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在8月18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中,來自於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科學家團隊,在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發現如今海洋的塑料垃圾汙染情況,已經遠超過預期。
大西洋成為「塑料垃圾場」
在報告中,科學家們表示,如今大西洋海面以下200米之內的海水中,已經有1200萬噸-2100萬噸的微塑料垃圾在其中,特別是偏遠海域中,因為此前缺乏可靠的採集評估數據,所以,科學家們一開始還並未發現如今大西洋已經儼然變成了「塑料垃圾場」。
通過採樣量化,科學家們也發現,在如今遍布大西洋的微塑料垃圾中,主要是由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這三種塑料組成的商品垃圾。
什麼是微塑料垃圾呢?簡單來說,就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塑料碎片。大約在2004年的時候,英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它們展開研究了,而且還曾經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關於微塑料垃圾的研究論文。
在海洋環境中,「微塑料垃圾」又被稱作海洋中的「PM2.5」,由於它們的直徑非常小,所以體積也很小,很難被察覺到,這就意味著,在海洋中,它們聚集在一起可以產生更大的比表面積,所以,它們對於海洋環境的汙染,也就變得更加嚴重。
微塑料垃圾的來源?
那麼,微塑料垃圾又是如何進入到海洋生態系統之中的呢?這裡,就要從人類的工業發展開始說起了,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塑料垃圾也隨之產生,因為它方便、低價,所以,塑料包裝也成為了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
伴隨著人類的活動,比方說工業廢水、生活廢水的排放中,都會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塑料垃圾進入到海洋之中,此外,當人類在海邊活動的時候,也會隨手亂丟塑料垃圾。
科學家們發現,伴隨著海水的流動,特別是海底的洋流活動,會將這些微塑料垃圾分散到各個角落之中。
通過儀器勘測,在海底峽谷中,存在著大量的微塑料垃圾,它們沉積在海底,已經在海底形成了一個個的「微塑料垃圾場」。
伴隨著海洋中的微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自然,海洋生物也會受到影響。研究發現,海洋生物的體內微塑料垃圾的含量也在不斷增加。
當然,海洋生物吞食微塑料垃圾是無意識的,它們可能捕食的過程中,就吸入了大量的微塑料垃圾,如今,微塑料垃圾也已經通過人類捕撈,回到了人類的餐桌之上。
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研究者表示,如今海洋中海洋生物,特別是人類食用的海鮮樣本中,都發現了塑料殘留物,人類在食用它們的過程中,自然也攝入了一定的微塑料垃圾。
在澳大利亞的一個海鮮市場上,海捕的大蝦、生蠔、海蟹、沙丁魚、魷魚等等,都是當地人最喜歡的海鮮食物之一。
通過採樣檢測,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消費者平均每吃掉一份沙丁魚,就會攝入30毫克的微塑料垃圾,而每吃掉一份生蠔,則會攝入大約0.7毫克的微塑料垃圾。
在2018年聯合國發表的一篇報告中,認為如果人類不控制海洋微塑料垃圾的排放,以及常規塑料垃圾的亂丟行為,那麼,在2050年,當時候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可能會比海洋中的魚類數量還要多。
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危言聳聽,不過事實上通過研究卻證實,平均每一分鐘,地球上的海洋中,就有可以裝滿整整一卡車的塑料垃圾,因為人類活動被排放到其中。
如今,海洋塑料垃圾的增長量大約為每年1300萬噸左右,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汙染,不僅導致很多海洋生物迎來了生存危機,同時,正如同上文中我們提到的,人類最終也會因為捕食海鮮而自食惡果。
根據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每人會吃進肚子裡大約有5克左右的微塑料垃圾,這些微塑料垃圾有多大呢?簡單來說,相當於每周會吃進肚子裡一張信用卡。
在人類糞便的取樣化驗中,科學家們也發現,沿海國家和地區居民體內的微塑料垃圾含量要更高,當然,這也與他們更喜歡吃海鮮有關。可以說,海洋垃圾正在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同時,也影響著人類的明天,所以,拒絕亂扔海洋垃圾,才是我們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19日文章《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報告稱,大西洋塑料垃圾數量遠超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