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闢謠|「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海鮮中含微塑料殘害身體?

2021-02-10 科普豐臺

流言:

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真相:

「海鮮裡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自然界中微塑料廣泛存在。奧地利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芬蘭、日本、俄羅斯等8個亞歐國家分別選擇了1名志願者,進行飲食控制實驗,最終提供的糞便樣本顯示,在8個樣本中,發現了多達9種類型的微塑料。但這些微塑料是否對人體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依然是未知數。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海產品當中的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可見的危害。

並且,談到食品安全對人體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劑量。這與食品添加劑的道理是相似的,少量或者微量的微塑料,很難對人體構成實質性的影響。

在政策法規方面,我國海鮮類產品目前已經有了國家標準GB2733-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鮮、凍動物性水產品》,對揮發性鹽基氮和組胺的含量、汙染物的限量、貝類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劑的含量乃至需要在加工前保持活體狀態的海鮮都做了詳細規定,劃定了海鮮產品安全與衛生的紅線。

目前,我國海產品安全性是比較高的,這還得益於水產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每年消費的海鮮當中,將近80%來自於水產養殖農場,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出海捕撈」,因此公眾不必過度擔心所謂「微塑料入侵」問題。

相關焦點

  • 【網絡謠言粉碎機】「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別讓這些流言困擾你
    1.例如,對鎳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選擇304不鏽鋼產品,對錳過敏的人不要選擇含錳的不鏽鋼產品。3、「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流言: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
  •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沒依據
    九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量子原塑"能防癌還治糖尿病高血壓?"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沒依據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
  • 海鮮中含微塑料正殘害無數中國人?9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 流言: 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
  •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別讓這些流言困擾你
    1.例如,對鎳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選擇304不鏽鋼產品,對錳過敏的人不要選擇含錳的不鏽鋼產品。3、「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流言: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
  • 9月「科學」流言榜:「量子原塑」能防癌?分段睡眠睡得少又好?
    9月「科學」流言榜:「量子原塑」能防癌?分段睡眠睡得少又好?「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真相解讀↓↓↓03「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流言: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
  •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
    原標題: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量子原塑」能防癌症還可治糖尿病、高血壓和皮膚病?每天只用4小時的「分段睡眠法」,真的能睡出「高效率」?滴幾滴眼藥水,就能有效治療白內障?
  •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
    例如,對鎳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選擇304不鏽鋼產品,對錳過敏的人不要選擇含錳的不鏽鋼產品。  3.「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  流言:  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
  • 「分段睡眠法...
    九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量子原塑」能防癌還治糖尿病高血壓?「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沒依據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量子原塑」能防癌症還可治糖尿病、高血壓和皮膚病?每天只用4小時的「分段睡眠法」,真的能睡出「高效率」?滴幾滴眼藥水,就能有效治療白內障?以上這些網絡流傳的所謂「健康知識」,通通沒依據。9月科學流言榜出爐啦,逐個擊破這些忽悠人的健康流言。
  • 2020年9月「科學」流言榜出爐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流言: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真相:這樣的睡眠模式只是個例,也沒有在事前事後作全面身體檢查對比,只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說服力較差。通常醫學上證明一種方法是否有效,要採用循證醫學方法,即隨機、雙盲、大樣本、長時間研究,研究數據經統計處理差異顯著,才能證明科學有效,才可以推廣。
  • 民生智庫 | 健康真相,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眼藥水能治療白內障?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一起來看真相吧。1.「量子原塑」能防癌防糖尿病防高血壓?例如,對鎳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選擇304不鏽鋼產品,對錳過敏的人不要選擇含錳的不鏽鋼產品。3、「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流言: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
  • 「分段睡眠」火了!它真的能睡得又少又好嗎?
    前段時間,搜狐執行長張朝陽分享的「分段睡眠」火了,一時掀起了的分段睡眠熱潮。 他談及自己的睡眠方法,每天只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他會榨蔬菜汁或是幹別的事,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
  • 想要嬰兒睡得好,試試世界睡眠協會推薦的「6大金質睡眠法」
    很多新手爸媽都會問我,怎麼讓寶寶睡得更好呢?我們之前講過很多睡眠技巧和睡眠訓練法,更多是針對睡眠出現一些問題的寶寶,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可以防患於未然的方法,就像咱們覺得純棉的睡衣比化纖的更舒服,安靜的環境比吵鬧的環境更放鬆一樣,寶寶睡覺,最喜歡的是什麼樣的環境呢?
  • 張朝陽:三、四個小時的分段睡眠法非常好,網際網路一定要做黑洞式的...
    水草 2020-08-21 17:00 導語 創頭條8月21日消息 近日,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在採訪中被問到「每天睡三個小時也能保持非常旺盛的精力」一事時表示,三、四個小時的分段睡眠法
  • 睡得少不要緊?長期睡眠不足,這4個危害可能會找上門來
    為了讓身體保持健康,應該注意好習慣的養成,特別是作息規律、飲食均衡營養、勤加鍛鍊,這些好的方式都可以讓健康靠近。然而,很多人每天的睡眠時間都不足,沒有辦法滿足身體需求,可能會埋下某些健康隱患。但是,也有部分人認為睡得少沒有什麼大影響,下面就來針對這方面內容展開了解。
  • 張朝陽的「分段睡眠法」,與金融從業人員的接連猝死
    近日,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分享了他的「分段睡眠法」,引起廣大網友的拍磚。閒閒財經真怕有人去跟著實踐,因為張朝陽甚至表示,打算推廣他的「優質睡眠法」。具體怎麼分段兒,咱們也不介紹了,咱家同樣也不認可,簡單來說,一天僅僅睡3、4個小時,還要分兩段兒!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我們可以通過研究人們食用了多少海鮮和魚類,並測量這些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來全面開展這項工作。」Danopoulos 補充道。絕大多數海鮮中均發現微塑料研究人員選擇在線資料庫 MEDLINE、EMBASE 和 Web of Science 中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搜索微塑料、納米塑料、微纖維、食品汙染和海產品等關鍵詞,選取三個資料庫分別自 1947 年、1974 年和 1900 年起至 2020 年 10 月作為時間參考區間,檢索出 2467 個出版物,經過篩選後最終選定 50 篇研究成果作為參考對象
  • 4月科學流言榜發布:盲信「達文西睡眠法」毀身體
    2018年4月29日訊,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日發布4月榜,共有9條流言上榜。流言榜指出,手機地圖到底採用了哪個衛星導航系統來做定位,主要取決於手機的硬體,手機中裝載了哪個導航定位系統的晶片就能用哪個系統來定位。「如果你的手機不具備支持北鬥系統的硬體,那麼你下載了北鬥地圖APP也跟北鬥系統沒有關係。」
  • 每天只睡4小時,多相睡眠法靠譜嗎?
    來源:利維坦幾天前,搜狐CEO張朝陽因在採訪中提到了自己正在踐行的「4小時睡眠法」而上了熱搜。視頻裡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需睡4個小時,又睡得少,又睡得好」,並且堅持了近兩年,效果卓群。作為當地最大衛生系統之一——託馬斯·傑斐遜大學醫院的總裁兼執行長,同時還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克拉斯克很清楚睡眠不足會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正如其他和她相似的天生短睡者一樣,克拉斯克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睡得不夠,相反總是精力充沛、能量滿滿。這與同樣睡得少的睡眠障礙症患者截然不同。「睡眠(量)顯然是被高估了。」克拉斯克如是說。
  • 你的身體裡有微塑料!這次,不是開玩笑的…
    不,報姐在此慎重表示,根據CNN等多家媒體報導,澳洲科學家近期在人類的排洩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這也意味著,微塑料可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食品中。但實際上,微塑料汙染正在悄無聲息地逼近你我,大多數人還渾然不覺。微塑料這個概念,其實早在2004年就出現了。一名英國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論文《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研究了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的塑料碎片。也正是在文中,微塑料的概念被首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