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三大原因導致暴雨頻襲珠江流域

2021-01-22 中國網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畢寶貴

新華網消息:在剛剛進入主汛期之際,珠江發生流域性洪水,西江、北江幹支流,長江兩湖水系,錢塘江、新安江及閩江的部分支流先後發生超警戒洪水,桂江等部分河流發生超歷史紀錄的大洪水。嚴峻的洪澇災情席捲了全國20個省份,造成3800多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200多人,倒塌房屋超過1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260億元。今年如何防洪度汛成為網民非常關注的話題,6月23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畢寶貴,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宗志平做客新華網與網民在線交流。

珠江流域出現了幾十年一遇的洪水 農田被毀作物嚴重減產

狀況: 從5月26日到6月19日我國長江以南到淮河大部分地區經歷了兩次降水過程,第一次降水過程範圍大,第二次降水過程暴雨範圍廣,第三次降雨強度大,最強度的降水在兩廣地區。

第一場降雨使河流的底水抬高,第二次強降水使水位進一步提高,真正造成洪災是第三次強降水,它造成了兩江(西江、北江)甚至珠江全流域出現了流域性的洪水。第四次強降水是火上澆油的過程。第四次強降水主要也發生在我國珠江流域,重點在西江和北江地區,出現了進一步的超水位和幾十年一遇的珠江流域性洪水。

影響:

第一,強降水導致嚴重洪澇災害,很多農田被損毀。由於降水強渡大,在南方部分地區相繼發生了比較大的洪澇災害。農作物遭受洪水倒灌,農田充水造成絕收,沒有絕收的地方由於雨水衝刷土壤肥率流失嚴重,不利於農作物改種,而且抑制了早稻的成長發育。

第二,南方出於開花受種階段的玉米、大豆、花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利於後期產量。

第三,持續陰雨不利於作物生長和水果產量品質的提高,持續陰雨天氣容易導致部分地區棉花大豆等作物的根系發黑生長停滯,對於正處於採收期的菸草、楊梅、早熟荔枝等品質會有很大的影響,採收後也容易腐爛。

第四,在強降雨過程中,也就是說強對流的天氣經常伴隨大風、冰雹等使玉米出現倒伏,柑橘、荔枝、芒果經常會出現落果,不利於產量提高。

第五,持續降雨會引起病蟲害的發生發展。

建議: 對已發生災害的地區繼續做好田間排水等工作,水產養殖區要加強堤壩防止絕堤事件的發生;各地應該注重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給農作物生長提供較好的環境。

暴雨頻襲珠江流域有三個原因

今年總體來講極端天氣事件比較多,比如今年春季的極端冰雪天氣、四月份颱風登陸也非常早,第一個颱風4月18日就在海南登陸了,比平均登陸時間提前了兩個月,是非常極端的。

在我國,珠江流域甚至長江以南出現這種持續強降水的同時,在美國也經歷了一場非常強烈的降水,密西西比發生了很嚴重的降水。在全球大氣環流異常的情況來講是一個翹翹板的天氣,到歐洲可能就是高溫,到美洲可能就是另外一個低谷,相當於一個高峰和低谷的循環。這和全球天氣過程目前比較異常是有關的。

長江和珠江流域天氣異常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我國是季風氣候,冬夏季比較明顯,季風氣侯的特點就是季風一爆發南方雨水就偏多,今年季風爆發還是偏早的,這就使華南和江南地區的雨季一下就來到了,尤其是在江南地區偏早。

二、北方的冷空氣非常強。實際上要引起一個強降水一方面需要南方季風向北輸送帶來溫室氣流(包括很多水汽),沒有水汽是不可能降雨的,但是水汽如何產生降雨呢?這就需要它的降落,需要冷空氣,水汽遇到冷空氣就會凝結降到地上,我國整個冷空氣還是比較強的,這些冷暖空氣都比較強就使得雨帶偏豎的形式,這樣冷暖空氣交鋒比較激烈也會造成強降水。

三、我國天氣的另外一個大系統就是副熱帶高壓,這個高壓今年前期偏北,後期偏南,整體偏東就是雨帶整個豎起了,也就是說長江華南地區和東南地區同時發生降雨。

相關焦點

  • 氣象專家解釋廣東省11月以來天氣反常原因
    廣東省氣象臺專家說,今年冷空氣姍姍來遲導致氣溫偏高;而氣溫偏高、高空槽頻來導致的強對流天氣,又造成近來暴雨、冰雹頻襲。    節氣早已立冬天氣仍未入秋    今年立秋(8月7日)以來,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氣溫反常偏高。    據廣東省氣候中心統計,立秋以來,全省各地平均氣溫為23℃~27℃。
  • 2020年珠江流域片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座談會召開
    中國水利網站11月20日訊(記者 吳怡蓉 通訊員 謝旭和)近日,珠江委組織召開2020年珠江流域片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座談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今年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經驗,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提早謀劃2021年防汛備汛工作
  • 中國的第三大河流珠江
    珠江是我國第二大河流,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年徑流量3492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二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6倍。全長2320千米,流域面積約44萬平方公裡。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東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最長,通常被稱為珠江的主幹。
  • 氣象專家詳解近期南方暴雨
    不過,根據中國氣象局目前的監測數據,南方暴雨雖然猛烈,總體上看,仍比不過1998年的特大暴雨事件。翟建青認為,綜合考慮暴雨的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6月27日到7月9日,我國南方暴雨的綜合強度排在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五位,而1998年的暴雨事件強度排在第一位。
  • 北京暴雨到底有多大?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氣象專家解析京津冀地區強降雨天氣特點——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影響範圍廣、強對流天氣重  新華網北京6月21日電 中央氣象臺21日18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京津冀地區最強降雨將出現在21日夜間至23日,河北中部、北京及天津累計降雨量級可達暴雨,局地大暴雨,短時雨強較大。  網上流傳的「六年來最大冷渦暴雨將光臨京津冀」,是真的嗎?北京會有超過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特大狂風暴雨」嗎?記者連線氣象專家,一一為你解答。
  • 氣象專家解析南方暴雨成因
    藍藍天工作室記者採訪了多名氣象專家,為您詳細解析近期氣候。 上圖:7月12日,江西省廬山市鄱陽湖中的小島落星墩,僅留一寺一塔一亭露出水面。(韓俊烜攝/人民圖片)  副熱帶高壓偏強等大氣環流形勢,是直接原因 大氣環流形勢是導致南方暴雨的最直接影響因素。 今年我國南方的強降雨之所以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與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密切相關。
  • 珠江水系新霸主?兇猛黑鱸現身珠江,連羅非魚都難逃其捕食
    最近廣西地區的暴雨,也是令整個珠江水系水位暴漲,一些江段水流加劇,江中野生魚也是紛紛靠岸躲避湍流。這自然引來許多釣魚愛好者的聚集江邊,其中就有廣西貴港一位釣魚人釣獲一種「兇猛掠食魚」,令人驚奇。大嘴黑鱸是一種兇猛淡水掠食魚,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流域,近年來作為一種上佳食用魚被引入我國,多存在於養殖水域,在廣西的自然江河裡確實比較少見。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1號洪水。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今年受災情況怎麼樣?汛情與1998年相比有何特點?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等有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防汛抗旱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近期南方暴雨不停歇究竟是啥在作怪?氣象專家詳解
    來自中國氣象局7月13日的最新消息顯示:當天,我國南方多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而未來3天,西南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甚至是大暴雨。一個多月以來,我國南方接連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歷史紀錄,中央氣象臺更是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今年南方的暴雨到底有多「暴烈」?為什麼持續這麼久?南方暴雨還要下多久?
  • 珠江流域建立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
    中國水利網站12月1日訊(通訊員 鄭寧)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籤署《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為提高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和處置能力、切實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 颱風劍魚「回馬槍」指向廣東 珠三角等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粵西、珠江三角洲、粵東市縣先後有暴雨或大暴雨,需注意防範。預計今天,粵西、珠江三角洲有大雨到暴雨,其餘市縣有(雷)陣雨局部大雨。4日-5日,粵西、珠江三角洲和粵東市縣先後有暴雨或大暴雨,其餘市縣有中到大雨。6日,大部地區仍有大雨到暴雨。同時風力較大,3日-4日廣東沿海海面有6級~8級大風,5日-6日海面風力還將繼續加大。
  • ...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 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
    洪水中救出被困孤島七旬夫婦湖南一天連發暴雨、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6月24日,邵陽市洞口縣醪田鎮大波村,消防救援人員救出被困沙洲孤島的兩位老人。組圖/受訪者提供6月24日,懷化洪江區,消防救援人員頂著湍急的水流將一名被困者背至撤離點。今天是端午節,雨水沒有停歇。
  • 中國南方大河——珠江
    珠江水系是由主幹——西江水系及北江水系、東江水系等構成的複合水系,流域總面積45.25萬平方千米,跨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湖南6省區及越南北部(流域的97.4%在中國境內,越南境內面積1.1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南方地區流域面積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
  • 氣象專家詳解颱風接連生成原因 「利奇馬」將給福建北部帶來暴雨
    同時,受「利奇馬」影響,福建省北部地區還將出現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過程。過程累積雨量,寧德、南平、福州三市累計達50~150毫米,局部達250毫米。 氣象專家提醒,相關部門應加強沿海景區及涉島旅遊要加強安全管理工作,注意防範陸上大風對城鄉基礎設施的危害,及時加固或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淮河流域多雨 南方降水減弱
    未來十天,主雨帶將位於淮河流域,9日至13日淮河流域將出現持續性降雨。    7日是小暑時節,氣象專家介紹說,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長江中下遊地區則一般會出現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目前,這種天氣特徵已初露端倪。
  • 為什麼黃河三角洲沒有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發展得好?
    而再不濟的珠江之水也是細水長流、綿綿不絕。港口碼頭再看看,在百公裡之外的蘇州港也是達到了全面港口吞吐量排名第七的位置,更值得一提的是距離珠江口海岸線60公裡之外的廣州南沙港,以全國吞吐量第四的港口實力排在了寧波舟山港和上海港等之後。還以吃水深度達17米,可承載15萬噸級的超級貨輪進出的國內不多的深水港。可是黃河呢?
  • 國務院批覆珠江流域防洪規劃 2025年廣州可防200年一遇洪水
    本報訊(記者莊楊傑 田霜月 通訊員蔡尚途 張虹)昨日記者獲悉,《珠江流域防洪規劃》近日通過國務院正式批覆,該規劃是我國七大流域中第一個通過國務院批覆的流域防洪規劃,是防禦珠江流域洪澇災害和風暴潮災害的總體部署。若《規劃》得以實施,到2025年,廣州市將具備防禦西江、北江1915年型洪水(200年一遇)的能力。
  • 直擊南方汛情 權威解讀暴雨洪澇災害未來走向
    回放 直擊南方汛情 權威解讀暴雨洪澇災害未來走向
  • 長江流域暴雨地質災害,重慶上演高科技搶險演習
    實習生 蔣紀源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重慶市萬州區長江流域,因強降雨和局地陣性大風氣象災害導致山洪暴發、河水陡漲,並引發地質災害和水上船舶運輸事故,爆破堰塞湖、直升機救援、深水域打撈……一場應急處置和救援行動正在進行。
  • 氣象專家詳解近期南亞暴雨和夏季風動態
    5月21日起,斯裡蘭卡出現了持續性暴雨,並造成罕見的洪水和泥石流災害;風暴「莫拉」也為孟加拉國、緬甸等地帶來了較強的風雨影響。此次斯裡蘭卡出現暴雨的原因是什麼?與風暴「莫拉」有何關係?「莫拉」帶來的影響是否與夏季風暴發有關?對我國未來汛期影響如何?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和國家氣候中心首席氣候專家王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