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念力》的時候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也帶入到劇情中,假若我是劇情中的念力擁有者,我若遇到當時的情況會怎麼做,你若遇到當時情況你會怎麼做?
第二遍看《念力》了,第一遍看完就像寫點東西的,嚴重拖延症就沒有寫,閒來無事又看了一遍,趕緊寫下自己的感受。
電影一開始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父親離家出走,女主陋微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成人,開了一家炸雞店,生活還算美好的樣子。轉眼陋微他們的店鋪面臨著強拆,在與強拆工人對抗的過程中,陋微母親被兩名強拆工人從車上拉下來扔到地上,後腦磕到馬路牙子不治身亡。
電影看到陋微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母親被勞工扔到地上磕到腦袋的時候,情緒有點激動,想到若自己就是陋微,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不會暴起。握緊手中的無論是什麼,拳頭也好,是棍棒也好,就算用牙齒撕咬也好,也要與那兩個人拼一拼,不管能不能拼的過,後果會怎樣。畢竟我不是陋微,電影在這裡的時候,陋微掙脫了拉著她的驚愕的勞工,大聲呼喊著撲到母親身邊,然而已經無濟於事,也許是導演故意壓制了電影的情感基調,陋微在這裡並沒有如我想像中的暴起,陋微母親送醫,不治身亡。與這些勞工的對抗全面開始。以前的對抗只是為了店面,現在的對抗還有一條生命在裡面,陋微母親的生命。
另一邊拋棄妻女的陋微的父親,偶爾喝到了,隕石帶來的神秘物質,獲得了念力,在喝酒之後,無意間使用了念力,推開了周圍的桌椅,這時候的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回到家中休息的時候,想抽菸伸手夠不到打火機,無意中使用了念力,讓離得遠遠的打火機飛到自己手上,這時候已經心生好奇,陋微(女主)這時候打來電話告知自己母親身亡,也就忘記了念力這一回事。第三次使用念力是在參加完自己妻子的葬禮之後在一個四下無人的街道,拿起煙準備要抽,男主想起陋微的眼神要把煙扔掉,無意中使用了念力,把路邊的垃圾推的很遠。這時候男主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擁有了念力,回到家中進行了練習,算是初步掌握了念力的使用。到這裡的時候男主,第一個想到的是用念力表演魔術賺錢。
整個電影看下來,這個念力擁有者,也就是陋微的父親。以及這一家人的塑造,從一開始,小人物,普通老百姓,還算心術正常的他們。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人物,也不是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偏執者。在接下來的一系列劇情中都可以體現出來。他們的善良,小人物形象與洪常務,這個上大人物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洪常務,女,曾在美國紐約留學,表情浮誇,眼神狠毒,蛇蠍心腸也不為過,從她的處理方式,對付手下人,讓手下人處理掉陋微一家的時候,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把一個處在上層不管下層人死活表現的淋漓盡致。面對洪常務的處理,男主被抓進警局,在聽到陋微(女主)等人也面臨被抓,並且有可能有生命危險的時候。男主暴起,從窗子跳了出去,在落地之後,面對洪常務,我以為男主會因為憤怒給與洪常務身體上的教訓,不死也殘或者怎樣,但是男主沒有,男主只是抓住手中洪常務的明信片,把洪常務的車捏報廢了,看到這時候還是蠻解氣的。這也算是在男主在與洪常務的交鋒中的一次爆發。
隨後男主用念力讓自己浮空,飛去救陋微等人,在這過程中,男主並沒有殺害要帶走陋微的警察以及組織上的人。在看到自己女兒在為了救一個警察陷入危險的時候救了警察和陋微。當陋微從空中的貨櫃上失手掉下去的時候真是為他們捏了一把汗,還好男主及時接住了陋微。倘若這裡男主沒有接住陋微,導致陋微身死,在經歷妻子身死之後女兒有身死的雙重打擊下,男主極有可能暴起,殺人。從一個善良的小人物,瞬間變成一個人盡皆知的殺人者。在善於惡之間的轉換往往只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個念頭卻受長期以往的生活教育,經歷間接影響的。
當救下所有人之後,男主教訓了組織的領頭人,並未致死,然後雙手放在身前,要求警察用手銬銬上自己,自首了。到這裡也算是善和惡,小人物和上層人之間的交鋒落下了帷幕。
男主受刑幾年出獄後,經過一片空地,問陋微男友(也就是當時的小律師),「這裡是什麼地方?不好看」,小律師說是當時他們爭取的拆遷的地方。後來因為施工方公司內部有問題,拆了之後沒有再建,成了一片荒蕪之地。
這個場景算是對強勢拆遷的一個諷刺,看你們當時大費周章的要拆遷重建,結果是什麼也沒有建成,成了一片空地,到頭來一場空。也側面表達女主,男主當初與拆遷的對抗也是一場空。律師開車帶男主到陋微新店的地方,新店生意還是那麼火爆,男主看著陋微,陋微看著自己的父親,當陋微開口大喊讓自己父親幫忙的時候,父女之間的所有矛盾,隔閡都化為烏有,陋微原諒,接納了自己的父親。男主施展念力為前來就餐的客人送啤酒,周圍一片歡呼。那一刻他的內心是開心的女兒接納了自己,是放鬆的,是幸福的。最後鏡頭給到了炸雞店的名字,超能力炸雞。電影到這裡完結了。結尾與電影中陋微看到自己父親離去相呼應,那時是離去,結尾是回來,團聚。算是一個圓滿美好的結局。
電影簡單的通過一個念力者從獲得念力開始,把父親與女兒之間的矛盾,小人物與大人物之間的矛盾,警察與幫派之間的關係,幫派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關係,做了一番對比表現。最後壞人得到了懲罰,好人幸福快樂。生活不就是如此麼,身處於世,這些關係每天都會存在,在面臨責任,面臨善惡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選擇。當我們弱小的時候我們要怎麼處理這些關係,當我們強大的時候要怎麼處理這些關係,這些都需要我們明確的思考,並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