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廣佛教,各國都是廣修寺廟及佛像,一方面是供信徒朝拜,另一方面也是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我在旅遊中去過緬甸和寮國有三座巨型臥佛,場面非常震撼,留下極深的印象。
佛教的涅槃是一種不生不滅的永恆寧靜的境界,臥佛的設計應將宗教意義與現實意義緊密結合在一起。佛陀用生老病死四相來勸化眾生,因而涅槃佛(臥佛)必須具有歸於寂滅的表象特徵,不能把臥佛製造成休閒遊戲的狀貌。臥佛的現實意義就是要讓觀眾看到「死」,但是又不能害怕死,在生死關頭要能泰然處之,得到心靈的安寧。
《大唐西域記》中說:釋迦牟尼在拘屍那揭羅國守了最後一個弟子善賢之後,便「入寂滅樂,於雙樹間北首而臥」。人參悲戚,感嘆大覺世尊將寂滅,眾生福盡。釋迦牟尼便「右脅臥獅子床」安慰大家。這情景便是後來的臥佛形象。
緬甸達隆臥佛
達隆臥佛位於緬甸毛淡棉南部29公裡的木東,是全世界最大的臥佛,一眼望去,真的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此佛像於1948年建於溫盛多耶森林內,是緬甸近年來頗為知名的地方。佛像長180米 ,高34米,重達400噸,內有8層樓,外表以白色為主;大樓外觀則以淡磚紅色為主。此佛是由毛淡棉的一位高僧於1994年開始募款重建。
緬甸喬達基臥佛
喬達基臥佛寺位於緬甸仰光,這也是緬甸最大的臥佛像,始建於1970年,經歷了各種天災後,1960年正式成為現在的大型臥佛像。
臥佛神態安詳,眼睛由玻璃鑲嵌而成,特別美麗。臥佛右手輕輕託著頭部,眼睛慈悲注視芸芸眾生。臥佛長68米,有六層樓高。臥佛奇大無比的一雙腳板上雕滿了108個佛足的圖案,隔出五十九個人的世界、二十一個動物世界和二十八個神的世界,象徵天地萬物盡在其腳下,代表佛遠遠超脫這三層、在眾神之上;亦代表人有一百零八次輪迴。代表了108次輪迴。
寮國萬象塔鑾景區臥佛
位於寮國首都萬象塔鑾景區臥佛寺,感覺這臥佛要比緬甸那兩尊漂亮一些,做工更精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