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逾九成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河流 黃河珠江榜上有名每一分鐘就有相當於一架垃圾車的塑膠垃圾被傾倒於海洋之中,假如我們繼續以這個速度棄膠,到2050 年塑膠垃圾的數目會比全球海魚數目還要多。
不過,到底廢膠從何而來? 月前刊於《環保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顯示,逾九成全球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個河流系統,其中五條位於中國境內。由小溪以至奔流衝積沙土而成的三角洲,河流都猶如地球的大動脈,將大氣、陸地與海洋三大系統聯接起來。 自古以來,人們都會依河流而居,獲得食水、漁獲、肥沃泥土以及更為便利的交通。 同時,河流也是重要的垃圾運輸帶,將人類垃圾帶到各大洋之中。
透過分析世界各地不同河流充斥的塑膠量以及評估河流周圍亂拋垃圾量,德國Helmholtz 環境研究中心Christian Schmidt 的研究團隊形容河流是塑膠垃圾超高速公路,並將之運送到海洋裡。塑膠垃圾也使海洋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
其中全球十條大型、人口稠密的河流就排出全球逾九成海洋塑膠垃圾,這十大河流中有兩條在非洲:尼羅河和尼日河,八條則來自亞洲地區:恆河、印度河、湄公河、黃河、長江、海河、珠江和黑龍江。
Schmidt 在聲明中指,只要在這些河流的集水區垃圾減半已是非常大的成就。 他又指出,各國必須改善廢物管理,特別是在經濟飛快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不過已發展國家亦有責任,檢控將垃圾亂拋入河中的情況。
塑膠垃圾現時已大幅影響海洋生態, 塑膠產生的味道可能會被海洋生物誤認為是食物吞下 ,並在生物鏈中一直累積,最終也會影響人類健康。 九月美國一項研究亦發現, 全球多國食水中普遍含有微膠粒 。 據估計,世上只有5% 的塑膠被有效回收。 2015 年全球塑料總產量為3.22 億噸,但預計到2050 年數字會是2015 年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