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何建川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部關於基因異變的「爆米花」影片《狂暴巨獸》剛剛上映,資本市場便「神同步」做出回應。一家基因公司股價不僅大幅上漲,而且受到諸多機構關注。在晶片大熱的浪潮中,到底是誰還能以獨特的氣息吸引到活躍資金的炒作?馬上揭秘。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為你呈現主力動向。
2017年淨利潤2.33億元,同比增長54.12%;今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6000萬至8000萬,超出預期;4月16日公告擬出資500萬美元購買美國百納基因有限公司(BIONANO GENOMICS,INC.)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最近一段時間,關於貝瑞基因的利好信息著實不少。
在昨日股價逆轉大漲近6%後,貝瑞基因今日再度上漲6.58%,並站上年線。之所以股價如此堅挺,這或許與昨日大批機構調研有關。
4月18日,有多家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聯合調研貝瑞基因,公司董秘王冬和證代金晉進行了接待。
在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先後登陸A股市場後,目前機構普遍存在一個疑慮,就是基因檢測市場似乎發展得沒有預期那麼快,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呢?
貝瑞基因對此表示,理論上來講如果每人都做基因檢測,確實能達到市場預期的萬億市場,但是目前還沒有實現普及,這需要時間。貝瑞基因只能一個一個項目的推廣。NIPT應該是百億級的市場,腫瘤早診是千億級。目前醫院在代謝、心血管、眼病方面還在用生化檢查,如果用基因檢測來替換的話,也會是百億市場。如果每個人都有基因檢測的意識,很快就會成為千億甚至萬億市場,要達到這個規模,還需要更多基因檢測項目開展。基因檢測行業從數量上是以2X的速度在增長。
而對於普通百姓最關心的腫瘤早診的基因檢測,是否能及時查出、及時治療?貝瑞基因也做出了解答。他們表示,癌症在早期階段用影像設備無法檢測出來,所以要依靠基因檢測才能早發現、早切除,防範癌細胞轉移。而貝瑞肝癌、婦科特別是宮頸癌檢測方面最有可能獲得突破。
當然,基因技術未來一定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未來,貝瑞基因也會存在新產品審批進展低於預期、新業務推廣不及預期等風險。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