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舉辦的成立40周年大會上,央企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詳細介紹了《公司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提出《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計劃》已經獲得批准,計劃要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大規模建設水電站,年發電量可達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峽電站的3倍。項目由該公司負責推進實施,預計將在「十四五計劃」期間興建。
晏志勇聲稱,如果這一項目實施完成,每年就可為西藏帶來超過200億元的財政收入,並為我國提供每年3000億千瓦的可再生的清潔電力,有助於實現零排放的目標。
這件事對於我國來說,尤其是缺乏電力供應的青藏高原地區來說,是個絕對的大利好。它的建成併入國家電網後,不僅能夠一舉解決青藏高原的電力供應短缺問題,還能夠為西藏地區開闢了一個巨大的財源。堪稱一個小型印鈔機廠,能夠解決西藏不少民生問題。要知道,西藏2019年總人口僅350.6萬人,一年200億純收入落到每個人頭上的話,相當於一人發5700多元。雖然不會發到具體人頭上,但是,這筆錢可以修路架橋、興建學校和社區,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對於缺乏固定絕對是個大利好。
俗話說,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件事對我國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對是消息傳出後,南亞某大國陷入擔憂狀態。他們擔心我國會拿它作為「武器」,在雙方關係緊張之時,發起「水戰爭」,以人為的河流流量的控制來掐住印度經濟命脈,給其造成嚴重損失。
印度人認為,控制河流等同控制印度經濟命脈。因此,對中國在自己土地上的正當建設,一直表達強烈的抗議。
但是,這一擔憂並不成立。確實,雅魯藏布江就是印度著名的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遊。而布拉馬普特拉河又是印度東部一條主要的「水脈」,數億人民的生活離不開這條河。但是雅魯藏布江並不是布拉馬普特拉河唯一的水源,還有大量徑流量大的支流注入該河,因此,雅魯藏布江的水流變化並不會太影響它。
同時,為了應對洪水發生,雙方更是早在2018年就籤署了諒解備忘錄,共享水文信息。不過隨著雙方邊境衝突不斷,印度方面就遭到多次指控我拒絕提供水文信息。
事實上,對於跨界河流的管理一直是個國際難題。印度擔心,在雅魯藏布江上遊建立電廠的行為會影響生態環境與洪水管理;此外,雅魯藏布江還流經孟加拉國,讓跨國共享與共管河流,更形複雜。更何況,雅魯藏布江下遊還穿越有主權爭議的藏南地區,更增添共管難度。
對此,中國已經鄭重表態會照顧下遊國家利益。另外,對於受到南亞季風氣候影響較大且在迎風坡的印度東部地區來說,有些時間的降水多到每年都會屢發洪水的地步。這個地方的乞拉朋齊更是世界「雨都」,1960年8月至1961年7月間的降水量高達驚人的26461.2毫米,換算成米是26.46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合作良好,我們的水電站可以通過蓄洪的方式減少下洩流量,助力其抗洪搶險。並在發生洪水時第一時間提醒印度境內低洼民眾先行撤至更高的安全地帶,而在進行乾季時,通過將原先蓄積的洪水加大下洩流量的方式助力這些缺水地方抗旱。
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雙方關係良好。否則,如果印度人想不明白,一再挑釁我底線。那就有可能是「屋漏偏逢連陰雨」,或是「雪上加霜」了。比如,在其發生洪水時,我們湊巧因「操作失誤」,加大了下洩流量,或是在其乾旱時,我們這邊也需要蓄洪發電,減少了下洩流量。到時候情形可夠印度人「喝一壺」的了。
到時候,印度的擔心真有可能成真,印度的經濟命脈真有可能被別人掐住。
但願這一「雙輸」局面永不可能實現,具體就看其如何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