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看看新聞knews綜合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美國猶他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通過實地採樣發現,美國西部11個偏遠地區發現了1000多噸微塑料顆粒,這些塑料微粒都是通過雨水降落到地面的,證明微塑料已經隨風進入大氣層。
猶他州大學的首席研究員賈尼斯·布拉尼說,他們花了14個月的時間收集塑料和聚合物,通過使用高解析度設備發現了這種從大氣中伴隨降雨落到地面的塑料汙染樣本,這些塑料汙染物遍布美國西部11個國家公園和野生保護地區,其中包括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落基山國家公園,而尤以落基山國家公園的數量最多。研究結果預計,這種塑料微顆粒會在世界各地發現。
布拉尼說,他們曾對預計的微塑料沉積速度感到震驚,以為計算出了錯誤,之後他們在對32種不同的粒子掃描確認,從這些地方分析的大氣粒子中,大約有4%是合成聚合物。研究人員表示,2017年,全球生產了3.48億噸塑料,自那以後,產量逐年增加。
研究人員表示,塑料具有很高的彈性,在分解前可以使用很長時間,這使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然而,正是塑料的這些特性導致其在環境中漸進碎裂而不是降解,持續保持著微小顆粒的形態。此前,人們發現這些塑料微顆粒只會積聚在廢水、河流和海洋中。而布拉尼領導的研究小組的這項研究表明,它們也會積聚在大氣中。布拉尼說,有幾項研究試圖量化全球塑性循環,但沒有意識到大氣層的邊緣,「我們的數據顯示,塑料循環讓人想起全球水循環,也有著大氣、海洋和陸地的生命周期。」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研究了在這些公園中發現的溼和幹微塑性沉積物的來源和生命史。結果表明,城市和人口眾多的地區是與溼塑料相關的塑料的最初來源,這些溼塑料也來自地表水和土壤中的塑料。相比之下,乾燥的塑料沉積物表明它們來自更遠的地方,與大氣模式有關,它們像下雨一樣落在地上,這表明,這些塑料顆粒微小到足夠可以穿越整個大陸到達偏遠的荒野之地。研究小組還發現,在溼樣品和幹樣品中沉積的大部分塑料都是來源於服裝和工業材料的超細纖維,其中大約30%的塑料微粒是顏色鮮豔的微珠,來自工業塗料和塗層。
研究小組發現,通過對11個地點每周溼樣品和每月的幹樣品的檢測,他們估計每年有超過1000噸的微塑料沉積在美國西部的受保護土地上,這相當於1.23億個塑料水瓶。
布拉尼說,大氣中無處不在的微塑料以及隨後在遙遠的陸地和水生環境中的沉積,應當引起廣泛的生態和社會關注,目前還不清楚微塑料在大氣中的普遍存在對健康有著怎樣的影響,不過,&34;
(編輯:王鵬)
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