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踢這場比賽以前,球隊以9分進12球的表現,雄踞積分榜榜首,只要這場比賽不敗,那球隊就有大概率獲得小組賽出線權,加上對手巴黎近來狀態不穩定,所以索爾斯克亞本場面對的壓力並不大。
結果賽後,小組3支隊伍積累9分,下一輪曼聯對陣萊比錫紅牛變成了生死戰,巴黎則是面對一支弱旅,就是小組賽2-1擊敗曼聯的伊斯坦堡。遭遇這種尷尬局面,怪索爾斯克亞嗎?怪!因為輸伊斯坦堡實在不應該;這場比賽怪索爾斯克亞嗎?不怪,人家也算盡力了,最後20分鐘少打1人,只被巴黎進一個已經是很不錯了。
【保守的雙方,玩回合制】
曼聯保守的策略就是和對手耗90分鐘,雖然球隊本賽季只拿到1場平局,但並不耽誤索爾斯克亞想打消耗,畢竟此前對陣切爾西,也是這麼個過程,曼聯在比賽中甚至有優勢。
雖然曼聯首發陣容是4231,但防守時,球隊變陣為442,B費和卡瓦尼作為球隊防守第一線,拉什福德和馬夏爾則回撤到中場,作為兩側邊前衛,與中場的麥克託米奈和弗雷德組成4人中場線,這也是球隊最關鍵的防守區域。
比賽中,B費的位置比卡瓦尼更加靈活,當對手試圖在右路開展進攻時,B費會較深回撤,增加球隊中場防守人數,壓縮對手持球空間。巴黎主要在該區域活動的球員是帕雷德斯,面對曼聯這種站位密集的防線,阿根廷中場沒有太好的生存空間,要麼被擠到邊路,要麼回到後場。
從帕雷德斯本場的熱點圖可以看出,他多是在右後腰位置上活動,而當他到了該區域後,B費的位置會橫移與卡瓦尼保持雙前鋒的站位,繼續限制阿根廷中場的出球和組織,這種不厭其煩的騷擾讓帕雷德斯第一個被換下,而且拿下了首發倒數第二低的6.1分。
不過這套防守戰術在開場時明顯沒有找到狀態,尤其是馬夏爾的回防到位率不高,這也是曼聯人事問題,球隊中總有幾個能力沒多強,但心氣賊高的球員。
圖中姆巴佩突破固然精彩,但馬夏爾防守態度實在太差了,回防速度太慢讓法國人啟動,不與特萊斯連防,導致巴西人單挑已經巴黎7號,最終讓姆巴佩和內馬爾中路形成配合。
曼聯防守的問題很明顯,對手如果打穿雙後腰的正面攔截,那麼紅魔後衛的個人防守能力不足以應對太複雜的進攻局面,所以這次巴黎的進攻中,曼聯後衛除了攔截射門外,也幹不了啥。因此,索爾斯克亞本場才對中場布局這麼嚴密,不然根本保守不來。
巴黎儘管依靠球員個人能力率先進球,但圖赫爾本場的策略也不激進,這位教練本身就是一個愛求穩的。
本場主力中鋒傷缺,圖赫爾用上了小將基恩,但明顯不信任他,巴黎的進攻主要還是依靠兩個邊路直接串聯,通過傳中或者邊鋒單幹尋找曼聯弱側的空當,然而太久沒有踢這種戰術的巴黎明顯不適應。
內馬爾是逆足邊鋒,進攻內切走中路的威力更強,姆巴佩就是一個二前鋒,邊路技術只剩下速度。曼聯這套圍堵中路的防守,讓巴黎沒法形成有效地邊中配合,中場無法前插製造二次進攻,所以巴黎進攻變成了這樣。
後腰回撤形成3後衛,邊後衛高位接應後傳中,讓球隊首發三前鋒搶點,可惜這幾個都不是這種路數的前鋒,巴黎比分領先後,也沒有太好的進攻辦法。
當然,圖赫爾的戰術功不可沒,巴黎領先比分後統領比賽節奏20分鐘,忽然就龜縮了。曼聯打算苟90分鐘,巴黎打算領先後就苟,可能是圖赫爾沒想到球隊領先如此之快,所以賽前布置的戰略,第20分鐘就開始進行了。
巴黎讓出了球權,曼聯開始接管比賽。
大概是索爾斯克亞早就料到了曼聯會提前丟球,所以他在球隊落後時布置的戰術非常精細。落後不著急,穩步推進,利用卡瓦尼前頂拉開的空間,讓烏拉圭人身後的三名進攻球員組織。
馬夏爾擅長內切射門,拉什福德和B費打短傳小配合,萬-比薩卡前插參與傳中,因為大巴黎不會踢大巴,紅魔可以到對手半場踢控球進攻,果然,巴黎龜縮了不到15分鐘,就讓拉什福德進球了。
領先後的曼聯立刻向巴黎學習,平局開始苟穩守反擊,讓巴黎接管比賽,回合制就是這麼幹淨利落。
當然,曼聯是老反擊防守流了,不像巴黎,自從開始龜縮防守,球隊基本沒有創造威脅。曼聯深度防守後,採取了兩條措施:
1、反擊不著急,慢慢推進打消耗。這一條主要針對球隊左路,因為馬夏爾是個帶球狂魔,肯定不可能大量進行無球前插,還不如慢慢控球。
2、長傳找前鋒,跟進前插。這一套主要是靠球隊右路,萬-比薩卡、拉什福德、B費都有很強的無球衝刺速度,巴黎一進攻,基本上邊後衛就空了,所以兩肋是最好利用的進攻空間。
這兩條措施演練的非常成功,巴黎上半場最後時段進攻節奏經常被打亂,這個期間球隊僅僅完成了1次打門,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曼聯反擊後驚出一身冷汗,重新由後場往前推進,磨著磨著,上半場就結束了。
【意外的20分鐘,曼聯喪失主動權】
中場休息過後,圖赫爾也沒拿出什麼好辦法,主要是讓內馬爾去肋部接球,左後衛迪亞洛進入前場拉邊,效果非常不好,因為曼聯中路防守能力很穩固,加上巴黎傳中不靠譜,紅魔多次搶斷成功後打反擊,當然,意外就這麼來了。
馬夏爾面對空門一腳踢高,讓曼聯失去了一次最關鍵的進球機會,這個時間點進球,巴黎基本沒有什麼贏球機會。可惜,曼聯前鋒所託非人。
再次反擊以多打少,卡瓦尼的吊射很漂亮,可惜被橫梁所拒絕。
足球屆裡,浪費機會永遠都要挨打的,這場比賽也毫不意外,連續喪失進球機會的曼聯。不僅沒有痛定思痛,穩守反擊,反而忽然前壓,掌握比賽節奏。萬-比薩卡上去了,麥克託米奈和弗雷德分開了,巴黎被迫打反擊了,法國豪門笑了。
上半場就看得出來,巴黎的前場逼搶其實效果不錯,曼聯的雙後腰出球能力不足以應對對手的反搶。所以曼聯起初都是通過長傳直接找鋒線來完成推進,或者待對手逼搶線後撤,尋找到空間徐徐推進,可比賽的60分鐘起,曼聯選擇拉開陣型,通過後場傳跑打配合,結果被巴黎搶斷了。
曼聯的防守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弗雷德和麥克託米奈的保護,防線立刻涼涼,隨後巴黎的進球就很現世報。
這種問題進一步延伸,也就是弗雷德的紅牌,一個徹底決定比賽進程的意外。
注意看,此時麥克託米奈和弗雷德分居球隊兩側,曼聯推進必須從這兩名後腰出球,一旦被搶斷,基本就是一次威脅,所以弗雷德冒著犯規的危險去爭搶這個球,可惜巴西人硬體條件不夠(腿短),愣是讓這次本來應該是二分之一球的機會變成了犯規,巴西人下場。
10人曼聯發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自己必須攻出來了,巴黎雖然像之前那樣回撤防守,但1球領先的他們變得更加從容,因為急的是曼聯啊。
紅魔遭遇了上半場巴黎的處境,主動進攻辦法不多,因為時間緊迫,球隊沒法像上半場那樣慢慢推進,對手穩守反擊,一打一個準,這就是報應。
比起上半場曼聯只靠拉什福德或者卡瓦尼的單箭頭,巴黎的進攻群明顯更加犀利,每次反擊都能形成5v3的以多打少,當然,巴黎相對一般的進攻狀態,導致球隊直到最後一刻才徹底殺死比賽,不過總算是有驚無險,巴黎為自己的出線搶下先機。
總的來說,比賽的兩支隊伍因為勝負關係的特殊性,戰術布置上更側重保守。比分上的變化,使得心態更加從容的一方才能發揮更好。按理說這場比賽大概率會因為雙方的保守,最好產生了一個和平的結果,但曼聯運氣不好,意外叢生,最終無力回天,末輪要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