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水汙染危機8大真相 預計2050年海洋中塑膠將比魚類多

2021-01-13 騰訊網

全球生態受影響,當中塑膠危機更是近在咫尺。現在大約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汙染,對海水質素和水生生物,甚至人類健康都造成巨大影響。各國政府刻不容緩尋求解決方法,促請馬上立例管制塑膠生產及棄置;而作為地球上的一分子和持份者,大家亦應謹守環保法則,少用塑膠用品,一起救救我們居住的環境!

以下是其中8項塑膠對現時與未來世界的威脅。

1) 2050年海洋中塑料將比魚類多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cArthur Foundation)和研究公司麥肯錫公司數據,估計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海洋魚類。以現時速度估計,即每3公噸魚將有一公噸塑料,數量驚人。

2) 香港60%野生烏頭魚含即棄餐具碎片

由於微塑膠粒與魚類食糧如浮遊生物相似,因此容易令魚類誤食。香港教育大學一項研究報告指,於抽樣檢查中發現,本地六成野生烏頭魚體內藏有塑膠碎片,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這些塑膠成分多數見於即棄餐具。最誇張是其中一條烏頭魚竟有80件塑膠碎片垃圾,令人憂慮人類食用後會影響健康。

3) 成年男性每年可攝取十萬計塑膠微粒

一份刊登於《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根據美國飲食及消費習慣,以及塑膠微粒汙染的數據來分析,竟然發現平均成年男性每年可攝取高達12萬1千件塑膠微粒(包括進食及呼吸攝入),即每天已攝取了320個以上的塑膠微粒。如果只喝瓶裝水,每年還會額外攝取90000件塑膠微粒。雖然未知這些塑膠微粒對健康的真正影響,但有機會侵襲免疫及呼吸系統。

4) 製造護理產品導致塑料產量將增長40%

據研究公司S&P Global Platts的數據所得,到了2028年,美國最常見塑料聚乙烯(又名HDPE/ LDPE,用於製造清潔和個人護理產品)的產量將增長40%,即表示每年比2018年增加800萬噸。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塑料,尚未計算其他類型的塑料。

5) 每年全球10%塑料被倒入海洋

綠色和平組織一份報告指出,理論上垃圾應該會被運往垃圾填埋場和焚化場,然而全世界每年生產的2.6億噸塑料中有10%每年會倒入海中,當中有70%會於海底沉沒,數量之多,可想像到對海底的影響有多大。

6) 80%海洋廢塑料來自亞洲

超過80%的海洋塑料來自亞洲的發展中國家,這些海洋塑料大部分由歐洲、北美和澳洲等富裕國家出口。因此不少亞洲國家都積極防止外國垃圾進口,例如菲律賓將受汙染垃圾運回加拿大;馬來西亞政府亦要求將450噸貼錯標籤的廢物歸還其來源國。

7) 全部海龜體內都含塑料

《海洋科學年鑑》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全部海龜體內都有塑料,而59%的鯨魚和40%海鳥的身體和器官中都有海洋塑料汙染的痕跡。在魚類和一些海洋哺乳動物中也發現塑料製造的化學物質,例如鄰苯二甲酸鹽和阻燃劑。如果人類進食含有化學物質的魚類,或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8) 海洋塑料汙染每年造成25億美元損失

除了環境和海洋汙染,塑料亦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小組領導的科學家在《海洋汙染公報》在2019年4月發表一項分析,指海洋塑料汙染每年將使經濟上損失多達2.5萬億美元,即每公斤海洋塑料廢物約33美元。

相關焦點

  • 塑料汙染如不儘快治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
    但是,傳統的測量方式是用網過濾海水,只能發現體積足夠大的塑料微粒。 據統計,在1971—2013年間開展的11000多次的相關實驗中,90%使用的是同一類型的網,這種網只能捕獲直徑大於333微米的塑料塊。如將塑料微粒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塊,將研究目標定為直徑在5微米到333微米之間、體積更小的塑料微粒。
  • 自然:到2050年海洋食物產量將大增,成肉類供應重要組成
    澎湃新聞記者 陳凌瑤 實習生 厲安恬全球糧食需求量正在不斷上升,而能否在不犧牲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情況下實現供應持續增長仍是重要課題。最新研究顯示,營養豐富且環境危害性較小的海洋食物將成為未來食物供應的重要部分。
  • 圖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恐怖真相
    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下面我們就以圖說的形式,了解下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真相。這些垃圾帶佔據了海洋中的巨大區域,在那裡垃圾以圓周運動的形式堆積和漂浮。  最大垃圾帶式太平洋垃圾帶,它由8萬噸塑料垃圾組成,其中包括遺棄的漁具、塑料瓶、繩索、籃子、塑料包裝等。平均計算,相當於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扔了250塊垃圾。事實上,在這個垃圾帶裡,塑料廢物是海洋生物的180倍。生物多樣性中心(CBD)聲稱,海洋生物每年會消耗多達24000噸塑料。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這是一場人類與塑料的世紀之戰。及時減消塑料汙染,別再讓地球傷痕更觸目驚心。
  • 國際最新研究: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逾兩千萬噸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有句諺語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項國際最新研究稱,到本世紀中葉,全球「靠海吃海」的比重或將大幅增加。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可持續性研究的論文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4400萬噸,這將佔到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25%。
  • 地球預警:30年後,天然海洋魚類將會滅絕
    美國專業科學雜誌的一篇報告,讓全世界震驚,《Science》發出警告:2048年天然魚類將會從海洋中滅絕。科學家分析了過去50年海洋調查和漁業記錄的數據後發現,世界各地捕獲的魚類中,29%的品種捕魚量已經減少到了十分之一。很多魚類資源枯竭或不能再捕撈了,消息一出給各國政府和漁業相關人員帶來了巨大衝擊。
  • 全球逾九成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河流 黃河珠江榜上有名
    ,假如我們繼續以這個速度棄膠,到2050 年塑膠垃圾的數目會比全球海魚數目還要多。 月前刊於《環保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顯示,逾九成全球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個河流系統,其中五條位於中國境內。由小溪以至奔流衝積沙土而成的三角洲,河流都猶如地球的大動脈,將大氣、陸地與海洋三大系統聯接起來。 自古以來,人們都會依河流而居,獲得食水、漁獲、肥沃泥土以及更為便利的交通。 同時,河流也是重要的垃圾運輸帶,將人類垃圾帶到各大洋之中。
  • 到了2050年,你吃的更多食物可能來自海洋
    作者:唐一塵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4400萬噸——佔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25%。在可持續糧食生產中實現這一增長將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術創新和未來需求。相關論文8月19日刊登於《自然》。隨著全球糧食需求不斷增加,供應能否持續增長一直是一個嚴重問題。
  • 菩提心要 | 塑膠世界
    2018年世界地球日以「終結塑膠汙染」為目標,呼籲人類正視塑膠汙染的十大真相:1.從1950年至今,人類已製造83億公噸的塑膠
  • 一口海水中有四百多顆塑料微粒?海洋汙染比預想嚴重
    科技日報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胡定坤)海中遊泳,嗆水難免。但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日前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你嗆進去的不止是鹹鹹的海水,還有400多顆塑料微粒。
  • 2050年是人類的轉折點,將面臨這4大局面,未來該怎麼辦?
    再過30年,人類將面臨這4大問題,該怎麼防禦問題的出現!魚類將要消失海洋是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沒有一個人知道海洋深處的秘密,人類工廠不斷向海洋中排放垃圾,垃圾汙染了海洋中生態環境,加上漁民「絕戶網」大量捕捉魚類,很多魚類都已經滅絕,持續幾年下去海洋中魚類越少,或許未來餐桌上再也見不到魚類的身影。
  • 研究:塑膠微粒汙染已遍及全球,連最偏遠的北極海域也無法倖免
    塑膠汙染在近年引起重視,除了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以外,「塑膠微粒」對環境與人體的影響更令人憂心。塑膠微粒漫布於空氣、海水甚至食物中,就連北極海域也難倖免,最新研究指出,在北極海水中的塑膠微粒中有92%為微小的人造纖維,主要來源為洗衣與紡織業。
  • 海洋垃圾汙染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如何處理?
    海洋垃圾汙染現狀   · 自1964年以來,塑料生產量增長了二十倍,在2015年達到3.22億噸,相當於900座帝國大廈。  · 每年至少有8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相當於每一分鐘就有一輛裝滿塑料的垃圾車將垃圾倒入海洋。
  • 塑料對海洋危害有多嚴重?汙染最終或回到我們體內
    聯合國海洋問題主管麗莎·斯文森(Lisa Svensson)表示:「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我們正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但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呢?哪裡受到的威脅最大?這些塑料垃圾又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我們可以從下面七張圖表中了解問題有多嚴重:1.為什麼會出現塑料汙染問題?
  • 塑膠海洋丨你隨手丟掉的垃圾袋哪裡去了?
    這幾天看了一部關於塑料製品的紀錄片《塑膠海洋》,每天看一部分,三天才看完。
  • 海洋汙染日趨嚴重 阿迪達斯(adiads)攜手海洋認證維護海洋環境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之地,海洋中的生物多達20餘萬種,其中動物約18萬種,植物2萬餘種。在動物中有魚類2.5萬種,可供人類食用的魚類有200餘種。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綠色能源。海洋能資源潛力相當大,其中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潮流能等。
  • 微型塑膠汙染:大西洋上的塑膠廢料總重或達2100萬噸。太平洋更多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裝置,在海水中篩出他們能找到的最小塑膠碎片。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領導此次研究的卡茨亞·帕波爾茨亞娃博士(Katsia Pabortsava)表示,通過測量海洋最表層5%範圍深度內的極小型塑膠碎片,她和同事們估算,「整個大西洋的塑膠量」比此次估計的數字要「大得多」。
  • 它或危害90%的常見魚類,未來將成海洋中的最大住戶
    塑料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因為塑料難於降解,所以,在海洋裡面佔了很大的比重。據預測,到 2050 年,就數量而言,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數量將超過魚類,成為海洋中「人口」最多的住戶。
  • 10年後翻三倍!海洋「塑料湯」即將升級,或成地球大危機
    在前些年,科學家們就已經注意到了海洋塑料的危機,但一直未被社會廣泛關注。今年1月,正在南極進行第34次南極科考的我國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南極海域的海水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這些微塑料是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隨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 海洋汙染如何影響人類以及我們如何減輕海洋汙染?
    當化學品,顆粒和廢物進入海水時,就會發生海洋汙染。它也可能是由於魚類入侵物種的傳播以及噪音引起的。大多數海洋汙染來自通過非點源汙染在陸地上進行的活動。這種汙染包括船,化糞池,汽車和牲畜牧場等大型汙染源。海洋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保持海洋儘可能清潔和健康很重要。海洋中提供了全世界超過70%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