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高黎貢山上的瀑布
高黎貢山,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特殊,氣候類型特殊,孕育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但高黎貢山山高坡陡路難行,以往大多數野生動物很難見到蹤影,直到紅外相機的出現。紅外相機堪稱「秘境之眼」,在野生動物監測中得到廣泛使用,在高黎貢山有久遠的使用歷史,用它能拍攝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動物及畫面。
神奇的高黎貢山
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逶迤南下的伯舒拉嶺,進入雲南後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山脈宛若巨龍,沿怒江西岸從北向南,綿亙千裡,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高黎貢山。這裡終年雲霧瀰漫,奇峰凸起,怪石嶙峋,銀瀑高掛。同時,生物多樣性全國居首,森林資源極其豐富,珍稀動植物隨處可見。600多年樹齡的大樹杜鵑、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樹種禿杉、與大熊貓和滇金絲猴享有同樣聲譽的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羚牛、白尾梢虹雉等多種珍稀動植物齊聚此地,讓人不由地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多彩。
蜿蜒崎嶇、雲霧繚繞的高黎貢山山脊 杜小紅攝
高黎貢山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形成的「大地縫合線」,是環抱在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間的狹長山脈,它北接青藏高原,南銜中印半島,東鄰橫斷山系的怒山山脈,西毗印緬山地,縱跨中國雲南西部,從北到南,綿綿600餘公裡。高黎貢山山脈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峰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最低點海拔僅523米,相對高差4600多米。因複雜的地形地貌,較大的高低落差,加之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山腳夏日炎,峰頂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成為高黎貢山的真實寫照。高黎貢山擁有的極端地形起伏、複雜的氣候特徵,這就為生物群落梯度結合創造了條件,為不同演化背景的動植物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使得很多南北過渡的生物在這裡適應並保留下來。從動物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高黎貢山山脈所在的橫斷山地區南北動物的交匯從未停止過。北方耐寒動物種類,可以沿著山脊向南擴展,尋找適合的生存環境;南方喜熱動物種類,可以順河谷北進,向北擴大自己的分布區;特別是在冰河時期,大批北方動物向南遷徙,高黎貢山山脈所在的南北走向的橫斷山成為這些動物遷徙的「廊橋」。
菲氏葉猴——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IUCN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
高歌攝
特殊的地形地貌、複雜的地理環境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孕育了高黎貢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之擁有高等植物5300餘種,動物2380多種,這些動植物物種中既有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白尾梢虹雉這樣的世界瀕危動物,也有大樹杜鵑、杏黃兜蘭這樣的珍稀植物。同時,這種環境也使高黎貢山具有「動植物種屬複雜、新老兼備、南北過渡、東西交匯」的特殊格局。因此,高黎貢山也因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殊稀有的生態系統、高度集中的特有類群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生物物種基因庫和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被列為國家Ⅰ級保護動物
IUCN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
楊濤攝
「秘境之眼」裡的高黎貢山——野生動物的樂園
自1994 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馬世來等專家在高黎貢山地區的野外考察,首次運用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以後,雲南省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使用了紅外相機開展監測與研究工作。
林麝
圖片來源: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隆陽分局
通過調查與監測,保護區會初步摸清轄區內雲貓、白尾梢虹雉分布情況和種群數量,為針對性地對雲貓、白尾梢虹雉實施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持續開展保護區內人-熊衝突機制及緩解措施研究,為制定合理的監測方案以及緩解人熊衝突提供科學數據。
白尾梢虹雉 董磊攝
小熊貓身影
視頻來源: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
高黎貢山不愧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小熊貓也叫紅熊貓,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和中國的西南地區,被視為活化石孑遺物種。小熊貓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由於野外生存數量估計只有10000隻,且數量有繼續減少的趨勢,這類物種在2008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動物。
笑起來超萌的小熊貓
由於它們靦腆且隱秘的天性、晝伏夜出的習慣,人類對它們的觀察比較困難,若非紅外相機很難捕捉到其影像資料。小熊貓具有領域性特徵,除了繁殖季外,它大都是獨居的,除了交配,成熟的小熊貓很少在野外與其它小熊貓互動。因此,此次拍攝到兩隻小熊貓偶遇在一起發生打鬥現象的視頻資料也非常難得。
秘境之眼——小熊貓
視頻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地司、中國林業科學院
小型的樹棲哺乳動物小熊貓
除了小熊貓以外,高黎貢山上布設的紅外相機還拍攝到73種鳥類和獸類,其中獸類39種,鳥類34種。拍攝到的動物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熊猴、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林麝、白尾梢虹雉、黑頸長尾雉等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黑熊、黃喉貂、小熊貓、中華鬣羚、血雉、白鷳和紅腹角雉等13種。紅外相機拍攝視頻影像中,不乏一些兼具趣味性和科研價值的視頻影像資料,如拍攝到斑羚哺乳、血雉冬季集群等視頻影像資料。
雲貓
圖片來源: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
血雉
視頻來源: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
在保山段布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中,還不乏野生動物新的分布點。如2014年11月在騰衝大塘管理站轄區,拍攝到雲南省首批雲貓野外影像資料,也是自1984年首次發現雲貓活體以來30多年間,國內雲貓的野外活體再次被發現。2017年在騰衝拍攝到一批中國大型獸類新紀錄物種——紅鬣羚影像資料,這批野外影像資料為研究紅鬣羚提供了珍貴信息。2018年5月,在騰衝拍攝到羚牛指名亞種影像,這是高黎貢山保護區保山段首次運用紅外相機拍攝到羚牛物種影像資料。2018年12月,在保山段首次運用紅外相機拍攝到白尾梢虹雉……這些動物的影像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同時,也呈現了動物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動植物和諧共生的場景。充分地展現了「秘境之眼」下的高黎貢山是真正的「野生動物的樂園」。
紅鬣羚
圖片來源: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
來 源:微信公眾號《地球雜誌》
本文首發於《地球》2020年第7期,有刪節修訂
原標題:《「秘境之眼」下的高黎貢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