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令人窒息的高位壓迫,比賽回合數不算太多,攻防節奏的切換也不算太快,曼聯與巴黎聖日耳曼的次回合交鋒比拼的是耐心和韌勁。雙方的攻守態勢較之首回合發生了顛倒,巴黎防線上的連續失誤令比賽陡生波瀾,曼聯以令人驚嘆的方式完成了逆轉。圖赫爾在保留首回合時的人員配置和陣型架構時改變了球隊的打法,缺少卡瓦尼和內馬爾的鋒線未能將取得足夠多的進球,離開體系保護的巴黎後衛顯得很不可靠。主動進攻收益不大,放低姿態卻能反客為主,雙方在兩回合比賽中表現出了相似的姿態,這或將引發人們對攻守博弈的新一輪思考。
【首發布陣:不變的三中衛架構,搖擺的五後衛鏈條】
在兩周前的首回合較量中,以哀兵之姿出徵夢劇場的巴黎聖日曼耳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一場完勝,圖赫爾的球隊在壓迫和控球方面展現出了高出一籌的實力。隨著卡瓦尼的傷愈復出,以及博格巴、馬夏爾和林加德等人的缺陣,雙方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儘管法甲班霸的一隻腳已經邁入了八強的序列,但考慮到曼聯近期的競技狀態不錯,索爾斯克亞的球隊很擅長前往客場進行強強對話,晉級的懸念並沒有完全消失。
(圖)曼聯此役有10人無法出戰,中場三大主力全部缺陣,索爾斯克亞的策略是通過邊路完成反制,在兩個禁區解決問題。
通過首回合較量的可知,巴黎聖日耳曼的防守體系並非無懈可擊。金彭貝的位置感和連續做動作能力不足,科雷爾的處理球失誤較多,蒂亞戈-席爾瓦已經失去了前移掃蕩能力,阿爾維斯和貝爾納特的單兵防守能力已落入水準之下,維拉蒂的體格和防守風格始終是球隊的短板,圖赫爾依靠三中衛體系的後場人數優勢掩蓋了這些問題。儘管卡瓦尼已經傷愈,但圖赫爾沒有改變首回合的先發陣容,索爾斯克亞則幾乎派上了全部的一線隊輪換球員,阿什利-楊在右路的上下移動幫助客隊建構了一個搖擺的五後衛鏈條。曼聯有多達五名主力(總共10人)缺陣,他們需要繞開中場纏鬥,為前鋒製造更多的一對一進攻機會,盧卡庫和拉什福德狀態不俗,這是曼聯的優勢所在。
(圖)雙方此役的首發陣容。
儘管都很強調進攻,但兩支球隊的打法和風格有著顯著的差異。圖赫爾很重視短傳滲透,強調依靠連續傳球調動對手、組織進攻,巴黎在驅動高位壓迫時的表現比較激進;索爾斯克亞也很重視中場,但他更關注的是場地兩端的效率,類似於之前的"七人防守、三人進攻",此役的三中衛+雙中鋒模式依然是為了鞏固「兩頭」。影響比賽走勢的關鍵點就是曼聯首粒進球的出現時間,盧卡庫的閃電進球堪稱完美,殘陣出擊的曼聯需要這樣的信心提振。
【比賽概述】
1.巴黎:防線失誤送禮,前場進攻模式單一
客觀地說,曼聯在上半場的表現並沒有比分反映地那麼好。圖赫爾希望在主場加強控球,即便無法持續創造機會也可以有效地壓制和消耗對手,只要將盧卡庫和拉什福德壓制在後場,曼聯就很難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巴黎就能實現以攻代守的效果。只要姆巴佩等人能夠把握住一次機會,巴黎帶著1-0的比分進入中場休息,就可以基本殺了兩回合比賽的懸念。可惜的是,巴黎只完成了既定任務的一半,他們在前場取得了1粒進球,但科雷爾和布馮的失誤卻讓他們帶著忐忑的心情進入了更衣室。
值得一提的是,在盧卡庫打破僵局的進球過程中,巴黎在後場右路區域近距支援蒂洛-科雷爾的是德拉克斯勒,而不是右翼衛阿爾維斯。圖赫爾設計的3421/4231體系重心靠後,局部連接點很多,有利於後場傳導,能夠避免傳統433體系下那種拉開空間後遭到各個擊破的局面。阿爾維斯、維拉蒂和馬爾基尼奧斯都能用出色的移動,來強化與衛線球員之間的聯繫,為了保護體格偏弱的維拉蒂和組織能力一般的馬爾基尼奧斯,圖赫爾一方面鼓勵鋒線球員回撤接球,一方面安排阿爾維斯內收襄助中場,這就造成了右路的「錯位」,當德拉克斯勒回到右翼衛位置時,蒂洛-科雷亞找不到太多的向前傳球路徑,此時選擇回傳門將對他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曼聯4-4-2陣型的頂端有兩名機動能力很強的中鋒參與逼搶,這有利於他們在前場配合斷球。
(圖)巴黎在次回合轉入陣地進攻,單箭頭姆巴佩沒有突破,只有射門和傳威脅球。沒有卡瓦尼和內馬爾,巴黎壓上進攻不會創造太多得分機會,他們需要做好三點:保證控球,把握有限的得分機會,防線一定要控制失誤。
進入陣地戰模式後,巴黎的主要進攻方式就是在肋部製造傳跑機會,姆巴佩會選擇在曼聯兩線之間的縫隙內啟動衝擊禁區,這種方式幫助他們迅速扳平了比分。貝爾納特原本有機會梅開二度,但他在第20分鐘的射門因角度太正被德赫亞封出,這成為了改變比賽進程的一次攻守對抗,盧卡庫在此後不久再次幫助曼聯超出比分,巴黎球員在場上開始變得有些瞻前顧後,進攻的銳度和威脅性直線下降。
(圖)沒有強力中鋒和邊路爆點,連續打肋部的失誤率也很高,巴黎在陣地戰中不會創造出太多的機會,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射門機會,防線的壓力就會不斷增大。
2.達洛特出場緩解推進壓力,巴黎錯失良機遭懲罰
面對整體組織能力一般的英超中下遊球隊,曼聯不強調三線銜接的出球方式不會遭到太大的挑戰,他們僅靠四後衛+雙後腰就能擺脫對手的壓迫,進攻球員可以留在相對靠前的位置尋找接球提速的機會。在面對同級別對手的高質量的逼搶時,僅靠後腰和後衛顯然是不足以應付壓力,博格巴的缺陣進一步增加了曼聯在中場運輸環節的隱患。在此前的聯賽中,索爾斯克亞會在三名中場身前再加一個接應點來緩解中場的壓力,當桑切斯和馬塔同時缺陣後,曼聯沒有球員能夠勝任前腰位置。此役三中場裡只有弗雷德具備推進能力,巴西人直到比賽最後階段才找到感覺。在大多數時間內,曼聯只能選擇通過邊路完成推進,達洛特的出場對進攻的提升效果是很明顯的,拉什福德和盧卡庫能夠更多地在靠近球門的地方參與進攻。
(圖)身後有阿什利-楊兜底,達洛特放手進攻的效果很好。
索爾斯克亞的變陣有效地提升了曼聯的反擊威脅,圖赫爾在易邊後選擇適時回收打反擊以期保住搖搖欲墜的領先優勢。不同於首回合選擇打反擊時的乾脆直接,巴黎球員此役在處理反擊時的細節把握不夠精準,這說明圖赫爾的教練組在賽前並沒有花費太多精力準備快反戰術,上半場的兩粒意外失球顯然是打亂了他們的部署。在比賽的最後時刻,曼聯的陣型前移加強進攻,小將鐘塔西和格林伍德都獲得了出場機會,同樣年輕但更早獲得一線隊比賽機會的達洛特成為了殺死比賽的關鍵先生。
【球員觀察:鋒線雙星的正名之戰】
沒有成功突破,運動戰中僅覓得1次射門機會,出現了全場最多的9次丟球,刷出了近期單場最多的28次傳球,拉什福德完成了一場艱難的比賽,補時階段的絕殺進球是對他全場努力的最好回報。不同於活動區域局限於右路的盧卡庫,拉什福德最大的優點就是左右皆宜,這種特質在球隊遭遇用工荒的時期是非常重要的,當中場球員承擔著很重的防守負擔時,拉什福德在反擊推進階段的銜接作用時就成了維繫進攻的生命線。
在索爾斯克亞上任後,拉什福德(還有馬夏爾)就迅速進入了角色,盧卡庫起初顯得有些沉寂。在球隊遭遇傷病潮侵襲的時候,盧卡庫適時站了出來,連續三場比賽梅開二度讓他成為了球隊的英雄。在盧卡庫失去主力位置的日子裡,索爾斯克亞一直在努力地幫助他(還有桑切斯)回歸正確的軌道。同身形輕巧、活動範圍很大的拉什福德相比,盧卡庫的問題是背身和爭頂能力不足,威力局限於右路,主動衝擊禁區的意願不足,要改變這些絕非朝夕之功。
根據英格蘭媒體的報導,索爾斯克亞對盧卡庫的短期「特訓」內容主要有兩塊,他一方面安排體能訓練師帶領其減重,另一方面則在訓練中親自指導其射門技巧。此役,盧卡庫的兩記左腳射門洞穿了布馮把守的球門,在之前的兩場比賽中,盧卡庫的4粒進球中有3球都是用他不太擅長的右腳打進的,對南安普敦的兩粒進球力道十足、角度刁鑽,讓人完全看不出來他是一位左腳球員,對手在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面前措手不及。拉什福德和馬夏爾第一時間就適應了全新戰術打法,盧卡庫接著又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進步,索爾斯克亞讓曼聯在陣容深度上的優勢轉化為戰鬥力。
【結語:少帥「迥」途,索聖封神】
有太多微觀方面的變化影響了這輪系列賽的走勢,兩支球隊都在主動進攻的階段承受著對手的反擊折磨,巴黎為更多的失誤付出了代價。持續打造控球和進攻戰術幫助巴黎建立起了技術優勢,連年對抗西超雙雄的經歷幫助他們積攢下了經驗和「底蘊」,這些都是後弗格森時代剛剛顯現復甦跡象的曼聯所不具備的,令人遺憾的是,圖赫爾的球隊並沒有很好地把握這一點。
當鋒線擁有卡瓦尼和內馬爾時,巴黎主打壓迫和進攻基本都能帶來不錯的結果,反之,這支球隊就應該像首回合那樣採取後場控制+前場提速的比賽模式,恩裡克時代的巴塞隆納就是他們的榜樣。考慮到科雷爾在法甲的表現(連續送點),在歐冠淘汰賽級別的較量中,單兵能力存在明顯缺陷的巴黎防線很難為相對激進的壓迫和控球打法兜底,曼聯的大面積減員顯然是讓圖赫爾放鬆了警惕。
(圖)索爾斯克亞成功地贏得了球員們的擁戴,他幫助紅魔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戰鬥精神和贏家氣質。
在率隊贏得了一場史詩級勝利後,索爾斯克亞有望很快收穫一份長約。作為一名民意支持度很高的主帥,索爾斯克亞的優勢在於擁有曼聯DNA,其主打的攻勢足球風格也很討喜。索爾斯克亞對曼聯的足球十分了解,他很清楚英格蘭足壇的生存之道,也懂得如何在爭取成績和取悅觀眾之間尋找平衡。弗格森的成功秘訣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牢牢掌控著更衣室,索爾斯克亞具備戰功顯赫的球員背景和不怒自威的領袖氣質,他是弗格森精神的理想傳人。在短短的兩個多月內,索爾斯克亞已經與球們員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其出色的業務能力和較為寬鬆的管理方式贏得了球員的擁戴,這種執教風格很適合這支年輕的球隊。
在這場比賽之前,影響索爾斯克亞續約的最大因素來自上層,他並不是曼聯高層心中最初的理想人選。同樣是在賽季中期倉促上任救火,索拉裡在收穫4場勝利後就獲得了一紙長約,戰績更為輝煌的索爾斯克亞卻遲遲無法得到了來自高層的肯定,兩位救火隊員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令人唏噓。不同於建隊風格明確、管理架構穩定的皇馬,後弗格森時代的曼聯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球隊始終沒有找到一條可供堅持的全新競技路線,連續多位主帥的不成功經歷令高層心有餘悸,這讓他們在選擇新帥時顯得非常謹慎。
就在索爾斯克亞不斷用勝利來改變高層意志的時候,其「競爭對手」的處境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索拉裡的失勢或將預示著新一輪歐陸頂級教頭大挪移即將開始,曼聯長期跟蹤的目標波切蒂諾和阿萊格裡也都在現工作崗位上遇到了瓶頸,索爾斯克亞的壓力可想而知。續約前途並不明朗,索爾斯克亞要做到的就是只爭朝夕,在勝利壓倒一切的前提下,提拔年輕人以及深度挖掘陣容潛能的事情就只能暫時擱置。
(圖)在做客大巴黎之前,麥克託米奈、佩雷拉和弗雷德都在聯賽中完成了"熱身",索爾斯克亞成功地將傷病危機轉化為挖掘隊內資源的契機。
在傷病大潮來臨之前,索爾斯克亞和索拉裡的用兵方式非常相似,即減少輪換、固定一套陣容面對各種比賽,馬塔、盧卡庫和桑切斯連續數場比賽擔任替補,麥克託米奈、弗雷德、A.佩雷拉和達洛特等人更是淪為邊緣球員。英超球隊在多線作戰中的負荷很大,紅魔的主力陣容很快被傷病潮拆解地七七八八。面對突如其來的危局,索爾斯克亞果斷提攜盧卡庫、佩雷拉、麥克託米奈和達洛特等人,他們升任主力後迅速表現出了良好的競技狀態,挪威人在危機中展現出調整、應變和育才能力成為了他的加分項,可謂是因禍得福。
儘管只得到了幾分鐘的出場時間,但鐘塔西和格林伍德等人,還是很好地感受歐冠頂級對決的氛圍,這對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是大有裨益的。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索爾斯克亞能夠獲得長約,他一定會致力於打造全新的紅魔本土勢力,這是俱樂部和球迷的福音,也是曼聯在未來重返制霸之路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