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核中心證明質子與反質子為真正鏡像

2020-11-23 中國科學院

歐核中心證明質子與反質子為真正鏡像

2015-08-15 科技日報 華凌

【字體:

語音播報

研究中使用的磁性潘寧阱的剖面示意圖

  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支由日本理化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特性——CPT不變性進行測試時,對質子及其反物質——反質子的荷質比做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證明質子和反質子表現出嚴格的鏡像。

  在現代物理學中,對稱性規律具有核心地位。作為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對稱特性,CPT不變性意味著當三種基本屬性反轉,即正反粒子反演(C)、空間反演(P)以及時間反演(T)時,系統保持不變。這是標準模型的一個核心原則,暗示著反物質粒子必須是物質的完美鏡像,只是其電荷相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核中心的這一研究團隊負責人斯特凡·烏爾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幫助解釋了為何宇宙大爆炸後儘管一定會產生物質和反物質,我們卻感到生活在一個沒有反物質的宇宙中。如果發現有違反了CPT的現象,則意味著物質和反物質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反質子也許比質子衰變的速度快。但是研究發現,在相當嚴格的限制中,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

  該研究團隊使用了CERN的反質子減速器,從中得到了反質子和負氫離子(作為質子的代替物),然後在磁性潘寧阱中困住反質子—負氫離子對,將其能量降至超低。隨後研究人員測量了這對物質的迴旋頻率,確定它們的荷質比,並比較了二者的相似性。在超過3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共測量了約6500對反質子—負氫離子。

  烏爾姆說:「我們發現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誤差不超過萬億分之69。」與之前對質子—反質子對的測量手段相比,這次測量的能量解析度要高4倍,進一步制約了CPT不變性違規的可能性。

  這一研究對已知的弱等效原理也有影響,該原理認為所有粒子,不論其質量和電荷怎樣,都將會以相同方式受重力影響。該團隊根據新發現計算,在百萬分之一誤差範圍內,重力對物質與反物質的作用是一致的。

  該項研究成員之一的克裡斯汀·斯莫拉說:「我們有諸多理由相信,存在著一些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包括神秘的暗物質和物質、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這些高精度的測量提出了新的重要約束條件,有助於我們決定未來研究的方向。」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上。


研究中使用的磁性潘寧阱的剖面示意圖
  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支由日本理化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特性——CPT不變性進行測試時,對質子及其反物質——反質子的荷質比做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證明質子和反質子表現出嚴格的鏡像。
  在現代物理學中,對稱性規律具有核心地位。作為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對稱特性,CPT不變性意味著當三種基本屬性反轉,即正反粒子反演(C)、空間反演(P)以及時間反演(T)時,系統保持不變。這是標準模型的一個核心原則,暗示著反物質粒子必須是物質的完美鏡像,只是其電荷相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核中心的這一研究團隊負責人斯特凡·烏爾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幫助解釋了為何宇宙大爆炸後儘管一定會產生物質和反物質,我們卻感到生活在一個沒有反物質的宇宙中。如果發現有違反了CPT的現象,則意味著物質和反物質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反質子也許比質子衰變的速度快。但是研究發現,在相當嚴格的限制中,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
  該研究團隊使用了CERN的反質子減速器,從中得到了反質子和負氫離子(作為質子的代替物),然後在磁性潘寧阱中困住反質子—負氫離子對,將其能量降至超低。隨後研究人員測量了這對物質的迴旋頻率,確定它們的荷質比,並比較了二者的相似性。在超過3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共測量了約6500對反質子—負氫離子。
  烏爾姆說:「我們發現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誤差不超過萬億分之69。」與之前對質子—反質子對的測量手段相比,這次測量的能量解析度要高4倍,進一步制約了CPT不變性違規的可能性。
  這一研究對已知的弱等效原理也有影響,該原理認為所有粒子,不論其質量和電荷怎樣,都將會以相同方式受重力影響。該團隊根據新發現計算,在百萬分之一誤差範圍內,重力對物質與反物質的作用是一致的。
  該項研究成員之一的克裡斯汀·斯莫拉說:「我們有諸多理由相信,存在著一些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包括神秘的暗物質和物質、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這些高精度的測量提出了新的重要約束條件,有助於我們決定未來研究的方向。」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上。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微頭條)反質子怎樣產生?為什麼研究反質子?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晚期,鮑爾·狄拉克首先預言了一種「鏡像」粒子的存在,它們是物理學家已知電子和質子的反粒子,反粒子就像「鏡子」中的粒子,它們有相反的電荷,電子的反粒子是帶有正電荷的電子,質子的反粒子是帶有負電荷的質子,兩種反粒子被簡稱為正電子和反質子,在狄拉克提出預言後的1932年,科學家很快發現了正電子,直到1955年,科學家才發現了反質子。
  • 反質子間「吸引」與正質子一模一樣
    今天凌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來自美國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STAR合作組的最新發現,他們在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上,首次測量到反質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它與正質子間作用力居然一模一樣。這對理解反物質的構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論文審稿人認為,相關論文可列入本年度物理學最重要五篇論文之一。
  • 歐核中心首次成功製造出反氫原子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2日(北京時間)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SACUSA(低速反質子原子光譜和碰撞)實驗首次成功製造出反氫原子束,並在產生反氫原子地方向下2.7米的範圍內,即遠離強磁場的區域,檢測到80個反氫原子。這個結果意味著朝向精確的超精細反氫原子光譜研究邁出重要一步。該研究結果刊登在1月21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大約10克的反質子,足夠在一個月內將載人反物質飛船送入火星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證明存在幾種反粒子存在於我們宇宙中。反質子——具有負電荷而不是通常帶正電荷的質子。1955年,伯克利Bevatron的研究人員生產了反質子。反原子——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科學家將正電子和反質子結合在一起,創建了第一個反原子。產生了九個反氫原子,每個原子僅持續40納秒。
  • 重子的生成:為什麼質子比反質子更多?
    它們沒有湮滅證明太陽系是由物質組成的。 4.銀河系:通過對整個銀河系宇宙線進行採樣,我們發現質子與反質子的比是10^4比1。 5.整個宇宙:這個層面比較難以驗證。如果存在反物質宇宙,那麼我們應該能看見湮滅產生的伽馬射線爆。既然這個現象沒有被觀測到,至少能證明臨近的處女星系主要成分是正物質。至於更大的尺度,我們就很難去論證了。
  • 揚州質子治療中心項目籤約 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核」動力
    揚州網訊(記者何世春鄒平)昨天下午,揚州質子治療中心及醫療產業項目正式籤約。市委書記謝正義,市長夏心旻,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清堂等出席籤約儀式。據介紹,揚州質子治療中心及醫療產業項目位於儀徵市新集鎮,總面積1325畝,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61.4億元,主要建設質子治療中心、質子治療設備應用示範基地、質子醫學研究所、院士博士後工作站、高等醫科大學研究生實習基地、質子培訓學校、商業、幼兒園、頤樂學院、酒店等。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重子反重子對稱實驗項目」(BASE)正在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以對反物質的特性進行更高精度的測量。,可以將反物質研究推向新的高度:這是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物質減速器(AD)產生的反物質運送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另一個設施或其他地方,進行更高精度的反物質測量。
  • 中子有沒有可能變成反質子和正電子呢?
    35年,而日本科學家通過實驗測得質子的半衰期與其十分吻合。但是,理論上,質子的衰變過程為中子和正電子和電子中微子。β衰變的奧秘在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中是科學家總結出的一套描述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及其組成的物質基本組成的理論。這其中弱力常常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種力,其實弱力正是中子發生β衰變的真正原因。
  • 自然的對稱性:歐核中心在反氫原子上重演狄拉克「關鍵誤差」
    一個帶正電的質子,加一個帶負電的電子,氫原子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原子。現代物理學上許多最精妙的理論,卻借這種原子顯現,堪稱大道至簡。1947年,在紐約州長島東段的謝爾特小島上,一場歷史性的學術會議召開,主題是量子力學與電子問題。
  • 歐核中心實驗首次發現玻色子「三胞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其緊湊繆子線圈實驗(CMS),首次觀察到極罕見的玻色子「三胞胎」生成事件,這一成果或有助科學家發現超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
  • 宇稱不守恆,是因為忽略了鏡像宇宙?
    中子只是暫時「借住」在我們這個宇宙,餘下的時間中它處於現實鏡面的另一側,放射出的質子我們也無法探測到。如果在一百個中子中,有一個恰巧在釋放出質子之前穿越到另一端的對稱世界,那麼我們就探測不到它釋放出的質子。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射線實驗中中子的衰變時間要長一些。
  •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鏡像宇宙,而此刻,它或許就在你眼前
    如果實驗步驟準確無誤,而宇宙又願意配合的話,那麼粒子束當中的一些粒子將會轉化為鏡像版本的粒子,並由此得以穿牆而出。要是結果果真如此,布魯薩德發現的便將是證明與我們緊密聯繫的鏡像世界實際存在的第一個證據。「這確實挺瘋狂的,」布魯薩德這樣評價自己不可思議的探索歷程。
  • 成功對「鏡像原子核」以進行精密理論測試!
    重點放在氦的同位素氦-3上,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它只包含三個主要成分: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測試的氫同位素氚也由三種成分組成: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老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聯合博士後研究員弗洛裡安·豪恩斯坦說:它們是鏡像核,所以可以假設氦-3中的質子與氚中的中子基本相同,反之亦然。通過比較這些相對簡單的原子核,可以獲得一個窗口,了解在其他地方無法複製的強核相互作用。
  • 最新測量表明質子質量比想像的輕
    他們用電子束撞擊密封罐內的塑料靶標,使其釋放出質子,然後用離子阱裝置將單個質子「囚禁」在電磁場內。質子在磁場內做環形運動,通過測量加速度,可以推算出單個質子的質量。  斯特姆團隊發表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上的結果,已經提交給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該委員會專門負責收集基本物理學測量數據並定期出版,以供科學界參考使用,再過幾個月,最新版物理學標準數值即將修訂出版。
  • 又一家癌症質子中心正式開業!中國質子治療中心大盤點
    目前,放射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光子線,而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質子治療作為放射治療領域裡的「新貴」,其曝光率越來越高,被國際公認為最尖端的放療技術好消息據質子中國報導,10月29日,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即永慶尖端癌症醫療中心正式開業,成為全國第四個質子治療中心,每年可為1.5萬例患者提供質子治療。
  • 科學家稱質子質量比想像中輕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實驗稱,對單個質子的質量進行了最精確測量,結果其比之前實驗值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