顆粒
精明的人類雖然沒有吃肉眼可見的塑料,但我們吃的食物或者肉類中常會包含一些微小的塑料顆粒。
這些塑料顆粒直徑一般小於5毫米,是由較大的塑料製品經過長時間的太陽輻射、化學降解、海浪衝擊或者海洋生物的吞食分解而成。
比如,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Ana Markic博士經過長期調研發現,紐西蘭市面上常見的9種魚中,有8種魚曾經常食用塑料元素。
英國研究人員也報導過,海鮮貽貝中也含有大量的微塑料顆粒,大約每20隻便含有約90顆塑料微粒。
此外,紐約州立大學人員也曾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對來自於9個國家的250瓶礦泉水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僅有17瓶水中沒有塑料微粒,其他200多瓶水中平均每公升中含有314個塑料顆粒。
美國學者也曾做過類似研究,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
除了喝的水外,我們吃的食鹽裡也含有塑料微粒。
研究人員對來自於中國、歐洲和美國的15種普通食鹽抽樣檢測發現,食鹽中有用於生產普通塑料水瓶的聚乙烯、玻璃紙和各種其他塑料。
總而言之,我們人類用到的化妝品、或者吃的食品、喝的水中都很難保證沒有微塑料顆粒。
食鹽
歐洲的一項研究報告更是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當然了,這個數據的準確性我們還不得而知。
那麼,人類吃了這麼多塑料顆粒會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化學物質會進入食物鏈,間接的進入人的腸胃之中,長時間的進食塑料顆粒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對孕婦來說則會影響胎兒發育,甚至會導致不孕不育和癌症等。
胃病
塑料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人類每年生產的3億多噸塑料製品,卻未能及時的進行回收銷毀。據統計,在歐洲只有30%的塑料被回收,美國的回收比例僅為9%,而在中國,這個數據還不得而知。
未被回收的塑料慢慢降解成微塑料,纖維和塑料碎片,出現在地球的每個角落。
如今,人類和其他動物都還在塑料的包裹中掙扎,環保專家預言:到2050 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還多。
塑料汙染
如果沒有嚴格的禁塑令來制止這種行為,人類能否喝上一口乾淨的水,吃上一口衛生的飯都是未知數。
如果不去改變現狀,人類真的會「塑」命難逃吧!
我是科學驛站,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博士,是一名熱愛科學、熱愛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時也是科學領域優質創作者、今日頭條青雲獲獎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點讚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