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個人類抬頭仰望星空開始,浩瀚的星海就承載了無盡的嚮往。在科技落後的古代,為了宣洩這種強烈的嚮往之情,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接連不斷地被文人騷客創作出來。
而到了現代,先進的科技水平幫助人類進入宇宙,實現了千萬年來的夙願。然而,當興奮感漸漸褪去,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擺在了人類面前:宇宙中並不像預想中那麼熱鬧,孤獨和死寂反而是主旋律。
此時宇宙仿佛是一片望不到邊的大海,地球是海中唯一的孤島,而人類則是孤島上焦急尋找著同伴的孩子。
讓人遺憾的是,經過幾十年的「呼喚」和尋找,不要說智慧生命了,就連微生物化石都沒有在地球之外的地方被發現。
難道人類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甚至是唯一的智慧生命嗎?如果不是,那麼他們究竟在哪呢?
事實上,在宇宙中沒能找到外星生命的蹤跡,並不意味著他們肯定不存在,因為地球上有一種生物,一直被許多科學家懷疑來自外星,它就是我們熟知的章魚。
2018年3月13日,著名學術期刊《生物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進展》上刊載了一篇論文,論文的標題為《寒武紀爆炸的起因》。
該篇論文由30多位生物學家共同完成,提出了一個顛覆認知的觀點:章魚並非地球「本地魚」,而是在5億7千萬年前跟著冰彗星一同抵達地球。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有科學家懷疑章魚來自外星,早在2015年的時候,《自然》雜誌上就曾刊載過芝加哥大學生物研究室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稱章魚的基因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基因有很大的不同。
而贊同這個結論的科學家有很多,例如英國動物學家馬丁威爾斯(Martin Wells)、雪梨大學歷史與科學哲學教授高特芬雷·史密斯(Godfrey Smith)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科學家們會認為,或者說會懷疑章魚來自外星呢?而章魚又和地球上千千萬萬的生物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呢?
我們都知道章魚有著獨特的身體構造,例如它們有著三顆心臟,而這三顆心臟分別有著不同的職能,可謂分工明確。
不僅如此,章魚還有著硬度堪比貝殼的喙,這極大豐富了它的食譜。而真正讓人們對章魚這種生物印象深刻的,其實還是那8條布滿了豐富神經和吸盤的腕足。
由於章魚全身無骨,唯一堅硬的地方就是進食用的喙,因此它們能夠將自己的身體極度扭曲,從而隱藏在狹小的空間中,或者藉此逃脫捕獵者的襲擊。
當然了,除了怪異卻異常好用的身體構造,章魚的大腦也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地方。
根據研究,章魚的大腦中大約有5億多個神經元,不僅如此,它身上還有著許多獨特的感應器官,而些感應器官和神經元一起,組成了一套另類的神經系統,這讓章魚的思維能力遠遠超過了一般動物。
除此之外,章魚還有著兩個記憶系統,一個系統服務於大腦,而另一個系統則直接服務於它眾多的觸手。換句話說,章魚的八個腕足中都有獨立的神經索,這讓它可以「一心八用」。
許多研究表明,章魚會在觀察其他生物時有思考的行為,哪怕這個生物不是它的食物,而且許多章魚還會利用其他生物蛻下的皮,以及各種堅固的貝殼,為自己來建造一個小小庇護所。
對章魚研究超過30年的科學家吉姆·科斯格羅夫曾在《費加羅雜誌》上撰文,章魚具有難以想像的「概念思維」,這種思維能讓它解決許多在人類看來,動物根本不可能解決的複雜問題,同時也讓它具備了用兩足在水下行走的技巧。
當然了,如果章魚僅具有上面這些特點,科學家們肯定不會認為它來自外星,真正讓章魚起源撲朔迷離起來的,是章魚奇特的基因屬性。
通過對章魚基因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它們基因組的複雜程度,已經到達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程度,因為它們擁有33638個蛋白質編碼,這遠遠超越了人類2.1萬左右的數量。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章魚的神經系統和基因組之所以能夠進化的如此複雜和與眾不同,是因為章魚在進化過程中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機制——犧牲DNA的進化來換取大量的RNA編輯。
簡單來說,DNA是一種基因指令藍圖,RNA則充當了翻譯的作用,幫助DNA執行指令,所以按照常理,RNA應該會原封不動地執行DNA的指令,編譯出物質活動的基礎——蛋白質。
但是章魚的RNA卻顯得有些「任性」,它會不聽DNA的指令,自行編輯60%左右的遺傳信息,從而使得生成的蛋白質不是DNA最開始想要的蛋白質。
這種特殊的機制,雖然能夠讓章魚極為快速地適應各種複雜環境,但是有得必有失,它會讓章魚的進化極為緩慢。
而進化的緩慢就意味著應該擁有較為簡單的基因,但是上文說了,章魚的基因複雜程度甚至遠超人類,這是一種極為矛盾的情況。
由此許多科學家懷疑章魚可能並非地球原住民,而是來自未知的宇宙空間。說白了,就是懷疑章魚是一種外星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而合理性並不等同於真實性,因為還有許多科學家並不認同這一觀點,甚至對此嗤之以鼻。
不過這種觀點卻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如果章魚真的來自外星,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在宇宙中並不孤單呢?同時是不是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同伴」可能長得和章魚類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