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洋的微塑料嗎?科研人員形象地把它稱之為海洋中的PM2.5。那麼微塑料是怎麼來的?它對海洋生態有什麼影響?《南海圓桌派》欄目專訪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蔡明剛教授。
《南海圓桌派》:微塑料從何而來?
蔡明剛:垃圾是固體或流體廢棄物,而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海洋垃圾的來源大致有三個:工業過程、農業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自20 世紀50 年代以來,人類已經生產了83 億噸塑料,其中63 億噸成為垃圾。塑料本身含有增塑劑,並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因為塑料難於降解,所以,在海洋裡面佔了很大的比重。據預測,到 2050 年,就數量而言,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數量將超過魚類,成為海洋中「人口」最多的住戶。
關於海洋塑料垃圾的來源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河流輸入:全球每年有115-241萬噸塑料垃圾從河流進入海洋;②濱海旅遊:在海濱旅遊景點,遊客隨意丟棄的塑料水瓶或塑膠袋會形成微塑料;③船舶運輸:每年因船舶運輸過程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高達500萬噸;④漁業捕撈:漁具會因老化耗損,從而增加海洋中微塑料的含量;⑤養殖設施:大量使用塑料養殖器具,其老化破損會形成微塑料;⑥大氣沉降:大氣沉降物質中17%為人造塑料纖維,12%為人造混合纖維。
《南海圓桌派》: 海洋垃圾特別是海洋中的微塑料引起的海洋生態問題有哪些?
蔡明剛:海洋垃圾它一方面會影響海水中藻類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垃圾本身表面附著的汙染物或自身含有的有害物質會在水體動力過程作用下,影響汙染物的分布規律。同時,海洋生物攝食後會造成複合毒性影響,進而抑制某些海洋生物的產卵和繁殖能力,甚至會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營養不良而死亡。據統計,世界上有近270種海洋生物誤食過海洋廢棄物或受到過塑料廢棄物的纏繞。
對海洋生物威脅最大的是廢棄的魚網,它們有的長達幾英裡,被漁民們稱為「鬼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魚網絞在一起,成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每年都會有數千隻海豹、海獅和海豚等被廢棄的魚網纏住和淹死。
因此,採取措施減少海洋塑料垃圾的排放,積極控制海洋塑料汙染並為汙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能有效的保護海洋生物安全和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南海圓桌派》:海洋裡的動物包括海豚海獅等是否會誤食塑料?
蔡明剛:海洋中塑料尺寸較小,極易被海洋生物誤食。去年我國一項海洋魚類的調查結果顯示,在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魚類採樣中,90%的魚類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當然包括海豚海獅也會誤食塑料。有些海洋生物容易把一些塑料製品誤當食物吞下,例如海龜就特別喜歡吃酷似水母的塑膠袋;海鳥則偏愛舊打火機和牙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像小魚。塑料製品在動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誤食後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引發各種炎症、生育繁殖能力下降,新陳代謝降低甚至死亡等,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終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被打亂。
《南海圓桌派》:微塑料汙染問題是什麼時候引起關注的?
蔡明剛:1972年,《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它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洋中的PM2.5」。但此後相當長時期內,其並未引起科研人員的重視。在2012年之前,全球發表的有關海洋水體中微塑料的相關論文不到30篇。2014年以來,國際上關於海洋微塑料的論文發表與媒體報導數量驟增。2014年6月,在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被列為「十大緊迫環境問題之一。微塑料作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裂解產物,在海洋環境中更是無處不在,微塑料問題由此得到特別關注。
2015年,海洋塑料汙染同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共同被列為全球重大環境問題。2018年,科學家在9個不同國家19個不同採購點購買的11種全球售賣的品牌瓶裝水中,檢測出了微塑料成分,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憂慮。時至今日海洋微塑料汙染已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南海圓桌派》:微塑料垃圾除了在海洋還有其他地方存在嗎?
蔡明剛:自2014年後,海洋微塑料汙染研究受到全球高度重視。目前,微塑料已在全球各環境介質中被廣泛檢出,且逐年積累。首先,原來我們覺得塑料主要是海洋表層,但是很快我們在海底、包括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微塑料的存在。這就說明整個海洋裡從海表面向海底的通道中都有微塑料存在的可能性。實際上,目前已有多份調查顯示,在太平洋、大西洋、南北極和深海中均發現微塑料的存在。
除海洋之外,內陸河口、湖泊、水庫、城市河流等水體中都被廣泛檢出,甚至在土壤、大氣中也有微塑料的分布。這些事實證明,微塑料已廣泛存在於全球水域中,由微塑料導致的環境問題和生物損害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微塑料的潛在影響和應對方法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南海圓桌派》:為了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蔡明剛:首先,社會應該減少塑料物品,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如:水瓶、購物袋、吸管。其次,政府需加強垃圾收集,防止塑料垃圾在運輸過程中進入到環境,並建設回收系統以提高回收率。每個人要做到不亂丟垃圾,實行垃圾分類。再次,科學研究需設法降解塑料,將其分解成最基本的單元,或再製造成新塑料以及其他有用材料。最後我們還可以積極宣傳海洋保護,微塑料知識等。
所以當保護海洋環境成為人們的一項自覺行動時,很多事情,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文丨俊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