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Grifola frondosa
種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科,樹花屬。
別名:貝葉多孔菌、雲蕈、慄子蘑、千佛菌、舞茸等。
形態特徵:子實體大或特大,肉質,有菌柄,呈珊瑚狀分枝,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蓋,重疊成叢,寬可達40-60cm,菌蓋直徑2-8cm,灰色至淺褐色,掌狀、葉狀,邊緣波狀,表面有細絨毛,老後光滑,有放射狀條紋,邊緣薄,內卷。菌肉白色。
分布:灰樹花於夏秋間生於櫟、栲及其他闊葉樹的樹幹及伐樁周圍,寄生於樹木根部。野生灰樹花分布於日本、歐洲、北美和我國許多地區,黑龍江、吉林、河北、四川、雲南、廣西、福建等省區都有過野生灰樹花的報導。
成分:灰樹花富含鋅、鉀、鈣等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B2、D2和煙酸)、纖維素和多種胺基酸。上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灰樹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是一種多孔菌目中特有的成分——蛋白質連結的多糖化合物β-葡聚糖。
藥理作用:灰樹花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使組織得到更多的氧和營養,從而增加相應組織的活力,緩解體力疲勞[1][2];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對肝癌、肺癌、乳腺癌細胞等有抑制作用[3]。此外,還具有調節免疫力[4]、調節血脂和血糖[5][6]、抗病毒[7][8]、抗氧化[9]、抗輻射[10]、改善脂肪代謝、保肝護肝等功能。
參考文獻:
【1】邊杉,葉波平,奚濤,韓兆青,吳梧桐.灰樹花多糖的研究進展[J].《藥物生物技術》.2004.11(1):60-63.
【2】李怡彬,沈恆勝,湯葆莎,鄭恆光,吳俐,等.灰樹花與白灰樹花子實體蛋白質營養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2):71-76.
【3】Kodama N, Komuta K, Nanba H. Can maitake MD-fraction aid cancer patients? [J].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A Journal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2002.7(3):236-239.
【4】Xiao-Lei MA, Meng M, Han L R, et al.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macrom-olecular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Grifola frondosa [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5.13(12):906-914.
【5】葛健康,張佰鵬,吳梧桐,等.灰樹花子實體多糖提取物對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療作用[J]. 西北藥學雜誌, 2008.23(6):372-374.
【6】楊慶偉,王芃,孫昊.灰樹花菌絲體多糖的降血脂作用[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19(10):76-79.
【7】項哨,朱聖禾,朱永平,等.灰樹花多糖在小鼠體內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995.60(5):203-205.
【8】邊杉,葉波平,奚濤,等.灰樹花多糖的研究進展[J].藥物生物技術.2004.11(1):60-63.
【9】孫欣怡.灰樹花胞外多糖和胞內鋅多糖的提取優化及抗氧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4.
【10】汪維雲.灰樹花多糖的抗輻射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3.30(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