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地球上最深的海溝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海洋動物——這一發現通常是值得慶祝的。然而,研究人員也在其體內發現了塑料,這突顯出全球汙染危機的嚴重程度。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稱,他們在馬裡亞納海溝2萬英尺深的地方發現了這種生物,一種稱為甲殼綱動物(俗稱「跳躍者」)的甲殼類動物。
位於西太平洋的1580英裡長海溝的最大深度約為36,000英尺。但是,即使是生活在這些極端和看似偏遠的環境中的動物,似乎也無法免受塑料汙染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之前不為人知的動物體內發現了被稱為微塑料的塑料碎片。他們鑑定的材料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一種廣泛用於食品和飲料包裝的普通塑料。
結果發現,紐卡斯爾隊決定將新物種命名Eurythenes plasticus為了強調這一事實需要迅速採取行動,「停止向我們的海洋塑料垃圾的泛濫,「艾倫·傑米遜海洋生態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動物現在是240種已知的食用塑料的動物之一。
傑米森告訴說:「我們發現了一些已經被汙染的新物種,因此我們錯過了在自然環境中了解這些物種的機會。」「(這一發現)證明了塑料問題的嚴重程度。由於人類活動,生活在偏遠和極端海洋環境中的物種正在遭受苦難。任何對大量種群的有害影響在新物種中都很難把握,因為我們不知道在汙染之前這些種群是什麼樣的。」
塑料碎片現在在全世界的海洋中都很常見。事實上,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大約有800萬噸這種物質進入海洋。一旦進入水中,這種塑料就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最終成為微塑料——海洋動物經常會攝入這些微塑料,比如Eurythenes plasticus。
傑米森在接受《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魚的內臟中含有難以消化的碎片,這可能會導致堵塞、食物空間縮小,以及吸收更有害的化學物質,如在水中與塑料結合的多氯聯苯。」
勞倫·斯普瑞爾是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海洋保護副主席,她沒有參與這篇論文(儘管WWF支持這項研究),她說把這個新發現的物種從地球最深處和最偏遠的地方命名為「Eurythenes plasticus」是一個「大膽而必要的舉動」。
她在發給《新聞周刊》的一份聲明中說:「毫無疑問,塑料在我們的環境中無處不在,它對自然的影響也不容置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塑料汙染更具破壞性的影響,因為塑料汙染正在感染物種,而科學才剛剛發現這一點。」雖然塑料在分類記錄上的正式存在是一個鮮明的概念,但這一發現應該會促使我們所有人立即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對抗這種全球汙染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海洋項目主任Heike Vesper在一份聲明中補充道:「塑料存在於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存在於我們飲用的水中,現在也存在於遠離人類文明的動物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