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走在山間,常有蟲子在身邊飛舞。體型細小如蚊,不為人所熟知,有時需要藉助放大鏡或微距鏡才能看清它們。而這些飛來飛去的蟲子們是否像看上去那樣平淡無奇?或許只有了解後才能知曉。
看過《尖蛾之舞》這個視頻的朋友一定對尖蛾詭異的行為有很深的印象,這種行為同時也給拍攝帶來很大的問題,很難對快速移動的昆蟲進行對焦和構圖。當我舉著相機和尖蛾鬥智鬥勇的時候,它突然移動到了葉片尖端,前面是萬丈深淵,現在,擺在這隻尖蛾面前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演藝之路,於是我很快給它拍了照。
仔細查看林下植物的葉面,上面通常會停著扁足蠅,它們就像是蒼蠅的縮小版,最吸引人的是碩大且鮮豔的複眼。扁足蠅幼蟲的食物是真菌,成蟲則吃葉片上的沉積物,習性和人們印象中的蒼蠅相去甚遠。
這隻小蜂后腿粗壯,但更吸引人的是它頭部有兩個「角」,蟲如其名:黑煤角頭小蜂。
接下來出場的這隻蟲子飛得很慢,沒錯它是一種甲蟲。尖須花螢(Malthinus sp.)的鞘翅短,後翅又不像隱翅蟲那樣收納,看起來像是很隨意地在長裳外面套了件皮馬甲。反正它太小了,誰能注意到它這種怪異的裝扮呢?
黃腹小麗水虻算是常見的小而美的蟲子,也是那種很配合拍照的好模特,自帶表情(胸背)、自帶髮髻(頭),在0度角入射光下,還自帶彩虹(翅)。
如果你仔細搜索,會發現另外一種有強烈金屬光澤的小飛蟲。金長足虻漂亮又長腿,一看就是那種很靈活的種類。它反應速度極快,甚至會在閃光燈閃爍瞬間飛走,留下空蕩蕩的畫面。你會看到長足虻捕捉各種昆蟲,這也是它們擅長做事情。
舞虻是另一種捕食性昆蟲,有些會用強壯的後足控制獵物,比如蚊子。光滑隆起的後背是它們的特點。
池塘邊的榕樹上,除了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還有一種長相和知了長相接近的昆蟲——只有綠豆大小的榕木蝨。它們一聲沒叫,卻被人們視作榕樹的主要害蟲。
蚜蟲仔細看也挺漂亮的,可惜大多數人對它們的印象只停留在花盆之上。野外數量很多,又愛聚在一起,這不是好習慣。好在有翅膀的個體會四處流浪,不用邊拍照邊犯密恐症。
我很輕易就找到這隻癭蚊,紅黃鮮豔的配色看起來很醒目,黃黑搭配的腳讓人聯想到常用的警戒條。癭蚊中的許多種產卵於植物上,形成千奇百怪的蟲癭。
這種癭蚊形成的蟲癭,會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