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畢寶貴
新華網消息:在剛剛進入主汛期之際,珠江發生流域性洪水,西江、北江幹支流,長江兩湖水系,錢塘江、新安江及閩江的部分支流先後發生超警戒洪水,桂江等部分河流發生超歷史紀錄的大洪水。嚴峻的洪澇災情席捲了全國20個省份,造成3800多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200多人,倒塌房屋超過1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260億元。今年如何防洪度汛成為網民非常關注的話題,6月23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畢寶貴,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宗志平做客新華網與網民在線交流。
珠江流域出現了幾十年一遇的洪水 農田被毀作物嚴重減產
狀況: 從5月26日到6月19日我國長江以南到淮河大部分地區經歷了兩次降水過程,第一次降水過程範圍大,第二次降水過程暴雨範圍廣,第三次降雨強度大,最強度的降水在兩廣地區。
第一場降雨使河流的底水抬高,第二次強降水使水位進一步提高,真正造成洪災是第三次強降水,它造成了兩江(西江、北江)甚至珠江全流域出現了流域性的洪水。第四次強降水是火上澆油的過程。第四次強降水主要也發生在我國珠江流域,重點在西江和北江地區,出現了進一步的超水位和幾十年一遇的珠江流域性洪水。
影響:
第一,強降水導致嚴重洪澇災害,很多農田被損毀。由於降水強渡大,在南方部分地區相繼發生了比較大的洪澇災害。農作物遭受洪水倒灌,農田充水造成絕收,沒有絕收的地方由於雨水衝刷土壤肥率流失嚴重,不利於農作物改種,而且抑制了早稻的成長發育。
第二,南方出於開花受種階段的玉米、大豆、花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利於後期產量。
第三,持續陰雨不利於作物生長和水果產量品質的提高,持續陰雨天氣容易導致部分地區棉花大豆等作物的根系發黑生長停滯,對於正處於採收期的菸草、楊梅、早熟荔枝等品質會有很大的影響,採收後也容易腐爛。
第四,在強降雨過程中,也就是說強對流的天氣經常伴隨大風、冰雹等使玉米出現倒伏,柑橘、荔枝、芒果經常會出現落果,不利於產量提高。
第五,持續降雨會引起病蟲害的發生發展。
建議: 對已發生災害的地區繼續做好田間排水等工作,水產養殖區要加強堤壩防止絕堤事件的發生;各地應該注重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給農作物生長提供較好的環境。
暴雨頻襲珠江流域有三個原因
今年總體來講極端天氣事件比較多,比如今年春季的極端冰雪天氣、四月份颱風登陸也非常早,第一個颱風4月18日就在海南登陸了,比平均登陸時間提前了兩個月,是非常極端的。
在我國,珠江流域甚至長江以南出現這種持續強降水的同時,在美國也經歷了一場非常強烈的降水,密西西比發生了很嚴重的降水。在全球大氣環流異常的情況來講是一個翹翹板的天氣,到歐洲可能就是高溫,到美洲可能就是另外一個低谷,相當於一個高峰和低谷的循環。這和全球天氣過程目前比較異常是有關的。
長江和珠江流域天氣異常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我國是季風氣候,冬夏季比較明顯,季風氣侯的特點就是季風一爆發南方雨水就偏多,今年季風爆發還是偏早的,這就使華南和江南地區的雨季一下就來到了,尤其是在江南地區偏早。
二、北方的冷空氣非常強。實際上要引起一個強降水一方面需要南方季風向北輸送帶來溫室氣流(包括很多水汽),沒有水汽是不可能降雨的,但是水汽如何產生降雨呢?這就需要它的降落,需要冷空氣,水汽遇到冷空氣就會凝結降到地上,我國整個冷空氣還是比較強的,這些冷暖空氣都比較強就使得雨帶偏豎的形式,這樣冷暖空氣交鋒比較激烈也會造成強降水。
三、我國天氣的另外一個大系統就是副熱帶高壓,這個高壓今年前期偏北,後期偏南,整體偏東就是雨帶整個豎起了,也就是說長江華南地區和東南地區同時發生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