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成都找到這艘魚類諾亞方舟

2021-01-12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我們在成都找到這艘魚類諾亞方舟

  長吻鮠(江團)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後,上了熱搜,引起了關注。而從最後一隻長江白鱘現身到今天,這過去的17年間,它們的消息就像它們本身一樣,隱匿在長江中,不見蹤影。就像小時候玩捉迷藏,當小夥伴以為藏者依然在那裡等待時,他們已經消失不見。

  長江白鱘、長江鱘、中華鱘、川陝哲羅鮭、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中華沙鰍……跟這些魚類相比,江團可能更為人們所知,因為它是餐桌上的常客。而其實在野外,江團也已經很難見到了。

  為什麼我們還能吃到?因為四川有個「魚類諾亞方舟」。上世紀90年代初期,「方舟」上的江團實現了人工繁殖,今天我們吃到的,基本都是它們的後代。除了江團,「方舟」上的住戶還有長江鱘等。

  1「方舟」

  成都宜賓各有「一艘」

  前身是鱘魚人工繁殖放流站

  四川的「魚類諾亞方舟」一共有兩艘,分別在成都和宜賓,目前成都的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宜賓的則是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基地。

  研究所成立於1977年,是四川省唯一的省級專業水產研究機構,其前身為四川省宜賓鱘魚人工繁殖放流站。1984年,在郫縣合作鄉(今成都市高新西區)建立的郫縣試驗場,現為研究所所在地,大約有100多畝魚池。宜賓的試驗場目前是研究基地,大約有40多畝魚池。

  建所以來,研究所先後成功移養馴化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達氏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等10多種珍稀、特有魚類。同時在國內,研究所率先成功完成大口鯰、長吻鮠、長薄鰍、巖原鯉、川陝哲羅鮭、胭脂魚、中華沙鰍等珍稀特有魚類的移養馴化和人工養殖技術攻關,並在全國推廣應用,在名優魚類綜合研究、開發和漁業環境保護及資源評價等方面居全國先進行列。

  目前研究所主要工作包括名特優魚類的生物學、移養馴化、品種選育、魚病防治研究、營養與飼料研究、漁業環境、水生生態影響評價等。

  2「住戶」

  胭脂魚上世紀80年代入住

  最新的「住戶」是圓口銅魚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周波博士介紹說,1977年研究所成立之初,主要是做中華鱘的保護工作。但由於葛洲壩電站的修建,中華鱘不能溯河洄遊到它們原來的「家」——金沙江後,國家專門成立了一個中華鱘研究所,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對該所的成立提供了技術支持。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研究所將最後一批中華鱘放流長江後,就沒有從事中華鱘的保護研究了。

  後來,研究所陸續攻克了長江鱘、川陝哲羅鮭、胭脂魚、巖原鯉、中華倒刺䰾、長薄鰍、中華沙鰍等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目前所裡主要保存有長江鱘、胭脂魚、巖原鯉、長薄鰍、中華沙鰍、圓口銅魚、厚頜魴等10餘種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這些魚類都來源於長江,其中最早的應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周波介紹說,最早的一批胭脂魚是上世紀80年代入住的,而最新的住戶,要算圓口銅魚。

  圓口銅魚以前是金沙江和長江上遊比較常見的種類,以前在漁獲物中基本要達到40%左右的產量。但目前其棲息地遭到破壞,野生資源急劇減少。同時其人工馴養繁殖難度極大,可以說是目前危險程度最高、難度最大的一種魚了。

  3「宿舍」

  為大型魚類配備擔架、產床

  多數魚類住「集體宿舍」

  「魚池包括親魚池、成魚池、苗種池、催產池等,配有進排水系統、增氧機等設備。」周波介紹說,在魚成熟後,工作人員會為魚類注射催產藥物(人工馴養條件下大部分魚類都需要)開展人工繁殖,受精卵會放到孵化裝置中進行孵化。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為一些大型魚類準備擔架、產床。「產床和擔架主要是為了避免大魚在轉移時受傷。」周波表示。

  以長江鱘為例,它的產床並不在水裡,產床周圍墊著海綿、有一定坡度。這樣做一方面是避免雌魚在生產時擺動發生碰撞受傷,一方面是便於其排卵。同時在長江鱘排卵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不斷地為它「供氧」——用水管裡的水溼潤其鰓部。

  另外因為魚類大多是群居動物,所以除了攻擊性比較強的魚類外,大多數魚類還是住「集體宿舍」,像長江鱘、胭脂魚這些大型魚類的「魚均住房面積」基本在40平方米以上。其他像巖原鯉、長薄鰍、厚頜魴等較小一些魚類的「宿舍」會稍微小點。

  「方舟」的驕傲

  江團養殖技術全國推廣

  長江鱘實現全人工繁殖

  目前「方舟」上很多住戶,在自然環境中已經很難見到了。「現在市場上常見的長吻鮠,也就是大家喊的江團、大口鯰等,當時也是野生資源銳減,保護難度很大,現在野外也很難見到了。」周波表示,當時研究所集中科技力量攻克難關,在90年代初期實現了江團的規模化人工養殖並在全國推廣,主要關鍵技術沿用至今。

  除了江團,「方舟」上的另一位住戶長江鱘也實現了全人工繁殖。「剛孵化出的魚苗我們稱之為『水花』。」周波介紹說,「這時候的魚苗就跟嬰兒一樣,要給它們準備良好的水環境、充足的食物,還要預防各種疾病,等待其慢慢長大」。長江鱘從長約一釐米的「水花」到長約十幾釐米的「少年」,會經歷成長關鍵的一步——「轉食」,即從食用天然誘餌到人工誘餌的轉變。「目前高的能達到百分之二三十,平均成功率在百分之十幾」。

  目前研究所馴養的珍稀特有魚類,基本上都已經攻克了其人工繁殖技術難關。但是突破人工繁殖不是終點,「突破其全人工繁殖技術才算是保護了一個物種」。像圓口銅魚、長薄鰍等還沒有攻克其全人工繁殖技術。圓口銅魚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野生產卵場消失,目前在長江已極少可見,野生資源補充已基本不可能,實現其人工保種的唯一路徑是保護現有的馴養群體,早日突破其全人工繁殖技術。但是在其生長的各個階段都極易感染小瓜蟲病。而小瓜蟲病目前是個世界性難題,全世界花了幾十年時間,仍然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另外由於長江白鱘已多年未見,最近剛剛宣布滅絕;而中華鱘不能洄遊上溯至長江上遊,目前長江鱘是長江上遊唯一可能保護下來的大型魚類。經過近20年的努力,研究所目前已經突破了長江鱘的全人工繁殖技術,可以說這個物種算是保護下來了,但如何擴大其規模、恢復其野生資源,無經驗可循,「最難的是前路未知」。

  「方舟」的未來

  20組成熟長江鱘親本

  組團放流「回家」

  周波表示,按照《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計劃(2018-2035)》《四川省長江鱘拯救行動實施方案》,結合四川省實際,根據當前形勢下拯救長江鱘物種的迫切需求,研究所擬在四川省青衣江幹流城東電站-千佛巖電站之間約12公裡的河段,開展野外試驗放歸保護小區實驗,該小區位於眉山洪雅縣和樂山夾江縣境內。

  該次野外試驗放歸由研究所牽頭,擬聯合川內科研院校及當地漁業主管部門共同開展,希望通過對城東-千佛巖之間的青衣江幹流放流長江鱘親本,重塑野外自然繁殖行為,最終實現自然種群的重建與恢復。據悉本次試驗計劃放流長江鱘成熟親本20組,放流的長江鱘全部安裝聲吶標誌和建立遺傳檔案。其中聲吶裝置內置於長江鱘親魚體內,監測主要採用VEMCO VR2C魚類洄遊實時跟蹤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魚類超聲波標記的實時數據播報,代表了魚類實時遙測技術的全球最高水平,在全球已有6年的應用歷史,可以利用2G、3G、4G和衛星等方式傳輸數據。

  「該段水域既有靜流,也有激流,而長江鱘雌魚在自然環境中產卵需要激流的刺激」。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表示,選擇封閉區域的原因是便於監測,監控水中的生物難度比陸地上的動物更困難,「預計第二年能交配繁殖已經是很樂觀的了」。

  聲 音

  養魚難,找魚也難

  不要等到滅絕才想起

  「比如之前我們去找的川陝哲羅鮭,根據歷史記載,分布於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北側的岷江水系和漢江水系,在四川西部曾廣泛分布,幾乎遍及岷江上遊和大渡河水系,但目前僅在大渡河東源腳木足河流域少量分布。」周波回憶說,當時去的地方基本都是人跡罕至、少有人煙的地方,「要想保護一種魚,首先得有原種,就是來自野外的親本作為基礎」。所以他們不光會養魚,也要到野外去尋魚,有時候一走就是幾個月。

  今年39歲的周波,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從本科畢業就開始從事魚類保護工作。博士畢業時,周波面前有兩條路:海洋和長江。「長江魚類保護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本來就是四川人,就回來了。」周波表示,從事長江魚類保護是一項艱苦、同時又充滿挑戰的工作,但也很有成就感。

  周波說,且不說餐桌上的江團背後的故事,如果以後可以指著野外的一種魚類說,這種魚是因為他們團隊的努力而重現自然的,那就值了。對於魚類保護,周波希望可以獲得社會更多的關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自然之源,魚離不開水,反之亦然。就像剛剛宣布滅絕的長江白鱘,不要等到滅絕才想起,原來它曾來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滅絕後,我們在成都找到了這艘「魚類諾亞方舟」
    而從最後一隻長江白鱘現身到今天,這過去的17年間,他們的消息就像它們本身一樣,隱匿在長江中,不見蹤影。就像小時候玩捉迷藏,當小夥伴以為藏者依然在那裡等待時,他們已經消失不見。 長江白鱘、長江鱘、中華鱘、川陝哲羅鮭、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中華沙鰍……跟這些魚類相比,江團可能更為人們所知,因為它是餐桌上的常客。而其實在野外,江團也已經很難見到了。
  • 諾亞方舟真的存在?專家稱已找到諾亞方舟遺址,即將用3D掃描驗證
    諾亞方舟遭遇洪水想像圖近日,科學家似乎準備找到答案了,因為他們聲稱找到了諾亞方舟的遺址。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地質學家在土耳其及亞美尼亞邊境的阿勒山下的地區發現了一塊神秘的船形物體,科學家利用衛星圖像觀測分析到這艘船形物體與聖經裡面諾亞方舟的大體大小非常相似,而且發現疑似諾亞方舟的地點阿勒山地區與聖經裡面記載的「杜魯普納爾遺址」地區高度吻合,不過由於年代久遠,這艘疑似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已經被石化了。
  • 諾亞方舟真實存在!科學家已經找到證據!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精彩內容:   諾亞方舟都神話傳說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是這是真的嗎?上帝告訴仁義的諾亞,要用一場大洪水毀滅所有生靈,要亞當造一隻方舟,要求它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這些都可以留種,將來在地上繁殖。」
  • 諾亞方舟遺址是真的嗎?諾亞方舟遺址具體位置在哪裡
    解答:諾亞方舟是西方的某個傳說,主要就是一個叫做諾亞的人成功製作了一艘大船,成功在洪水中拯救了人類文明和重要的火種。很多人覺得諾亞方舟確實存在,並且找到了很多所謂遺址,但是最終證實是虛假的。2010年某隻考察隊稱成功尋找到諾亞方舟遺址,下面探秘志帶大家共同了解下。
  • 「諾亞方舟」找到了?專家稱將3D掃描證實,科學家:自然奇觀
    根據《太陽報》最新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專家們可能已經找到了被一直流傳很久的「諾亞方舟」,當然這也是說可能性,暫時沒有確定到底是不是。根據科學報告指出,「真正的諾亞方舟」的位置可能已經被偏遠山區的「遺物獵人」所確認,專家稱,接下來將會利用3D掃描來證明該船的存在,所以最終就是要進行實際性的確認。
  • 諾亞方舟是神話還是真實存在?專家:別糾結了,諾亞方舟已找到!
    一艘根據上帝指示建造而成的大船,其建造的目的就是讓諾亞和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各種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這段神奇的故事被記錄在《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那麼究竟諾亞方舟是神話還是確實存在?
  • 香港探險隊聲稱找到諾亞方舟
    香港探險隊聲稱找到諾亞方舟  由於裝備所限,未能深入探察,決定明年夏天再次出發  本報訊 香港消息 香港一支探險隊,日前在庫德族人及長老協助下,在土耳其東部亞拉臘山4200米一處懸崖邊,發現一露出於懸崖的長方形、有冰覆蓋的物體,在白雪中呈倒三角形狀,探險隊聲稱,已找到了諾亞方舟正確位置,為了進一步揭開這個人類歷史之謎
  • 諾亞方舟是真是假,據說曾經找到過
    真正的諾亞方舟只存在於聖經當中現實中關於諾亞方舟的真實性這個命題爭議質疑了幾千年,但是結論都是僅供參考,神話傳說不可完全歷史化,但歷史可以神化化諾亞方舟是否存在答案眾說紛紜,雖然找到了一些聖經中描述的方舟的疑似物,但結論只能是猜測和推斷,根據聖經記載
  • 諾亞方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停在了哪裡?
    可是,上帝要求諾亞在方舟裡裝下世界上所有的動物,且還要保證雌雄各7隻。要想用一艘4萬立方米體積的大船,裝下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還有諾亞一家人,他們還需要帶著大量的食物和水。否則,怎麼能熬過整整40天的大洪水?我有些懷疑這艘諾亞方舟並不是那麼簡單,會不會有玄幻小說裡描述的那種芥子空間?須彌納於芥子,空間才可以無限擴大。
  • 成都諾亞方舟豪華美食+休閒娛樂
    成都諾亞方舟3.2折特惠票,包含一大一小套票,長達18小時的享樂時間,值了值了!(大河票務網)時間:24小時營業地點:成都市金牛區金科南路169號/成都市武侯區創業路30號美食是所有人都不可辜負的珍品,我大中華的人民是最後吃的,也是最愛吃的,尤其喜歡聚眾會餐。成都諾亞方舟就是美食的天堂,自助餐任你吃到天南地北、天荒地老,現在更有129元套票等你搶!
  • 到阿勒山尋找諾亞方舟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兩座山就是著名的阿勒山。許多傳說都認為《聖經》裡記載的那艘著名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這裡。   真有諾亞方舟嗎  前幾天,記者到亞美尼亞國家畫廊轉了轉,在大廳中發現了19世紀亞美尼亞著名畫家伊萬?艾瓦佐夫斯基的油畫——《諾亞走下阿勒山》。畫面上方就是記者非常熟悉的阿勒山,畫中央是拄著拐杖的諾亞,他正領著家人往山下走,身後是支長長的隊伍。
  • 諾亞方舟的傳說,一個傳奇的故事
    諾亞首先放出鴿子,看洪水後的世界怎樣了,第一次,鴿子飛回來了,因為洪水還沒有消退,鴿子無處停留;第二次,鴿子飛回來時,嘴裡含著橄欖枝嫩芽,表明洪水已退,樹上長出了新芽;第三次把鴿子放出去後,鴿子再也沒有回來。諾亞一家及所帶動物便從方舟出來,重新改造洪災劫後的世界,後人為了紀念劫後新生,便把鴿子和橄欖枝視為和平的標誌,而諾亞所造的那艘方舟,便永遠地停留在了5000多米的艾亞特拉山上。
  • 諾亞方舟殘骸找到了?它被凍在土耳其冰川中
    一位名為諾亞的人由於具備勤勞善良的品德而得到了提示,為了儘可能保全各個生物,他投入了大量精力製造出一艘巨大的船,這就是諾亞方舟。 現在我們往往只是將諾亞方舟的故事看作一個古老的傳說,正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一樣,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裡
  • 諾亞方舟找到了?科學家在土耳其冰川中,發現船隻碎片!
    在西方的書籍當中,曾經提到過一個龐大的建築物叫做諾亞方舟,在傳說當中,諾亞方舟的作用是來抵抗洪水,是村民們避難的場所,據說在古代,人類道德敗壞,上帝要滅絕所有可以會呼吸的生物,而諾亞為了保存物種,可以讓人類繼續延續下去,共同打造了一艘船叫做諾亞方舟。
  • 現實版「諾亞方舟」曝光 長度堪比足球場
    荷蘭的約翰·赫伊貝斯耗時3年建成了這艘諾亞方舟。(圖片來源:《每日郵報》)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電(劉宇) 據英國《每日郵報》22日報導,這艘全尺寸真實版諾亞方舟有四層樓高,長度堪比一個足球場,船上甚至還有一些動物。荷蘭的約翰·赫伊貝斯耗時3年建成了這艘諾亞方舟。他曾經夢到荷蘭被洪水淹沒,於是便建造了這艘船。赫伊貝斯稱:「我夢到,荷蘭的一些地方被洪水淹沒。第二天,我就萌生了要建造一艘諾亞方舟的想法」。
  • 這遊輪比「諾亞方舟」還厲害,「擱淺」在懸崖上,房間非常豪華!
    不過好在主人公們也有應對的措施,那就是造一艘巨大的方舟,男主帶著一大波人最後登上方舟成功地逃離了這場末日。很顯然,影片當中的方舟就是在致敬各大神話當中的「諾亞方舟」。當然,這艘神秘的方舟並不是只存在於書本之中,據說在二戰期間,一位蘇聯的飛行員在飛越土耳其的山脈時,意外地發現了某座山頂上,橫亙著一艘巨大的船隻,後來就連美國的科學家也親赴實地去考察。
  • 諾亞方舟遺址被找到?科學家用3D掃描,證實它的真實身份!
    在傳說當中,諾亞方舟是當時諾亞用來抵抗洪水,讓村民們避難的場所,當然,諾亞方舟是否存在,這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因為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發現過亞方舟的身影,有人認為在那場洪水過後,他們直接把方舟毀壞了,而且有人在為諾亞方舟根本就不存在,而根據太陽報最新科學報告指出,或許在傳說當中流傳已久的諾亞方舟真的存在,並且他們已經找到了原型
  • 諾亞方舟是否真實存在?考古隊或已找到線索!
    這座山坐落在土耳其東部,它是一座活火山,海拔大概超過五千米,山頂處常年被冰川積雪覆蓋。艾亞特拉山被當地人認為是一座神山,只要有人登上山頂,就一定會受到上帝的懲罰。不過,諾亞方舟的奧秘實在太引人注目,許多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個奧秘的吸引,想要爬這座山。
  • 走進香港主題公園諾亞方舟
    來源:中國新聞社香港有一處根據遠古記載建造的諾亞方舟(港稱「挪亞方舟」)主題公園,公園位處馬灣島海灣,擁覽遼闊海景,與青馬大橋相互輝映。園中諾亞方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一比一的比例複製的諾亞方舟。圖為4月6日拍攝的諾亞方舟公園。
  • 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
    上帝告訴他們七天之後就要實施大毀滅,要他們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的造,裡外抹上松香。這隻方舟要長360米、寬23米、高13.6米。方舟上邊要留有透光的窗戶,旁邊要開一道門。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他們立即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