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汙染遠超預期!科學家: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2021-01-07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在8月18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中,來自於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科學家團隊,在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發現如今海洋的塑料垃圾汙染情況,已經遠超過預期。

大西洋成為「塑料垃圾場」

在報告中,科學家們表示,如今大西洋海面以下200米之內的海水中,已經有1200萬噸-2100萬噸的微塑料垃圾在其中,特別是偏遠海域中,因為此前缺乏可靠的採集評估數據,所以,科學家們一開始還並未發現如今大西洋已經儼然變成了「塑料垃圾場」。

通過採樣量化,科學家們也發現,在如今遍布大西洋的微塑料垃圾中,主要是由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這三種塑料組成的商品垃圾。

什麼是微塑料垃圾呢?簡單來說,就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塑料碎片。大約在2004年的時候,英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它們展開研究了,而且還曾經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關於微塑料垃圾的研究論文。

在海洋環境中,「微塑料垃圾」又被稱作海洋中的「PM2.5」,由於它們的直徑非常小,所以體積也很小,很難被察覺到,這就意味著,在海洋中,它們聚集在一起可以產生更大的比表面積,所以,它們對於海洋環境的汙染,也就變得更加嚴重。

微塑料垃圾的來源?

那麼,微塑料垃圾又是如何進入到海洋生態系統之中的呢?這裡,就要從人類的工業發展開始說起了,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塑料垃圾也隨之產生,因為它方便、低價,所以,塑料包裝也成為了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

伴隨著人類的活動,比方說工業廢水、生活廢水的排放中,都會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塑料垃圾進入到海洋之中,此外,當人類在海邊活動的時候,也會隨手亂丟塑料垃圾。

科學家們發現,伴隨著海水的流動,特別是海底的洋流活動,會將這些微塑料垃圾分散到各個角落之中。

通過儀器勘測,在海底峽谷中,存在著大量的微塑料垃圾,它們沉積在海底,已經在海底形成了一個個的「微塑料垃圾場」。

伴隨著海洋中的微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自然,海洋生物也會受到影響。研究發現,海洋生物的體內微塑料垃圾的含量也在不斷增加。

當然,海洋生物吞食微塑料垃圾是無意識的,它們可能捕食的過程中,就吸入了大量的微塑料垃圾,如今,微塑料垃圾也已經通過人類捕撈,回到了人類的餐桌之上。

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研究者表示,如今海洋中海洋生物,特別是人類食用的海鮮樣本中,都發現了塑料殘留物,人類在食用它們的過程中,自然也攝入了一定的微塑料垃圾。

在澳大利亞的一個海鮮市場上,海捕的大蝦、生蠔、海蟹、沙丁魚、魷魚等等,都是當地人最喜歡的海鮮食物之一。

通過採樣檢測,科學家們驚訝的發現,消費者平均每吃掉一份沙丁魚,就會攝入30毫克的微塑料垃圾,而每吃掉一份生蠔,則會攝入大約0.7毫克的微塑料垃圾。

在2018年聯合國發表的一篇報告中,認為如果人類不控制海洋微塑料垃圾的排放,以及常規塑料垃圾的亂丟行為,那麼,在2050年,當時候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可能會比海洋中的魚類數量還要多。

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危言聳聽,不過事實上通過研究卻證實,平均每一分鐘,地球上的海洋中,就有可以裝滿整整一卡車的塑料垃圾,因為人類活動被排放到其中。

如今,海洋塑料垃圾的增長量大約為每年1300萬噸左右,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汙染,不僅導致很多海洋生物迎來了生存危機,同時,正如同上文中我們提到的,人類最終也會因為捕食海鮮而自食惡果。

根據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每人會吃進肚子裡大約有5克左右的微塑料垃圾,這些微塑料垃圾有多大呢?簡單來說,相當於每周會吃進肚子裡一張信用卡。

在人類糞便的取樣化驗中,科學家們也發現,沿海國家和地區居民體內的微塑料垃圾含量要更高,當然,這也與他們更喜歡吃海鮮有關。可以說,海洋垃圾正在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同時,也影響著人類的明天,所以,拒絕亂扔海洋垃圾,才是我們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19日文章《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報告稱,大西洋塑料垃圾數量遠超預計》

相關焦點

  • 海洋汙染遠超預期!科學家: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
    據報導,在8月18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中,來自於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科學家團隊,在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發現如今海洋的塑料垃圾汙染情況,已經遠超過預期。 每吃一份生蠔會攝入0.7毫克塑料研究者表示,如今海洋中海洋生物,特別是人類食用的海鮮樣本中,都發現了塑料殘留物,人類在食用它們的過程中,自然也攝入了一定的微塑料垃圾。
  • 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報告稱:大西洋塑料垃圾數量遠超預計
    來源:科技日報位於英國沃爾尼島上舊垃圾場埋藏的塑料垃圾不斷被衝入海洋,這樣的遺留垃圾場遍布世界各地,是海洋塑料汙染的許多未量化來源之一。科技日報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18日發表一項最新報告,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報告稱:大西洋上層200米約有1200萬到2100萬噸微塑料垃圾。
  • 科學家在海鮮樣本中發現不同程度塑料殘留物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12日發布一項研究顯示,在5種不同的海鮮樣本中都發現了塑料殘留物,不同種類海鮮中塑料含量也有較大差異。埃克塞特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者合作開展了這項研究,以便評估海洋塑料汙染的影響,相關成果已刊登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月刊上。
  • 大西洋塑料垃圾數量遠超預計
    我們其實缺乏來自微塑料積累系統的可靠量化數據,特別是在海洋等偏遠地區,阻礙了對微塑料積累所造成的生態和環境損害的評估。此次,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研究團隊對塑料汙染進行了詳細採樣和量化,這些樣本來自大西洋南北橫斷面10000公裡的12個地點。
  • 大西洋塑料垃圾數量遠遠高於以前所有能確定的數量
    此次,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研究團隊對塑料汙染進行了詳細採樣和量化,這些樣本來自大西洋南北橫斷面10000公裡的12個地點。他們評估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垃圾的豐度,這三種最常見的商品塑料共佔全球塑料垃圾的一半以上。
  • FoxNews:澳大利亞研究發現海鮮體內普遍含塑料,沙丁魚含量最高
    沙丁魚含量最多,平均每隻含有2.9毫克。近期《科學》雜誌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年將會有29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相當於全世界每米海岸線向海中排放110磅塑料。2040年,海洋中的塑料廢棄物預計將增加兩倍,最終總量可能達到6億噸,相當於300萬頭藍鯨。
  • 澳大利亞研究發現海鮮體內普遍含有塑料,沙丁魚含量最高
    沙丁魚含量最多,平均每隻含有2.9毫克。近期《科學》雜誌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年將會有29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相當於全世界每米海岸線向海中排放110磅塑料。2040年,海洋中的塑料廢棄物預計將增加兩倍,最終總量可能達到6億噸,相當於300萬頭藍鯨。
  • 海洋塑料汙染有多嚴重?英國科學家:平均每人一周吃掉一張信用卡
    多年來,環境汙染問題早已經變成了老生常談,各國的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持續關注地球上的環境變化情況,前段時間,英國的科學家就對於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大西洋,來自於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的科學家團隊,分別設置了12個取樣點,以此來判斷大西洋中的微塑料垃圾汙染情況。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 科學家在海鮮樣本中發現不同程度塑料殘留物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含量、阿爾茲海默病等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科學家在海鮮樣本中發現不同程度塑料殘留物埃克塞特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者合作開展了這項研究,以便評估海洋塑料汙染的影響,相關成果已刊登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月刊上。
  • 圖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恐怖真相
    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下面我們就以圖說的形式,了解下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真相。  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如管理不當的農業徑流和未經處理的汙水)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其中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  2006年,「綠色和平」組織對世界海岸線進行了普查,發現印尼的海洋廢物汙染率最高,每公裡達29100件。在這個國家人口稠密的地區,垃圾覆蓋了90%的海灘。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已被確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程度要看攝入的量有多少,現在科學家仔細在計算每種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
  • 聯合國警告:海洋塑料微粒汙染危害全球
    聯合國即將公開發布報告,就海洋塑料汙染潛在的危害警告全世界。(圖片來源:《獨立報》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信蓮) 據英國《衛報》5月21日報導,聯合國近日發布報告稱,塑膠袋、瓶子、衣服等塑料汙染滯留在海裡,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還會殃及海洋的生態環境。
  • 食用海鮮樣本中檢測出塑料,我們還能不能放心食用海鮮?
    據澳大利亞最新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海鮮樣本中都檢測出塑料。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中,討論了小塊塑料是如何通過海洋食物鏈一步步汙染海洋環境的。之後對這五類不同生物進行塑料分析,這些塑料多來自於食品塑料包裝袋,之後被人們扔到海洋中導致海洋汙染,這五類生物中均發現了塑料汙染物。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審核-小文說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塑料汙染是規避不了的。從上個世紀塑料誕生之後,人類就對這種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物質愛不釋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的問題逐漸暴露了,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染。
  • 我們一年會吃下多少塑料?塑料微粒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危害?
    當這些含塑料微粒的物體被丟棄並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會逐漸分解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隨即進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但是人類作為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這些塑料微粒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隨著食物被人體攝入。蔬菜和水果中也有塑料微粒來自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農產品,如西紅柿、洋蔥、西蘭花、馬鈴薯、蘋果和梨等,都含有微塑料。
  •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華義/新華社 2016-09-28 18:42 來源:澎湃新聞
  • 你為什麼不吃塑料!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海洋可能已全被汙染了!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個巨大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全人類:環境汙染。其中塑料汙染尤為嚴重,目前有科學家首次在海洋最深處的海溝發現成堆的塑料垃圾,這意味著地球上可能不存在無汙染的海洋了。泰國曾做過一個公益廣告,他們在壽司裡加入塑料,然後請路人免費試吃。試吃的人一開始都很開心,但當吃到塑料時,大多數人都怒了。他們對銷售員大聲質問「塑料是不能吃的!」「吃塑料是會死人的!」
  • 白色汙染的後遺症!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多種塑料顆粒,不是偶然
    很多人會覺得,塑料垃圾丟到地上或者海洋中,危害的都是生物界裡面的動物,殊不知」害人終害己「,我們人也會被自己所傷害,前段時間科學家們便在人體中檢測到了不同的塑料顆粒。,但因為人類還沒有找到能夠快速分解塑料製品的核心技術,所以塑料製品會逐漸堆積,我們經常能夠在海洋上、河流上看到漂浮的白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