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隨後由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工匠傳入中國內地。我相信即使你沒有在現實中遇到過,在影視作品中也肯定見到過,不僅僅是個人的穿著,甚至他們的建築風格都很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伊斯蘭建築可以說遍布了全世界,但是與我們平常看到的高樓大廈相比,最直觀的特徵就是大圓屋頂、高聳的叫拜樓和大庭院等,其中穹隆頂更是最為顯著。
縱觀世界上較為著名的清真寺,如耶路撒冷巖頂清真寺、大馬士革清真寺、伊朗星期五清真寺等,都沒有將巨型穹窿頂這一特色彰顯得淋漓盡致。在我們國家,清真寺以美輪美奐著稱,大部分與佛寺相似。但是即便是深受我國傳統建築特色影響的內地清真寺,穹窿頂這一特色也基本上沒有改變,即使沒有巨大的「洋蔥頭」,小巧的穹窿也是少不了的。但是,當我看到位於吉隆坡市中心的一座清真寺後,那種感覺一下子顛覆了我之前對「回教堂」這個傳統的印象,因為它似乎和我們通常看到的清真寺不一樣。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主要民族有馬來人、華裔和印度人,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是其主要宗教,其中伊斯蘭教為馬來西亞國教。大馬清真寺精緻的圓頂教堂幾乎遍及全國,到處可見。然而,吉隆坡火車站旁邊的國家大教堂,卻與我們平常所見的清真寺完全不同。沒有「洋蔥頭」式的巨型穹頂,也沒有繁複的雕飾,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時尚元素的現代設計,再加上新穎而絕妙的建築風格,使即使簡約而通透的外觀,也能完美地彰顯其靈巧端莊的氣質。這是馬來西亞國家清真寺,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
全國清真寺,位於吉隆坡市中心,佔地約5.5公頃,是一個集祈禱廳,大尖塔,陵園和辦公樓為一體的綜合建築。這座教堂是由馬來西亞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倡議建造,建於一座基督教教堂的原址上。本來清真寺以總理的名字命名,但他拒絕了,並建議將其命名為「國家」,以慶祝馬來西亞獲得了不流血的獨立。這裡是吉隆坡教徒常去的祈禱場所,可以容納15000人舉行聚會。同時,它也是前往吉隆坡的遊客必遊景點之一。
全國三個主要清真寺的造型和裝飾都與麥加相似,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其以最現代的方式展現了回教藝術、書法、知識與裝飾的傳統美感,古樸典雅,氣勢恢宏。這類建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49個不同大小的圓頂組成的傘形廳堂,呈18個壯觀的放射星芒,包含著13個國家和伊斯蘭教的「五功」,其73米高的宣禮塔更是威然挺立,直指藍天,分別象徵著開啟和閉鎖的傘,暗合馬來西亞的氣候特點,以及一個獨立自主國家的雄心壯志。
大殿寬敞明亮,可容納萬人同時跪拜拜誦。從屋頂垂下的金色水晶大吊燈,照亮了屋頂下色彩絢麗的玻璃,使得原本可以容納萬人的大堂,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在被七角星型頂棚覆蓋的後院英雄陵墓中,埋葬了馬來西亞歷史上的一些領導人。這兒神聖而莊嚴,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必須懷著虔誠的心。
到全國各地清真寺參觀是免費的,但是遊客在入寺參觀時必須脫鞋,衣著整潔,男士可以穿短袖,但下裝必須穿長褲;女士必須穿長袖上衣,長褲或長裙,包著頭巾,在活動期間不得進入。寺院專門為未穿正裝的參觀者準備長袍,免費使用。然而,到了這樣一個莊嚴的伊斯蘭聖地,遊客最好在參觀前詳細了解寺院的規章制度,以免因違反禁忌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