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淑婭
9月28日一早,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定陶區孟海鎮東曹村的一戶農家小院裡看到,一面鮮豔的國旗正隨著國歌緩緩升起。
這戶農家的主人名叫曹厚倫,今年65歲,兩年多來,無論寒冬臘月的惡劣天氣,還是春種秋收的農忙時節,曹厚倫都帶著一家老小樂此不疲地每天升國旗、奏國歌。
一家人每天升國旗700多天風雨無阻
今年65歲的曹厚倫,出生於抗美援朝時期,他的父親曹中福是第一批入朝參戰的志願軍戰士、一等革命傷殘軍人。
受父親的影響,曹厚倫從小就烙下了愛國的烙印。他從記事起,就立志要當兵保家衛國。20歲的時候,曹厚倫終於如願成為一名士兵。
離開部隊後,曹厚倫回到家鄉,後來娶妻生子。
2016年9月1日,曹厚倫搬進新家,新家距離村小學非常近,適逢學校升國旗,莊嚴的國歌觸動了曹厚倫的心,他決心要在家裡升國旗。
「只有在學校裡升過國旗,我就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天天升國旗,後來就乾脆在家裡立個旗杆,在家裡升國旗,這樣可以表達我的心意和心情。」曹厚倫笑著說,自此以後,他們一家人一年四季堅持每天升國旗。
就這樣,曹厚倫帶著家人開始在小院裡升國旗。上至90歲高齡的老母親,下至咿呀學語的孫子,一家老少二十口人,只要不外出,他們都會跟著太陽的節奏升降國旗,700多天風雨無阻。
「每天領著孩子起來聽聽國歌,心情大好。冬天的時候天空飄雪,看著國旗紅彤彤的,下面是白花花的雪,感覺很不錯。」曹厚倫說。
「每周最重要的就是周一,在家裡孩子上學之前,父親放著國歌,升起國旗,我們全家人都在這裡。」曹厚倫的三兒子曹強說。
愛國情懷永不棄代代相傳立家風
曹厚倫有四個兒子、八個孫子,加上老母親和一個殘疾的弟弟,全家二十口人在一口鍋裡吃飯,不分你我,彼此相互照顧。
曹厚倫的大兒子曹祥在外工作,二兒子經營飯店,三兒子賣早點,四兒子運送砂石料,每天早晨升完國旗各忙各的,到了晚上再回到曹厚倫的院子裡。曹厚倫把家庭和睦歸功於愛國愛黨的好家風。
曹厚倫最小的孫子現在已經三歲了,當他還在襁褓中時,曹厚倫就讓兒媳抱著他聽國歌。「太陽似出似不出的時候,升旗。升了旗,唱著國歌,該上學的上學,該幹活的幹活。到下午太陽落的時候,降旗。天天如此,小孩子都高興得不行。」曹厚倫笑著說,「讓後輩跟著就是讓他們繼承老一輩的感情,長大了,也不能忘記黨的恩情,到老不能忘記國旗。」
曹厚倫的父親曹中福1945年入伍,歷經大小戰鬥70多次,直到去年去世時,他的腹中還有一塊在朝鮮戰場「三八線」阻擊戰中留下的彈片。「爺爺常常給我講過去的事情,告誡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要愛國愛黨。」曹厚倫的兒子曹勝說,爺爺愛國的思想烙進了他們的心裡,愛國情懷也代代傳了下來。
曹中福用親身經歷教育兒子,教育孫子,讓他們知道美好生活是鮮血換來的,是共產黨帶給了他們寧靜的生活。
曹厚倫說,國旗從小就飄在他心裡,那是父親給他埋下的火種,他要接著讓它燃燒,傳給他的兒子、孫子。「我這一輩不會斷,下一輩兒,祖祖輩輩都不能丟。我的兒子也這樣說,不能割斷。」曹厚倫堅定地說。
曹厚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父親的遺願,遵從著自己的內心,把愛國愛黨融進一面紅旗。他的愛國情懷讓人敬仰,他的治家思想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