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重慶展上亮相的追350,作為QJ最新的300cc級別主推產品,
以大功率,更低價格,雙缸等標籤博得不少眼球,但目前的摩託車300cc級別百家爭鳴,像進口的寶馬310R啊,升仕的310R,還有兩個合資的300,那麼追350到底能否還能在此情此景下還佔有一席之地?看imotor實測環節。
【視頻版:全長13分鐘】
第一:它的售價是26999元,比以往的藍寶龍300配置升級的同時呢,還降價了幾千,國產良心了,那麼如果只有兩萬多的預算,又想買一臺300雙缸車街車,那麼對不起,朋友,目前在售的靠譜的這麼一臺。雜牌王、地平線不算哈。
第二:目前官方公布的參數,是目前同級別最大功率的街車,對比寶馬310R還是升仕,或者某合資300,他都略勝一籌,但對比沒有引進雙缸Ninja300,它就少兩個kw,不過最終還是看P-BOX實測數據。
第三:就是車重了,對比同級別單缸車型, 他的車重偏重,達到176kg,同級別單缸車,很多都做到155kg上下浮動,但是,以前的藍寶龍300的車重是196kg,六年時間發奮圖強減重40斤,藍胖子變追肌肉,可以說車重達到了目前合資車水準。
外觀上面,簡直就是追600版雙胞胎兄弟,還不是什麼堂兄堂弟,把前段排氣一遮,追3追6傻傻分不清。用一句話形容:2萬7買出四缸車的氣勢。看側臉,鋼管車架和鋼管後搖臂相對以往的藍寶龍300,看似沒什麼變化,其實都減重了,因為鋼管車架技術一直在進步嘛。設計方面,藍寶龍300以前就是個小胖子,追350明顯就是瘦身了,但還是維持著運動街車外觀設定。乍眼一看,觀眾大佬們可能認為就是藍寶龍換了個殼,其實不然,看下具體參數就知道。
軸距更長了,增加了15mm,目前是1425mm,整車長寬高都發生變化。卡鉗活塞更大了,一體式坐墊改分體,指針儀表換液晶, 同時前叉也進行了微調升級。
油箱縮小了,16L變13.5L,減重的同時,也減少了續航裡程。
最最重要的發動機也變了,為什麼叫追350呢?因為實際排量來到了353cc,以前藍寶龍就是300cc,壓縮比由12:1,到現在的11.9:1,峰值功率轉數下降了3000rpm,以前是12000rpm峰值功率,現在是9000rpm,峰值扭矩轉數也下降了2000rpm,在7000rpm達到峰值,轉數不用像以前拉得那麼高,低中扭更強啦。
外觀上,追600上市獲得不少車友的認可,那麼同胞兄弟追350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不過呢?前段日子貝納利幼獅800上市,春風的700CLX,這兩臺車漆水焊接什麼都有進步,以前國產最不注重塑料件的質感和焊接美觀度,現在都開始注重了,但是中小排量的塑料感還是太強了,有提升空間。
配置方面,追350該有的配置都有了,前雙碟四活塞卡鉗,倒立式前叉,屬於中上遊水準,唯一的槽點就是雙鋼管後搖臂,不知何時能升級成追600的鷗翼後搖臂。
7.3s多的加速成績,三檔達成,前兩檔齒比較密,到了三檔,基本處於快零界斷油狀態達到P-BOX百公裡,表頭105km/h,對比同級別合資雙缸車更快,但比單缸同級別車慢0.8S,那麼27kw的優勢在哪?在於加速後段的震動更小,比如你120km巡航,單缸車由於一顆跳蛋在胯下,雙缸相對較平順和舒服。
在加速時,還發現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追350獨特的雙缸聲浪。這明明是三缸車才有的聲浪好嘛?雙缸車的價格,三四缸的聽覺享受,部分人買車就是聽個響,很多人買四缸,真的是喜歡四缸車的動力嗎?還是喜歡四缸車的平順?大部分都是聽個響。
追350的坐高為800mm,怪獸身高1.72m,雙腳基本踏平,1.65m以上都不是問題。整個騎行三角是偏街道,手把較高,油箱縮小,讓整個腿部更易夾緊,並且腿部微微直立,較為舒適的騎姿也是較為標準的街車騎姿。
相對於以往的藍寶龍300,追350最大的改變是更輕巧了,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輪轂的減重,讓簧下質量更輕,自然就獲得了更強更靈活的轉向能力。但有一點沒變,就是轉彎半徑過小,山路較窄,調頭並不自然。
第二就是減震升級,除了前後減震可調之外,減震的回彈表現終於調校到了一個適中的位置,老款的減震回彈過快並且硬邦邦,減震講究的是韌性,不是說你運動定位,就往死裡調硬,追350的減震調校就是介於跑車和街道之間,當然這是原廠的設定,小坑窪濾震不錯,並且在中速剎車,減震回彈這些都不會給你不舒適感,你也可以根據你的駕駛習慣進行調節。
作為一臺兩萬級別的街車而言,追350在硬體操控方面總體來說,不會讓你有特別覺得不舒服或者突兀的地方,一切都符合售價定位,但如果說:你的操作和體感非常細膩,那麼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追350雙缸發動機壓榨出了27kw的功率,這個功率水準,就是國內目前同級別在售的最大功率。那麼雙缸350cc大功率的導致的負面因素是什麼呢?就是震動,在4000rpm後,車身會出現共振,這個震動,並不是說無法接受,只是相對同級別雙缸車而言,它的更大。
當然這是個非常好理解的事情,在功率和震動控制方面,追350選擇了功率,如果他的功率只用壓榨21kw或者更低,相信我,這臺發動機會比現在平順得多。
第二個就離合,追350的整個離合行程很短,需要你更細膩的捏離合,比如你訴求的半離合狀態,或者說加速起步,對於離合的控制要更加的精準。由於檔位齒比原因,追350的空檔也較為難尋。
第三就是輪胎,追350採用了前120/70-R17,後160/60-R17寸的輪胎配比,其實250cc-400cc這個級別,你想追求彎道性能的話,前110後140/150會是個較為合適的選擇。追350選擇160的後輪,第一點視角感受更好,像一臺大排量車型,二呢,直行穩定性更好,看你所訴求的是哪方面後期自行改裝。現在半熱熔輪胎呢也不會太貴。
追350並不是一臺中規中矩的車型,有稜有角有缺陷,大功率,配置高,聲浪獨特等等,並且售價個人認為還是可以的,性價比較高,它挺適合一些剛騎150cc沒多久又想升級的朋友,在理想的預算範圍內一臺理想的車。大問題沒有,小缺陷需要後期改善,QJ作為今年新晉的國產品牌,背後本身就有大佬靠山,有基礎,有資金,能研發,如果在小細節上再多下功夫,未來可期。
文末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