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勒拿河三角洲,底圖來自nasa
地球上的每一處景觀
都是自然的創造
山脈、盆地、高原、海洋
奇觀無處不有
偉岸無處不有
在河流與湖泊大海的交匯之處
在水流的激蕩之下
三角洲
應運而生
它可以是沙漠伸向海洋一朵美麗的銀杏葉
尼羅河三角洲衛星圖像(扇狀三角洲)
宛如一隻鋒利的鳥足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衛星圖像
又如同大地張開的一張大嘴,吞吐遼闊大海
恆河三角洲-世界第一大三角洲
在河流與海洋的爭鋒之中
哪一方勝出
便造就出三角洲不同的景象
1、地球的傑作
在河流進入海洋或湖泊的交匯之處,由於水面寬度增大,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改道等原因形成的地理單元便為三角洲。
三角洲形成示意圖
河流攜帶的泥沙入海,泥沙沉積在入海口的斜坡上,流速減慢,形成水下的沙洲,並且由於河流的不斷改道,在水上形成河流密集的泛濫平原區。這一過程,還要受到河流流速、泥沙含量、以及潮汐作用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同地區的三角洲一般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三角洲構造分區示意圖
從構造上,三角洲從陸向海依次可以分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三個部分。 三角洲平原屬水上部分,這裡發育分叉的河道,沼澤,河水泛濫形成的平原,這裡土壤肥沃,是煤炭形成的絕佳之地。
而繼續往前進入水下,便到了三角洲沉積的中心部分,河流進入到海洋或湖泊中,那些攜帶的泥沙沉積在這裡,形成條狀、席狀的砂壩。再遠處,河流的力量已經竭盡,最終到達這裡的只有一層薄薄的泥沙了。
尼日河三角洲,其類似一個弓箭
科學家們用不同的標準,將三角洲劃分成不同的種類。河流與海洋能力強弱之分,可分為潮汐控制的三角洲,河流控制的三角洲。按照形狀分類,則又可以劃為扇形、鳥足形、尖嘴形等等。那麼這種天然形成的地理傑作,又為中國人帶來了什麼?
2、三角洲上中國最富庶的地區
每當夜晚降臨,從數百裡高的太空俯視中國,最亮的的地方莫不代表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這片明亮的沿海線狀區域中,從北向南,依次展布著黃河、長江、珠江三角洲。
長三角-珠三角及其他全國其他地區2019年GDP分布 注意,這裡長三角範圍包含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的共27個
黃河每年將從黃土高原攜帶的近12億噸泥沙送入渤海,而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上除了屢次發生的洪災之外,它的入海口也曾不斷改變。目前的黃河三角洲主要位於我國山東東營市,以墾利為起點,呈巨大的扇狀,而僅僅在150多年以前,此區域還是一片海洋。
中國黃河、長江、珠江三大三角洲地理分布
黃河三角洲年均造陸32.4平方公裡,將海岸線推進0.5-2.2公裡,這種快速的造陸推進方式,被當地人稱為「噴地」。但由於曾處於海洋,其上沉積的黃河泥沙又只有薄薄的一層,這裡的土地容易鹽漬化。
中國-黃河三角洲衛星圖像
黃河三角洲是具有極強生命力的三角洲。在目前三角洲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我國暖溼帶中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棲息和繁殖地」,是全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黃河三角洲溼地中的丹頂鶴
將目光往南,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映入眼帘。長江三角洲,廣義上是指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衝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遊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上海市區(1994-2019)25年間範圍擴展示意圖
長江以其巨大的水量與流速與東海的波濤相鬥,它的泥沙不斷地淤積,陸地不斷推進,河流中的沙灘升高露出水面,逐漸的形成了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那些支流在江浙平原上肆意流淌,形成了網狀密布的水鄉景色。長江水流穩定,含沙量較小,不易改道,能形成天然的水道與港口。而往南的錢塘江,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由於其攜帶的沙泥量小,而這裡海洋的海浪作用強烈,沒有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喇叭狀河口。
長三角主要城市2009-2019年GDP增長情況
長江三角洲以其5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位居世界第二,但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從晉朝之後,中國經濟的的重心開始轉向南方,即江浙地區。2019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發,在以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合肥等主要城市的35.8萬平方公裡的區域上,將建設一個經濟高度聚集,產業密切連接,政策充分協同的一體化發展區域。
長江三角洲行政區劃(含安徽、江蘇、浙江及上海三省一市)
而如今,這裡的常住人口超過2.3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3.7億元。在2019年中國城市有17座GDP超過萬億元,而其中有6座來自長江三角洲地區。全國約1/4的雙一流高校在這裡,擁有上海張江、合肥兩個國家科學中心,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滲透融合,集成電路和軟體信息服務產業規模分別約佔全國1/2和1/3。
位於合肥的中國可控核聚變「託卡馬克」裝置(人造太陽)
珠江三角洲,由珠江與其支流形成的一個個小型的三角洲複合形成。由於海洋的基巖較淺,陸地向海推進較快,在這裡,島礁、沙丘、丘陵縱橫,不同於其他地區遼闊的平原,甚至曾經有人對珠江三角洲的存在提出否定觀點。
珠江三角洲衛星圖
但珠三角在歷史上留名的,是因為這裡是經濟發展的熱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是資本與產業碰撞的高地,是一片充滿財富與傳奇的地方。在中國的四個一線城市中,珠三角獨佔2座,每年超過2000萬流動人口來此務工。
珠江口-粵港澳大灣區行政規劃 (主要城市包括肇慶、江門、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深圳及
作為中國最大的輕工業基地,全中國甚至全球的手機製造和供應鏈企業也大部分集中在這裡,誕生了知名的手機品牌。2019年,廣州、深圳兩市GDP之和突破5萬億,達到了5.05萬億,佔廣東GDP的46.9%,接近一半,可見其分量。
廣東-珠三角地區主要城市2019年GDP份額分布
廣東2019年GDP高達10.76萬億,其中珠三角地區佔8.86萬億,其中深圳廣州兩市GDP之和達到5.05萬億,超過整個東北。珠三角海外貿易興盛,其國民生產總值中有1/2是通過國際貿易實現,出口額佔國內的1成以上,相當於德國1/3出口額,珠三角地區的工業與製造業佔據整個廣東的88%以上,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國1/5,新能源汽車佔全國12%左右,珠三角人均GDP位列全國五大城市群之首。
現在的珠三角概念,已由當年廣東的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區域概念轉為一個更為廣泛以龐大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3、石油與煤炭
人類在現存的三角洲肥沃的土地上耕作,在其上建立了繁榮的城市。而那些位於地下數千米下地層中的三角洲,則為人類帶來了豐富的化石資源。油氣從生油巖即烴源巖中形成並排出,運移到儲集層巖石的孔隙中,並受到蓋層的阻擋,一個油氣圈閉就此形成。油氣勘探的目標便是尋找圈閉。
一個理想的背斜油氣圈閉
在三角洲平原的河道與三角洲前緣中形成的砂體是石油天然氣的良好儲層。他們接近湖泊海洋中的生油層,在上層的泥巖等蓋層覆蓋之後,一個良好的圈閉便形成。地質歷史時期的三角洲是石油勘探的良好目標之一。
我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的主要的產油層葡一段便屬河流-三角洲沉積相,其蘊含著豐富的石油儲層。
落日餘暉映照下的抽油機 大慶油田的發現,摘掉了我國貧油國的帽子,也標誌著陸相生油
而三角洲平原上分布的沼澤,則是煤炭形成的良好產地。在中國的東北、華北與滇黔等主要產煤地區,曾在歷史上多為三角洲-濱海環境沉積。
亞洲主要地區夜晚燈光分布(中國最亮的地方,長三角-珠三角)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河流三角洲中
我們的先民在其之上定居,開拓
也許它已經被人類的活動痕跡覆蓋
但這個地球的傑作
數千年來
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自然創作,人類耕耘!
參考資料:
[1] 黃善明. 黃河三角洲形成和沉積環境[M]. 科學出版社, 1989.
[2] 廣州地理研究所, 黃鎮國. 珠江三角洲形成發育演變[M]. 科學普及出版社廣州分社, 1982.
[3] 隋軍. 大慶油田河流——三角洲相儲層研究[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00.
原創圖鑑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