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類經歷了無數個第一次,第一次踏足地面、第一次生火、第一次製造工具……但這一切都遠不如第一次仰望星空所帶來的震撼。
正因為如此,無數關於星空的傳說開始在世界各地、各個文明和民族之間流傳開,而這更進一步催生了人們對星空的嚮往和好奇。
到了現代,先進的科技讓人類的嚮往和好奇成為了現實,星空漸漸褪去了其神秘的面紗。而此時一個難以理解和難以接受的現實讓人類非常失望:宇宙中太「安靜」了。
人類此時仿佛是一個費盡心思翻出家門想要去參加聚會的孩子,可當他達聚會地點時卻發現,原本應該熱鬧的聚會地點空無一人。他們都在哪?
這冰冷的現實讓人類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所以針對地外文明的探索計劃應運而生。遺憾的是,幾十年滿懷期待地尋找,得到的卻仍是一片死寂。難道宇宙中只有人類這一種智慧生命嗎?
在心懷期待而不果時,許多人將目光重新轉向了地球,試圖從地球上找到可能的蛛絲馬跡。在這種情況下,一種生物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為許多科學家懷疑它極有可能來自外星,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
那麼這種生物究竟是什麼呢?它就是許多人非常熟悉的——章魚。
2018年3月13日,一篇名為《寒武紀爆炸的起因》的論文被刊載。這篇論文的作者多達33位,幾乎全是頗有建樹的生物學家,而他們提出了一個爆炸性的觀點:章魚可能是5.7億年前隨著彗星來到地球的外星生物。
事實上,這並不是章魚第一次被懷疑來自外星,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西德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曾於2015年在《自然》發表論文,稱章魚基因和其他生物基因有著巨大的差異。
贊同這個觀點的科學家很多,比如英國生物學家馬丁威爾斯(Martin Wells)、科學與哲學家彼得戈弗雷史密斯 (Peter Godfrey-Smith)等等。
此時關鍵問題出現了,章魚為什麼會被科學家懷疑不是地球生物呢?它和正常生物究竟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呢?
通過搜索一些基本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章魚一共有三顆心臟,這三顆心臟有著不同的職能,分管著身體各個不同的部位。
雖然它的身體很軟,但是它卻有著非常堅硬的喙,這使得它的食譜廣泛,小到蜉蝣蝦米、大到貝類甲殼類都是它的獵食對象。
其實章魚之所以能夠讓人印象深刻,完全得益於它們那八條靈活且長有吸盤的腕足。這靈活度不遜於人類雙手的腕足,使得它們能夠做到許多水生生物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擰瓶蓋、拿東西,甚至是在水底「跑步」。
當然了,外表只是普通人喜歡關注的點,真正讓科學家對章魚感興趣的,其實是它們非常獨特的大腦。
根據研究,章魚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非常多,大約有5億多個,這和狗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差不多。再算上腕足上的感應器官,使得章魚擁有遠超普通生物的思維能力。
除了神經元數量,章魚的記憶系統也和普通生物迥異,除了大腦中有一套記憶系統,它們的八個腕足同樣也有一套記憶系統,並且還相互獨立,這讓它們擁有讓許多人非常羨慕的「真·一心多用」。
大量研究表明,章魚在面對其他生物時會還出現明顯的思考行為,即便該生物並不在它的食譜上。而且它們還善於收集生物褪下的皮或者一些堅硬的殼類物體,用於建造自己的臨時庇護所。
當然了,如果章魚僅僅是上面那些「能耐」,肯定不會被懷疑來自外星,因為這並沒有脫離地球生物的範疇,即便它們真的是很聰明。而真正讓章魚起源變得有爭議的,其實是他們非常獨特的基因屬性。
在對章魚基因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它們擁有33638個蛋白質編碼,這將人類2.1萬的數量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讓人驚呼不可思議。
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它們的基因組合神經系統之所以能夠演化得如此另類和複雜,主要是得益於一種非常獨特的機制——用DNA的進化換取對RNA的編輯。
通俗的解釋,DNA是「最高指揮官」,RNA則是「指揮官」的「傳話員」,其作用就是向下面傳達「指揮官」的指令。
所以按照常理來說,「傳話員」是沒有資格更改「指揮官」的命令的,它應該原封不動的傳達「指揮官」的初始指令,編譯出生物活動所需的蛋白質。
但章魚的RNA卻很「調皮」,在某些情況下它會更改「指揮官」60%的命令,使下面生產出的蛋白質並不是「指揮官」最開始想要的。(2017年《細胞》雙周刊可查到相關研究)
這種「任性」的改變雖然讓章魚能夠迅速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但卻也讓章魚的演化速度變得非常緩慢。
可緩慢的演化通常意味著較為簡單的基因結構和基因數量,這和章魚複雜的基因狀況非常矛盾,所以才有科學家懷疑章魚可能來自外星,是人類一直尋找的外星生物。
當然了,這顛覆認知的推測僅僅是一種推測,雖然它得到了部分人的認可,但現在並不是科學界的主流,所以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研究。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章魚真的來自外星,是地地道道的外星生物,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外星智慧生命也和章魚長得類似呢?如果某天他們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不知道會是怎樣的視覺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