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地球的鄰居,和地球有很多的相似這處。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的星球也是火星。科學家之所以對它的關注度如此之高,主要是期望能夠將火星改造成適宜人類居住的第二地球。
想要讓火星成為人類新的居住地,必須要對火星有足夠的了解,一顆星球想要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大量水資源的存在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火星可能存在的水資源。
科學家向火星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包括軌道探測器和登陸探測器,通過探測器對火星的一系列探測,發現火星表面存在著不少有被水衝刷過的痕跡,這證明火星在很久以前可能存在過大量的液態水,那麼現在的火星是否還存在水?
探測器在火星的南北兩極發現了冰蓋,這兩個地方的水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近期,美國科學家又在火星北極附近地下約2公裡的深處,發現一處埋藏地下的古代火星冰層遺蹟。這一個發現讓科學家更加堅信,火星在歷史上也是有過海洋存在的,有可能在幾十億年前,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科學家這次是使用了源自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MRO)上搭載的「淺層雷達」(SHARAD)獲取的相關數據。SHARAD設備可以發射雷達波穿透火星表面,最大探測深度可以達到火星地表下1.5英裡(約合2.4公裡)。
相關研究報告已經以論文形式發表於《地球物理學研究通報》(GRL)雜誌。這項研究相當重要,因為這些被埋藏的冰層代表了對於火星古代氣候變化的記錄,就像地球上的樹木年輪可以讓我們追蹤過去的氣候變化情況相類似。對於這些地下冰層形態和成分的分析,將幫助科學家們判斷遠古時期的火星是否曾經存在過適宜生命生存的宜居環境。
研究團隊在雷達數據中發現在火星地表下存在沙子和水冰的混合物,其中水冰含量高達90%。這是非常巨大的數量:如果這些水冰全部消融,這將足以在火星上產生一個深度至少1.5米深的全球性海洋。事實上,這些水體可能是火星上迄今除了南北兩極的冰蓋之外,第三大的水資源儲庫。
關於這些水冰的來源,研究人員猜想這是在火星上一次冰期的時候在火星極地地區逐漸累積的水冰物質。而每一次當火星整體氣候變得更加溫暖時,之前存在的冰蓋就會停止生長,開始萎縮並被沙塵所覆蓋。而這些上覆沙塵的存在,反過來也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這些冰層不被太陽輻射以及不斷變得更加稀薄的火星大氣影響的作用。
通過近年來,科學家對火星探測的不斷深入,火星越來越多的秘密被發現,尤其是有關火星水資源,更是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傳來。現在我們已經不擔心火星水資源的缺乏,雖然火星的表面只有兩極存在冰蓋,但是科學家認為,在火星的地表之下可能存在著一個水循環系統,火星的水資源含量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火星有水的消息對於人類來說可是一個好消息,它的意義非凡。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地球生命的生存離不開水,人類的生存更離不開水。火星有大量的水,對於未來實施火星改造將有重大的作用,雖然現在這些水要麼以冰的形式存在於兩極,要麼存在於地表之下。
可是,只要火星有水,人類就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將它們提取出來,如果地表之下有大量水,我們也可以在火星打井抽取地下水。有了水我們就可以在火星建立基地生存,並慢慢在火星種植植物,不斷改變火星的大氣結構。
如果未來人類的科技更進一步,能夠在火星的軌道上製造一個人造太陽,就可以將火星表面的溫度提高,這樣火星的冰水就可以液化,同時我們將地下水抽到表面,讓它們慢慢在火星表面形成河流,逐漸改善火星表面的土壤。
火星表面有了大量的液態水之後,它們分解又可以產生氧氣,不斷充實火星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如果我們有技術能力能夠將火星地核的地核的熔巖活動重新激活,火星就有可能重新恢復磁場,有了磁碭的保護,火星的大氣和表面的液態水就不會被太陽風拐走。
由此可見,在整個改造火星的計劃中,火星是否存在大量水資源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有了大量的液態水,火星被改造成功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人類未來移居火星的可能也就會很大。當然,科學家在火星不斷發現水資源,非常高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有關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火星存在不少的水資源,那麼是否代表著火星現在仍然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呢?要想揭開火星更多的謎團,還需要科學家的不斷探測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在不久的將來,載人登陸火星就會進行,只要人類能夠在火星建立一個初步的基地,相信對火星的探索會更上一層樓。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