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東是個膽小鬼,怕風怕雨怕打雷」,孩子的焦慮從哪兒來?

2021-01-15 壹父母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簡簡周 / 文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很容易焦慮。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找我諮詢,說孩子膽子很小,只要家裡添置了新物品,他就會害怕得不敢靠近,就連奶奶新買的按摩椅,他都躲得遠遠的。

還有的孩子是對一些並不存在的事物感到害怕,比如,想像中的怪獸、被外星人綁架,等等。

很多4歲左右的孩子還有可能會出現死亡焦慮,要麼害怕自己會死掉,要麼擔心父母有什麼意外。

1

在大人眼裡,孩子純粹是在「杞人憂天」,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和焦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從基因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保障人類生存繁衍的最基本功能,因此,幾乎是在覺察到危險的一瞬間,人都會做出比理性思考快得多的本能反應。

這也是為什麼在自然界越是力量弱小的動物越是容易受驚,比如羚羊、比如兔子。

適度的恐懼能讓人對危險保持警覺,但如果「警報系統」過於敏感,就很容易陷入焦慮。

相比於成人,孩子的力量要弱小得多,「警報系統」自然也會敏銳得多,再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更容易產生各種擔憂和焦慮。

站在成人的角度,孩子的很多擔心和害怕都是很可笑的,「世界上哪裡來的怪獸嘛」、「上個舞蹈課而已,有什麼不敢進教室的呢」、「這種小事有什麼好害怕」、「勇敢一點,不要膽子這麼小」……

然而,父母的不耐煩和譏嘲,並不會讓情況變得更好。這只會讓孩子感到難堪,甚至還會加重他的焦慮,讓他的「警報」響個不停、思維徹底宕機。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更敏感,在面對陌生事物時往往反應也會更強烈。

還有些容易焦慮的孩子,是因為父母本身就神經緊繃,常常把「小心點」、「沒事吧」、「這可怎麼辦」掛在嘴邊。這樣的父母,往往也容易對孩子保護過度。

要知道,焦慮也是一種會傳染的情緒。

2

我經常在小區裡看到剛開始學步的小孩摔跤,這其實很正常,沒有哪個孩子是從沒摔過跟頭就能學會走路的。

但面對類似的情境,父母們的反應卻千差萬別。

有些父母會顯得異常緊張,孩子還沒做出反應,他們就第一時間衝過去,把孩子抱了起來,滿臉的緊張擔憂,不停地問著:「是不是摔疼了?哪裡摔壞沒有?」

越是這樣,孩子越會哭得停不下來。之後要是還想讓他再試著走一次,恐怕他也會像樹袋熊一樣,緊緊摟著你死活不撒手了。

還有些父母就淡定得多,並不急於在孩子摔倒的第一時間抱起他來。

如果摔得不太嚴重,孩子會抬頭看看父母,然後自己就爬起來了,拍拍灰,再繼續走。

還有時候,孩子是真摔疼了,摔倒的那一瞬間就嚎啕大哭起來,但父母也只是平和地走到他身邊,帶著理解和鼓勵地說:「看樣子你摔得有點疼,還能自己起來嗎?」

孩子往往在痛快地大哭一場後,又能樂顛顛去繼續練習了。

顯然,當孩子的安全警報拉響時,父母的情緒狀態會直接決定孩子是「警戒升級」還是「解除警報」。

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容易緊張焦慮,或是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孩子就容易過度焦慮,甚至為了逃避「危險」,不再嘗試新事物。

可要是父母情緒穩定、態度平和,孩子就會覺得,「原來事情也沒那麼嚴重」,他的安全感就會重新回來。

3

在孩子陷入焦慮情緒時,父母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為孩子提供過度的保護,要麼逼迫孩子去面對自己的恐懼。

比如,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後,就不讓孩子嘗試走路,去到哪裡都抱著,又比如,當孩子站在泳池邊上不敢下水時,二話不說就直接把他推下去。

這些處理方式都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不過,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不能接納孩子的焦慮和害怕,更多是因為不能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和焦慮。

舉個例子吧,就拿已經成了學齡兒童父母們共同痛點的「陪寫作業」來說。

面對學習的困難,或者是想像中的困難,孩子產生了焦慮,並因此出現迴避、拖延的行為,這原本很正常,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挑戰,父母如果能夠給予一些幫助和支持,讓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實際上,父母因為自己內心的焦慮,往往「等不起」,結果導致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焦慮、父母越來越暴怒。

不信的話,下次怒氣湧上來時請留一絲絲清明,先按個暫停鍵,問一問,自己到底在怒些什麼?這背後的焦慮和擔心又是什麼?

清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看到並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然,僅僅是父母看到和理解也是不夠的,只有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建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才能真正有效地對抗焦慮。

能讓孩子獲得成長的經驗,其實是來自於適度的挑戰。

難度過大,會讓孩子壓力倍增、焦慮值快速上漲,從而出現拖延或是破罐子破摔的逃避行為,而沒有挑戰,又會讓孩子失去體驗和提升能力的機會。

孩子的自信,來自於不斷迎接挑戰,並戰勝挑戰的過程。當孩子有了更強的能力,積累了更多成功的體驗時,他才能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4

最後的小建議。當孩子陷入某個困境時,先別急著幫孩子解決問題,也別轉身離去任由他自己苦惱。

你可能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害怕一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但沒關係,原因沒有那麼重要,先接納他的感受而不是嘲諷打擊,然後你還可以再問他幾個問題: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他做了哪些嘗試?

效果如何?

下次還可以做哪些嘗試?

你淡定的態度以及對他理性思考的引導,能讓他放鬆下來,慢慢解除過于敏銳的「警報系統」。

當然,前提是,你也能及時用理智解除過度的「警報」,把自己的焦慮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

- 作 者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遊戲力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親子關係顧問、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焦點

  • 孩子怕打雷怎麼辦
    夏季到了,雷雨天氣也漸漸多起來了,一聲聲悶雷轟隆隆,一道道閃電劃長空,看起來很壯觀,可對孩子來說就是驚嚇了,孩子聽到雷聲,看到閃電就害怕,該怎麼辦呢?1、不要責怪:夏天雷雨天氣比較多,孩子聽得打雷的聲音就嚇哭了,家長不要責怪孩子,孩子小,不懂,這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多安慰孩子,要是責怪他膽小的話,會讓孩子更怕,心裡不知道該怎麼辦的。2、不單獨:在打雷的時候,家長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家,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家,膽子就會大起來了,內心孤獨的孩子都是比較膽小的,慢慢長大了,知道了這是自然現象自然就不會怕了。
  • 如果你的孩子怕打雷……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怕得鑽到床底下。」 當在她瑟瑟發抖躲在床底的時候,她的外婆以一個溫情、美味又特別的方式幫助她克服了對雷雨的恐懼——製作雷公糕。 食物、安全感、愛,如何將這三種人類的基本需求糅合成為一個故事?
  • 女生怕打雷的真正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有很多小女生特別怕打雷。只要聽到雷聲他們都會非常的害怕,那麼他們為什麼怕打雷呢?首先可能是因為雷聲的震響讓人產生恐懼。其次是因為打雷伴隨著閃電,人們往往會認為閃電具有殺傷力,因此害怕,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生都比較膽小。其實雷在中國古代並不是那麼恐懼的。
  • 你知道孩子害怕打雷,可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怕嗎?
    有的寶寶一聽到打雷聲,就害怕得不行,嚇得哇哇大哭起來。那麼家長要怎樣做,才能夠減少寶寶對雷電的恐懼呢?寶寶怕雷是正常的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巨大的聲音,和光線的強烈刺激是造成恐懼的主要原因。寶寶出生後需要慢慢地熟悉外界環境,突然或者陌生的光線、聲音、刺激都會讓他感到害怕。而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來說,對暴雨雷電的恐懼,有可能是父母給傳遞的。
  • 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農村老輩人都說,要知道一個人的命理如何,除了看他的生辰八字,就是看他的長相了。
  • 狗狗為什麼會怕打雷?盤點狗狗害怕的東西
    很多剛剛養寵物的主人都覺得自己養了這麼久的狗,但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對狗狗一點都不理解,狗狗做什麼都不知道它想幹嘛,對狗狗一點也不了解,那麼很多人都會想個問題,養狗狗最害怕的東西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來分享一些養狗日常小常識吧。
  • 開心一刻:嫂子怕打雷讓我留下來陪她睡
    我怕他坑我這個外地人,於是說,別以為我不認識路啊,最多十塊,走不走?於是,司機說算了算了,吃點虧拉你一趟!我高高興興的上了車。結果車往前開了不到二百米,一拐彎到了……2、晚上我哥要加夜班,家裡只剩下我和嫂子。
  •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會說一些富有哲理的俗語,很多俗語聽起來很有趣,但是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其中的道理?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農村俗語就是古人留下來的一種財富,以前人們智慧的結晶,每一句都有著深厚的意義和內涵。
  • 微小說:「上次看到你好像怕打雷,想到了就過來了~」
    電話那邊聲音無奈道:「我都買好了,嗯,我到了,給我開個門。」他驚訝地跑去開門,看到來人大半個身子都溼透了,來的人接過他遞過來的毛巾搽幹頭發。自顧自地說:「上次看到你好像怕打雷,想到了就過來了~」在臥室門口探了探腦袋,果不其然地看到堆成一團的被子。
  • 記得《爸爸去哪兒》裡吳鎮宇兒子費曼嗎?他自曝的社交焦慮是個啥
    費曼是香港影星吳鎮宇的兒子,六年前曾和貝兒一起錄製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由於性格好,深受粉絲喜愛。費曼平時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動態,然而,這次卻拒絕了粉絲的要求。不過,拒絕之後,費曼怕粉絲誤會自己不禮貌,在微博上自曝從未跟任何人袒露過的秘密:他有舞臺恐懼症和社交焦慮。
  • 為什麼以前的電視一打雷就燒壞,現在卻不用怕雷?答案讓人很驕傲
    就比如看電視,以前看電視的時,我們若遇到打雷下雨天,老媽就要求我們趕緊把電視機關了,不然就容易燒壞電視機,但現在的電視機卻不用怕雷,不用擔心這種情況出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答案讓人很驕傲。為什麼以前的電視在打雷天容易燒壞?室外天線的原因。
  • 我的世界:遊戲最恐怖的4種聲音,萌新最怕第三種,你們怕那種?
    有的時候不得不關掉音樂才敢玩遊戲,有的時候bgm也會變成比較舒服的不僅如此在我的世界中怪物也是有叫聲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的世界中最恐怖的4種聲音爆炸在我的世界中可以說非常常見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我的世界中有一種生物叫做苦力怕他們的絕招就是爆炸,而且當你聽到「斯斯斯斯」的聲音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跑了,苦力怕馬上爆炸你試想一下你在悠閒的挖礦,砍樹甚至殺怪突然你就聽到死死死的聲音,是不是感覺自己已經要掛了!說實話前期沒有裝備的情況下苦力怕炸你一下你就掛了,小編剛開始玩的時候看到苦力怕頭都疼這些小傢伙也不知道怎麼的看到史蒂夫就要自爆真的可以說非常喜歡史蒂夫了!
  • 「男怕子時臨,女怕午時生,」孩子出生時間真的有忌諱嗎?不靠譜
    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男怕子時臨,女怕午時生」,用大白話的意思解釋是說男孩子最好不要在子時(23:00-1:00)出生,因為「主陽」的男孩子,在陰氣最盛的子時出生,會「陰陽相剋」;主陰的女孩子也最好不要午時(11:00-13:00)出生,因為在陽氣最盛的午時出生,也會發生陰陽相剋。
  • 農村俗話說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啥意思?究竟想說個什麼道理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這兩句話用的字不太一樣,但意思卻是完全一樣的。這句話的前半句就是這麼個意思,所謂男怕耳扇風,就是說男人長著個扇風耳,招風耳不好。女怕鼻露空是啥意思呢?就是鼻孔向前,普通人的鼻孔是向下的,有些人的鼻孔卻是向前的,也就是翻出來了。意思是說這樣的女人沒福氣。總結這句話的話,就是男的你別長招風耳,女的你別長著一副鼻孔外翻的鼻子。
  • 據說李元霸是大鵬鳥轉世,為何他怕打雷?最後真相很殘酷
    查來查去,原來李元霸最怕打雷。「這好辦」玉帝心想,讓雷公專門在他頭頂劈雷。▲羅成人總是有弱點的,李元霸傻乎乎的,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害怕打雷,這可能是從小的時候留下的病根。有一天,李元霸和駙馬柴紹一起走在行軍的路上,晴朗的天空突然烏雲密布,瞬間電閃雷鳴,這時「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李元霸想躲也沒處躲,關鍵是雷聲偏偏在他頭頂炸響。
  • 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說得對嗎?
    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漏空」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俗語中,關於外貌的俗語有很多,尤其是關於五官的,世俗人的眼光,眼睛大的要比眼睛小的人好看,鼻梁高挺的比鼻梁塌陷的好看。再比如說今天講的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漏空」又是什麼意思呢?「男怕耳扇風」的意思。
  • 我的世界:7種生物的弱點,末影人怕水,你知道熊貓怕什麼嗎?
    就比如說,貓是苦力怕的剋星,而有瞬移能力的末影人,它會怕水,你敢信?另外在Minecraft當中,還有很多生物,它們都有各自的缺點,你知道熊貓怕什麼嗎?1、豹貓與苦力怕威力如此強大的苦力怕,它的剋星居然是貓,你敢信?1.14版本更新之後,在遊戲裡面貓類生物,不僅僅只是豹貓了。除了豹貓之外,在各大村莊裡面,都增加了不少不同品種的貓。
  • 老人常說「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有何含義?看看你是不是這樣
    特別是我國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當中有一句叫:「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大家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嗎?中國俗語有其傳統風俗特色,首先是因地區不同,導致不是每一句俗語都完全使用,甚至有些地方俗語外人根本聽不明白也不了解其中含義,為此只有普遍性的俗語能讓更多人理解。
  • 老人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
    老人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我國古代十分講究天時,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也不例外,那時候人們都會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判斷這個人一生的運勢,男女結婚前更是會找人比對生辰八字是否相配。所以在我國民間流傳很多關於孩子出生時的忌諱俗語。曉曉懷孕後,就和婆婆在孩子出生時辰的問題上鬧了很大的矛盾,當時婆婆堅持要找人看下孩子的性別,然後想花錢給孩子算一個合適的出生時辰。曉曉覺得沒有必要,認為自然生產最好,所以一直不同意,不願意配合婆婆。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孩子出生有什麼講究?來看看吧
    特別是對於中國傳統社會來說,作為典型的農業文明,人口是社會最重要的穩定因素,因此,眾多的孩子和眾多的祝福也長期以來都是中國人的一個好兆頭。由於中國人重視生育,中國文化中形成了大量的研究和知識。更何況,即使是重視戒律、排斥婚姻的佛教,也希望在中國生根發芽,不能提倡不生孩子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