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最近的類星體中隱藏著超大質量雙黑洞!這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陸由俊、閆昌碩和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戴新宇、北京大學於清娟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的,這是科學家首次用連續譜的特徵方法發現證據確鑿的雙黑洞。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體物理雜誌》上。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奇異天體,即使光子也無法逃脫它的引力束縛。
陸由俊說,雙黑洞是指相互繞轉的兩個黑洞組成的一個系統,就好比兩位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上不停旋轉,也像中國的太極圖案。雙黑洞產生的能量極其巨大,使得寄主星系中心的亮度大大強於星系中成千上萬的恆星,科學家將其稱為類星體。
陸由俊說,天文觀測表明絕大多數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大質量星系是由小質量星系合併形成的,星系合併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超大質量雙黑洞。
Markarian231星系距離地球5.81億光年,科學家們通過哈勃望遠鏡觀察從Markarian231星系發出的紫外線,發現了雙黑洞系統「極端且令人嘆為觀止的性質」。
這項發現也表明雙黑洞系統可能比人們原先預想的要普遍。
通過構建動力學模型並與觀測對比,研究團隊發現中心主黑洞的質量約為1.5億個太陽質量,而繞主黑洞旋轉的次黑洞的質量則有4百萬個太陽質量。它們的軌道周期為1.2年。雙黑洞的共同旋繞會發射引力波、損失能量,並最終在幾十萬年後碰撞。
陸由俊表示,這一發現為人類在宇宙中發現和確認更多雙黑洞系統指出了新方向。「宇宙中已有光譜測量的類星體20餘萬顆。通過對類星體光譜的系統研究很有可能會發現更多的雙黑洞系統。而尋找、確認雙黑洞對理解星系和類星體的形成演化,以及進一步研究引力波和基本引力理論都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