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某個時刻,人類是有尾巴的。現在我們失去了它們,只是因為我們不再需要他們了。像這樣的器官和身體部分的改變被稱為退化,而實際上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器官。然而,就尾巴而言,我們大多數人都從學校的生物課上或是科學文獻中了解到它的存在。
當早期人類開始在地面上生活時,與我們的樹棲動物祖先相比,尾巴不再是必不可少的。從本質上講,主要是因為我們不再需要在樹梢上蕩鞦韆了,所以我們對尾巴的使用是有限的。甚至於,它逐漸成為妨礙人類輕鬆移動的障礙。因此在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之後,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還有一根尾骨,可以在坐著時為我們提供支撐,但是不再有顯而易見的尾巴了。
與人類不同的是,其他的動物們保留了它們的尾巴,因為這些尾巴仍然有用途。正如我們曾經學過的那樣,這些用途雖然大致可以分為平衡、防禦和導航等,但是每種動物尾巴的用途都不太一樣。並且總有你不知道的事,只有少數被馴養的動物使用尾巴來表達情感和交流。
有些動物的尾巴可以盤卷,有些則不能盤卷。那些可以纏繞的尾巴是可以用來抓握東西的,就像第五肢一樣。這種尾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猴子,它們的尾巴可以纏繞在一起。
也許當你在野生動物園遊玩時無法立即意識到這一點,只有當它們在樹枝上懸掛,然後快速消失在你眼前時,你才能突然醒悟過來。其他大多數動物的尾巴都有不能纏繞。
還記得小壁虎向老牛爺爺借尾巴時,得到的回覆是什麼嗎?當我們被各種蒼蠅和昆蟲騷擾時,你會用蒼蠅拍趕走和消滅它們。但是別忘了,牛不像你一樣有手可以拿著蒼蠅拍。牛、馬和其他很多動物總是會被蒼蠅和昆蟲叮咬。在沒有手的情況下,它們的尾巴就像蒼蠅拍一樣。
除此之外,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動物會蜷縮起來,用它們毛茸茸的尾巴來保護鼻子免受寒冷侵害。
當然對於大多數動物而言,尾巴還可以作為在小空間中航行時保持平衡的一種方式,也可以作為引導動物的方向舵。眾所周知的例子是燕子。
家養動物則一般用它們的尾巴來交流。狗搖尾巴表示喜愛,生氣時尾巴伸直;貓則是抬起尾巴表示喜愛,不高興時尾巴擺動。現在你明白為什麼貓和狗這兩種動物很難相處融洽了吧?就它們的尾巴來說,它們甚至無法交流。
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河馬是用尾巴把糞便撒在一個特定的區域,以此來標記自己的領地,這樣其他河馬就不會進入那個區域。
不過在鹿角網看來最神奇的,還要屬壁虎的尾巴。包括壁虎在內的某些蜥蜴,能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使用它們的尾巴。它們的尾巴很容易折斷,可以幫助這些蜥蜴逃脫捕食者的追捕,以防它們被困住。留下尾巴給壞蛋作午餐,蜥蜴就可以有機會溜之大吉。
這種斷尾保命的作用其實並不亞於九尾狐的那九條神奇的尾巴啊。而且,蜥蜴可能更勝一籌,因為它很快就可以長出一條新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