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製桶形家具,在農村很常見,比如家用的水桶、蒸桶等,還有農用的糞桶、尿桶等。上面說的這些桶形家具,絕大多數採用杉木製作。杉木質地輕軟,尺寸穩定性好,比普通雜木耐腐,容易加工,做成桶器後,經久耐用。
農村桶形家具可分為直板和彎板兩大類,後者工藝更為複雜一些。每一件桶器,都是由一定數量的木板圍攏形成,這些木板稱為牆板;牆板的兩個側邊要有一定的斜度,叫做側縫。側縫中鑽有洞眼,中間用竹釘連接;牆板上端大於下端的現象,叫尖度腳;桶形家具的頂端叫口面,底端叫下腳。外面的木質表面叫外身,裡面叫裡身;桶中間的鐵箍叫腰箍,下腳的鐵箍叫腳箍。
接下來,我們以直板糞桶為例,對農村桶形家具的製作進行說明。別看糞桶又髒又臭不起眼,製作起來卻比尋常的家具要複雜許多。
在手工鋸板的條件下,牆板是通過在圓木上劈板或劃線鋸板獲得的。桶身在300毫米以下的直板牆板,木材紋理通直,可進行劈板操作,桶身在300毫米以上或紋理雜亂的木材,則需劃線鋸板操作。劈板時,要從木材髓心兩面分向劈出,如把髓心的一面放在桶器的外身,外表可更美觀;如把髓心的一面放在桶器的裡身,則可更加耐用。
桶形家具都是圓形或長圓形的,牆板必須具備側縫和尖度腳,才能箍成桶器。牆板側縫兩個側邊的斜度要求相等,否則會造成桶身不圓。牆板側縫和尖度腳是相關聯的,尖度度的計算可根據上口徑和下口徑的比例差來確定。比如,當下口徑是上口徑的十分之八時,那麼牆板裡身上端尺寸和牆板外身自上而下十分之八處相等,其他以此類推。
桶形家具的接合,是通過牆板側縫中間的竹釘連接而成,加工時需要經過牆板側縫的鑽眼、切削竹釘、排板、釘板等工序。要使牆板連成桶器後和口徑要求相符,就需先預先算出桶器的周長,根據圓周的尺寸反算出需要多少塊牆板,這就是排板。考慮到牆板箍緊後的收縮和刨削時的消耗,計算桶器周長時圓周率一般取3.15。
桶器的坯子,要經過鐵箍的箍緊,敲平牆板,才能進行其他操作。桶坯敲平後,先用滾刨將口面上的稜角刨削平整,再依次桶器裡身刨得光潔圓整,最後再剷出用來鑲嵌桶底的底槽。桶形家具的底,一般是用幾塊厚度為30到35毫米的木板用竹釘接合而成,先將兩面刨光,再根據底槽的尺寸鋸出桶底,注意靠髓心的一面作為桶底的裡面。
鋸劃桶底時,應注意貼合底槽的斜度,過緊會把牆板之間的側縫撐開,造成漏水;過松,因木材收縮有限,敲箍後和牆板不能緊貼,也會引起漏水。桶形家具外身的加工,包括刨削和敲鐵箍操作。鐵箍箍得緊不緊,可以榔頭敲擊桶器底部來檢查:如是發出「咚咚」的聲音,表示箍底和底槽已經緊合;如果發出「突突」的聲音,則說明不緊。
大部分的糞桶都有「耳朵」,糞桶耳朵長期受到桶環和桶繩的摩擦,很容易損壞,因此,糞桶耳朵的這兩塊牆板,最好用質地好些的杉木。做好的桶形家具,最好能抹上桐油,桐油能滲入木材中的纖維組織,乾燥後在木材表面凝固,能提升木材的防腐功效,減少木材的脹縮,從而延長桶形家具的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