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中含微塑料正殘害無數中國人?9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2020-11-26 騰訊網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1. 「量子原塑」能防癌防糖尿病防高血壓

流言:

量子原塑(礦物飲液)是經過量子技術磁化後的磁化水,富含百餘種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飲用這種水可以防治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皮膚病等多種疾病。

真相:

量子原塑(礦物飲液)能防治多種疾病的說法無從考證。量子技術目前基本還處於實驗階段,距離實用化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些量子飲液等所謂的「量子產品」與量子沒有任何關係。

「量子」是一個物理概念,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提出,是描述微觀世界一個物理量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目前量子力學等量子理論研究進展很快,量子精密測量、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都有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量子精密測量與量子保密通信,都已經開始了實際應用。

儘管生命現象中可能存在量子效應,比如生物導航、光合作用,但由於這些現象太宏觀,實驗非常困難。所謂「量子產品」,很多都是商家誇大宣傳。判斷一個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疊加性,如果沒有用到,它就不是量子產品。

2. 能用磁鐵吸住的保溫杯就是好保溫杯

流言:

通過不鏽鋼是否有磁性,就可以來區分保溫杯材質的好壞,能用磁鐵吸住的保溫杯才是好保溫杯。

真相:

根據國家標準GB9684-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的規定,食具用不鏽鋼材料包括奧氏體不鏽鋼、奧氏體—鐵素體型雙相不鏽鋼、鐵素體型不鏽鋼等,其中奧氏體不鏽鋼沒有磁性。

日常較常見的304和316不鏽鋼即屬於沒有磁性的奧氏體不鏽鋼,其主要合金元素是鐵、鉻、鎳,價格相對高昂。低鎳(節鎳)含錳奧氏體不鏽鋼也是沒有磁性的,其使用錳和氮代替部分鎳,價格相對便宜,不過性能和安全性並不差。另外,參照我國目前對保溫容器的多個相關標準,一款合格的保溫杯應當在保溫效能、異味、耐衝擊、密封性、手把及提環連接牢度,以及材料衛生安全性方面符合要求。因此,是否具有磁性並非評判保溫杯好壞的標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金屬元素過敏的人,一定要根據所標註的不鏽鋼牌號,上網查詢一下相對應的不鏽鋼具體成分。例如,對鎳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選擇304不鏽鋼產品,對錳過敏的人不要選擇含錳的不鏽鋼產品。

3.「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

流言:

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並嚴格執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個小時,被鬧鐘叫醒後,保持1個小時的徹底清醒狀態,再接著睡2個小時。這種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議大家都試一試。

真相:

這樣的睡眠模式只是個例,也沒有在事前事後作全面身體檢查對比,只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說服力較差。通常醫學上證明一種方法是否有效,要採用循證醫學方法,即隨機、雙盲、大樣本、長時間研究,研究數據經統計處理差異顯著,才能證明科學有效,才可以推廣。

當前研究表明,成年人睡眠時間在6.5至7.4小時之間,死亡率最低,而少於4.5小時或高於9.4小時,死亡率明顯增高。如果連續19小時不睡覺,人的腦力和體力狀態與醉酒是一樣的。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肥胖,影響性功能,還會加速癌細胞的增長,患腸癌、前列腺癌或乳腺癌的風險更高。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睡眠不足視為致癌因素。45歲以上的人,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的,比睡七八個小時的人得心梗和腦梗的概率高200%。

對於大多數成年人而言,建議每天睡6至8小時為宜,睡太少或太多都不好。晚上9時至10時睡眠最科學,超過晚上11時睡覺就屬於熬夜。好的睡眠標準是躺在床上15分鐘左右入睡,夜間起夜後也可很快入睡。

4. 海鮮中含微塑料正殘害無數中國人

流言:

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真相:

「海鮮裡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自然界中微塑料廣泛存在。奧地利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芬蘭、日本、俄羅斯等8個亞歐國家分別選擇了1名志願者,進行飲食控制實驗,最終提供的糞便樣本顯示,在8個樣本中,發現了多達9種類型的微塑料。但這些微塑料是否對人體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依然是未知數。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海產品當中的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可見的危害。

並且,談到食品安全對人體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劑量。這與食品添加劑的道理是相似的,少量或者微量的微塑料,很難對人體構成實質性的影響。

在政策法規方面,我國海鮮類產品目前已經有了國家標準GB2733-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鮮、凍動物性水產品》,對揮發性鹽基氮和組胺的含量、汙染物的限量、貝類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劑的含量乃至需要在加工前保持活體狀態的海鮮都做了詳細規定,劃定了海鮮產品安全與衛生的紅線。

目前,我國海產品安全性是比較高的,這還得益於水產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每年消費的海鮮當中,將近80%來自於水產養殖農場,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出海捕撈」,因此公眾不必過度擔心所謂「微塑料入侵」問題。

5. 眼藥水能治療白內障

流言:

每天滴幾滴眼藥水,能有效治療白內障。

真相:

眼藥水沒有這麼神奇的作用。抗菌類眼藥水主要適用於眼瞼、淚道、結膜、角膜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滴眼液可以用於潤滑眼球,緩解視疲勞、緩解沙眼、減少紅血絲等。

白內障屬於器質性病變,患者的晶狀體出現了渾濁。如果把眼睛比作相機,白內障就相當於在鏡頭上「貼」了塊膠布。除了把膠布撕下,沒有其他辦法。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權威眼科治療研究機構,都認為手術是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因此凡是宣稱能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水,都屬於虛假宣傳。

內容來源:

北京科技報、北京日報、「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微信公眾號、蝌蚪五線譜

相關焦點

  • 9月「科學」流言榜:「量子原塑」能防癌?分段睡眠睡得少又好?
    9月「科學」流言榜:「量子原塑」能防癌?分段睡眠睡得少又好?「科學」流言榜來了!晚上9時至10時睡眠最科學,超過晚上11時睡覺就屬於熬夜。好的睡眠標準是躺在床上15分鐘左右入睡,夜間起夜後也可很快入睡。04海鮮中含微塑料正殘害無數中國人流言: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
    原標題: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量子原塑」能防癌症還可治糖尿病、高血壓和皮膚病?每天只用4小時的「分段睡眠法」,真的能睡出「高效率」?滴幾滴眼藥水,就能有效治療白內障?
  • 2020年9月「科學」流言榜出爐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 科學闢謠|「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海鮮中含微塑料殘害身體?
    流言: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真相:「海鮮裡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自然界中微塑料廣泛存在。奧地利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芬蘭、日本、俄羅斯等8個亞歐國家分別選擇了1名志願者,進行飲食控制實驗,最終提供的糞便樣本顯示,在8個樣本中,發現了多達9種類型的微塑料。但這些微塑料是否對人體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依然是未知數。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海產品當中的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可見的危害。並且,談到食品安全對人體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劑量。
  • ...流言榜發布:「量子原塑」能防癌還治糖尿病高血壓?「分段睡眠法...
    九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量子原塑」能防癌還治糖尿病高血壓?「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沒依據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量子原塑」能防癌症還可治糖尿病、高血壓和皮膚病?每天只用4小時的「分段睡眠法」,真的能睡出「高效率」?滴幾滴眼藥水,就能有效治療白內障?以上這些網絡流傳的所謂「健康知識」,通通沒依據。9月科學流言榜出爐啦,逐個擊破這些忽悠人的健康流言。
  • 民生智庫 | 健康真相,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
    晚上9時至10時睡眠最科學,超過晚上11時睡覺就屬於熬夜。好的睡眠標準是躺在床上15分鐘左右入睡,夜間起夜後也可很快入睡。4、海鮮中含微塑料正殘害無數中國人?流言: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2018 年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 1300 萬噸塑料廢棄物流入海洋,這些塑料廢棄物通過物理降解產生了大量的次級微塑料,這些汙染物漂浮在海洋中,形成了海洋中的 「PM2.5」,通過呼吸或吸附在某些食物上,進入魚類、貝類、甲殼類、哺乳類動物的體內,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 FoxNews:澳大利亞研究發現海鮮體內普遍含塑料,沙丁魚含量最高
    沙丁魚含量最多,平均每隻含有2.9毫克。近期《科學》雜誌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年將會有2900萬噸的塑料廢棄物進入海洋,相當於全世界每米海岸線向海中排放110磅塑料。2040年,海洋中的塑料廢棄物預計將增加兩倍,最終總量可能達到6億噸,相當於300萬頭藍鯨。
  • 飲用水 海鮮和啤酒裡可能布滿「微塑料」
    2017年中國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開展的研究顯示,約76%的魚類腸道、消化道都檢出有微塑料。而這些含有塑料顆粒的海鮮,經常擺在我們的飯桌上,等待著不知情的人們享用。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1月25日,海洋中大約有5.25億噸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僅美國,每天就約有800萬顆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中,而這些微粒的年排放量足足可以繞地球7圈。
  • 塑料微粒正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你的體內!
    塑料微粒正在進入人類體內。 微塑料——在科學上還缺乏嚴格定義,但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在塑料無處不在的今天,它不僅出現在了全球海洋、河流等自然水體中,還出現在動物體內、飲用水中。
  • 警惕:全球塑料「社會公害」已經不亞於全球洗潔精的「社會毒害」
    你看看《WUNP大自然體系》系列就會知道:當今世界的高科技發達至發明了無數「以毒攻毒」項目,然後在不斷製造「廣泛毒素」。比如人類發明了塑料,已經造成塑料的「毒素危害」不亞於「洗潔精毒害」。當我們吃海鮮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吃塑料!那些被我們使用的塑料微粒,最終都會通過生態循環系統進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誤食,又通過食物鏈重新回到我們的餐桌!
  • 我們吃海鮮,海鮮吃著塑料長大:1400萬噸的微塑料彌散海裡
    對3km深度海洋沉積物的分析表明,海底塑料的數量可能是浮在表面的塑料數量的30倍。「我們需要徹底杜絕這種情況」科學機構CSIRO已在距南澳大利亞海岸距離288-349公裡處,深度1,655-3,016米的六個位置收集了沉積物碎片並進行分析。
  • 警惕:全球塑料「社會公害」已經不亞於全球洗潔精的「社會毒害」
    你看看《WUNP大自然體系》系列就會知道:當今世界的高科技發達至發明了無數「以毒攻毒」項目,然後在不斷製造「廣泛毒素」。比如人類發明了塑料,已經造成塑料的「毒素危害」不亞於「洗潔精毒害」。當我們吃海鮮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吃塑料!那些被我們使用的塑料微粒,最終都會通過生態循環系統進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誤食,又通過食物鏈重新回到我們的餐桌!
  • 4月科學流言榜發布:盲信「達文西睡眠法」毀身體
    2018年4月29日訊,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日發布4月榜,共有9條流言上榜。流言榜指出,手機地圖到底採用了哪個衛星導航系統來做定位,主要取決於手機的硬體,手機中裝載了哪個導航定位系統的晶片就能用哪個系統來定位。「如果你的手機不具備支持北鬥系統的硬體,那麼你下載了北鬥地圖APP也跟北鬥系統沒有關係。」
  • 一項研究發現,每一個海鮮樣本中都含有塑料
    每年有數百萬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其中一些在太平洋垃圾漩渦中非常明顯,也被稱為大太平洋垃圾帶,位於北美和日本之間。然而,在我們的海洋中發現的最常見的碎片——塑料微粒——卻不那麼明顯。微塑料是長度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大約芝麻籽大小。小於100納米的納米塑料也存在於海洋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