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的貓」很好地闡述了20世紀量子力學這個科學成就的突破性和爭議性的現狀。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薛丁格的貓」還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問題和哲學爭議。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理論理論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35年時,所提出的有關於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自己試圖可以從宏觀尺度來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這一思想實驗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十分優秀而又傑出的物理學家。有非常擅長物理理論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有特別擅長物理實驗的實驗物理學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可以說是非常傑出的物理學家,他曾提出過一個物理實驗,並且還對這個實驗進行了驗證,也正是這個實驗的提出使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感到驚慌,這位物理學家也因此憑藉這個實驗成功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每次這位物理學家就叫做埃爾溫·薛丁格,而他提出的這個實驗,就是「薛丁格的貓」!
這一實驗成功的顛覆了很多人對於哲學的認知,可直到現在也還是有很多人對這個實驗存在著質疑。
「薛丁格的貓」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一種推演。這裡必須要認識到量子行為的一個現象驗是這樣的:我們在一個盒子裡放入一隻貓,以及和一些的少量放射性的物質。之後,便會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薛丁格的貓」理論
我們可以根據經典物理學來解釋,在盒子裡必定會發生這兩個結果中的一個,而我們外部的觀測者只有在打開盒子後才能知道裡面的結果。在量子的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這項實驗的主旨在於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又使微觀的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的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所以我們論證出了一個觀點:如果沒有進行觀測,否則一切的定論都是不確定的。
總結定義
大家可千萬不要覺得這一個觀點沒有任何作用,這個觀點可是依託於原子核得出而來的,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很有可能存在著無數個平行世界,而每一個平行世界又都是一個中間態。但是,又有一個問題油然而生。那麼到底是誰在觀測這個平行世界呢?又是誰在操縱著原子核的衰變呢?當我們人類在檢測這隻貓的中間態時,又是誰在檢測我們人類的中間態呢?
網友們對這個實驗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和總結嗎?歡迎大家在討論區跟我們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