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控制迴路?控制電路是在電力拖動中,能使這些電器按我們的要求動作的線路,這部分線路就是控制電路;控制電路中包括外部輸入信號部分、各種開關、電源及各電器的線圈、觸點等。我們經常接觸比較多的都屬於控制電路;一個完整的電路包括設備的主電路、控制電路、信號電路及指示電路等。樹上鳥教育電氣設計師在線教學網絡課程!
一、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
(1) 能進行手動跳、合閘和由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實現自動跳、合閘;
(2) 能指示斷路器的分、合閘位置狀態,自動跳、合閘時應有明顯信號;
(3) 能監視電源及下次操作時分閘迴路的完整性,對重要元件及有重合閘功能、備用電源自動投入的元件,還應監視下次操作時合閘迴路的完整性,並對二次迴路短路或過負荷進行保護;
(4) 有防止斷路器多次合閘的「跳躍」閉鎖裝置;
(5) 斷路器的操作動力消失或不足時,例如彈簧機構的彈簧未儲能,液壓或氣壓機構的壓力降低等,應閉鎖斷路器的動作,並發出信號;
(6) 對於分相操作的斷路器,應有監視三相位置是否一致的措施,就是應有三相不一致信號;
(7) 斷路器操動機構中的跳、合閘線圈是按短時通電設計的,在跳、合閘完成後應自動解除命令脈衝,切斷跳、合閘迴路,以防止跳、合閘線圈長時間通電。
二、斷路器控制迴路原理圖
KK—控制開關。
HC—合閘線圈或合閘接觸器線圈(電磁機構)。
TQ—跳閘線圈。
DL—斷路器輔助接點。
1ZJ—保護及自動裝置接點BCJ—保護出口繼電器接點。
HQ—電磁機構中的斷路器合閘線圈。
(1)合閘迴路斷路器合閘迴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合閘啟動迴路 → 斷路器輔助接點(常閉)→ 合閘線圈手動合閘或自動合閘時,合閘啟動迴路瞬時接通,合閘線圈勵磁,啟動斷路器操動機構,開關合上後,串於合閘迴路的斷路器常閉接點打開,斷開合閘迴路。
(2)跳閘迴路斷路器跳閘迴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跳閘啟動迴路 → 斷路器輔助接點(常開)→ 跳閘線圈手動跳閘或自動跳閘時,跳閘啟動迴路瞬時接通,跳閘線圈勵磁,啟動斷路器操動機構,開關跳開後,串於跳閘迴路的斷路器常開接點打開,斷開跳閘迴路。
(3)斷路器輔助接點的作用 在操作迴路中串入斷路器輔助接點的作用:
① 跳閘線圈與合閘線圈廠家是按短時通電設計的,在跳、合閘操作完成後,通過DL觸點自動地將操作迴路切斷,以保證跳、合閘線圈的安全;
② 跳、合閘啟動迴路的觸點(操作把手觸點、繼電器觸點)由於受自身斷開容量限制,不能很好地切斷操作迴路的電流,如果由它們斷開操作電流,將會在操作過程中拉弧,致使觸點燒毀。斷路器輔助接點斷開容量大,由斷路器輔助接點斷開操作電流,可以很好地滅弧,保護控制開關及繼電器接點不被燒毀。
三、典型的控制迴路
(1)基本的跳、合閘迴路
上圖為簡化後的跳、合閘原理圖,+KM和-KM代表正、負電源,DL為斷路器輔助觸點,HQ、TQ分別為合、跳閘線圈。
注意:手合/遙合/重合閘動作接點並不是同一個合閘出口接點,手跳/遙跳/保護跳也不是同一個跳閘出口接點,此處簡化是為了方便理解。
假定斷路器在合閘狀態,斷路器輔助接點DL常開接點閉合。當保護裝置發跳閘命令,跳閘出口接點閉合,通過正電源→跳閘出口接點→DL→TQ→負電源構成迴路,跳閘線圈TQ得電,斷路器跳閘。斷路器完成跳閘動作後,DL常開接點斷開跳閘迴路,DL常閉接點閉合,為下次合閘做準備。斷路器合閘過程同理,此處不再贅述。
利用DL常開接點斷開跳閘電流,一是為了防止跳閘出口接點粘連造成跳閘線圈TQ燒壞(因為TQ的熱容量是按短時通電來設計的);二是因為如果由跳閘出口接點來斷開跳閘電流,由於接點的斷弧容量不夠,容易造成接點燒壞,這就為下一次保護跳閘(或合閘)埋下了隱患且不易被發現。
(2)監視迴路
以上的迴路是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前面提到的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控制迴路應該能夠反映斷路器的位置狀態以及跳合閘迴路的完整性。所以我們在迴路中增加了TWJ、HWJ來監視跳閘迴路、合閘迴路的完整性。圖中用綠色表示。HWJ和TWJ分別為合、分閘監視繼電器。
當開關在分位時,DL常閉觸點閉合,TWJ繼電器所在迴路導通,TWJ動作,在本圖下方的TWJ常開觸點閉合,分位指示燈點亮,反應斷路器在分閘位置,合閘迴路完好。同理合位指示燈亮時,指示斷路器在合閘位置,跳閘迴路完好。
此時有一個問題需要思考?在分閘監視迴路導通時,有電流流過合閘線圈HQ,會不會引起斷路器合閘誤動作?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在分閘監視迴路中串入了限流電阻R,迴路中流經的電流會很小,低於合閘線圈HQ的啟動電流值,因此並不會合閘。
(3)跳、合閘保持迴路
在分、合閘操作時,發出的遙合/分指令一般為幾百毫秒的高電平脈衝,為防止該脈衝在分、合閘操作結束前失效,保證分、合閘動作完全,需要加入保持迴路。直觀上講就是為了防止跳、合閘出口接點先於DL輔助接點斷開,導致分、合閘動作未完成,因此增加了跳、合閘自保持迴路。詳見圖中藍色部分。其中HBJ和TBJ分別代表合、跳閘保持繼電器,S1代表儲能彈簧的行程節點。
當合閘操作時,HBJ繼電器導通,HBJ常開觸點閉合,這時無論合閘出口接點是否斷開,合閘迴路都會通過HBJ觸點導通,完成合閘操作,此時無論合閘出口接點是否先於DL輔助接點斷開,都不會影響斷路器合閘。分閘同理。
但是增設HBJ繼電器有一個弊端,發出合閘命令HBJ動作後,此時合閘迴路的通斷完全由輔助接點DL決定,如果彈簧未儲能,斷路器無法正常合閘,DL常閉觸點就一直閉合,合閘電流一直存在,易燒毀HQ,所以要串入儲能彈簧的行程節點S1。
(4)合後繼電器(KKJ)
斷路器分、合閘操作一般有就地手動、遠方遙控以及保護裝置自動控制三種方式,控制迴路應該具有區分保護裝置動作和人為操作斷路器的功能,所以還應加入合後繼電器(KKJ),詳見圖中紫色部分。
我們介紹過手合/遙合/重合閘並不是一個接點,結合圖中的紫色部分我們可知:
CHJ為重合閘接點,TJ為保護跳閘接點,YHJ為遙控合閘接點。YTJ為遙控分閘接點,HHJ為合後繼電器,QK為開關操作把手簡單介紹一下QK開關把手。
當把手位置在遠方時,③④、⑤⑥接點導通,可進行遙控操作。
當把手位置在就地合閘時,①②接點導通,完成就地合閘操作。
當把手位置在就地分閘時,⑦⑧接點導通,完成就地分閘操作。
圖中的KKJ繼電器為雙位繼電器,當手動(遙控)合閘時,KKJ繼電器動作,置「1」,並且始終保持直到分閘才返回;當手分/遙分觸點閉合時,KKJ繼電器返回,置"0",並且始終保持直到合閘才返回。
由於存在二極體(單向導通),CHJ和TJ是不會觸發KKJ繼電器的,KKJ的作用是用來判斷是正常的分合閘操作,還是故障時保護裝置的跳合閘動作。當正常的分合閘操作時,KKJ應變位,當保護動作跳合閘時,KKJ應不變位。KKJ的常開接點提供給「事故總」信號以及重合閘裝置使用。
(5)控制迴路的閉鎖
為保證斷路器工作的安全,控制迴路往往採取多種閉鎖措施,當條件不滿足時,禁止斷路器的操作。常見的閉鎖迴路一般有三種:
① 斷路器的作業系統異常時對分、合閘迴路進行閉鎖。當液壓機構的液壓、空氣操動機構的空氣壓力過高或過低,彈簧操動機構彈簧未儲能,SF6斷路器的SF6壓力低等,這些都將串接在跳、合閘迴路中的常閉接點斷開,不允許斷路器分合。
② 存在不同電源需要並列的場合,斷路器控制迴路要增加同期閉鎖迴路。
③ 為了滿足防誤操作需要,在斷路器的操作迴路中應增加防誤閉鎖迴路,在不具備操作條件時將控制迴路斷開。
(6)防跳迴路
所謂防跳並不是防止「跳閘」而是防止「跳躍」。跳躍指的是由於某種原因,造成斷路器不斷重複跳-合-跳-合-跳的過程。導致跳躍的原因如下:
發生跳躍會導致導致故障電流多次衝擊,損壞斷路器甚至爆炸。防跳迴路詳見圖中紅色部分,其中TBJV為防跳繼電器。
當保護裝置動作時,跳閘迴路中有電流流過,防跳迴路中的TBJ常開觸點閉合,此時如果發生合閘觸點黏連的情況,合閘命令一直發出,那麼合閘觸點→TBJV→TBJ這條迴路導通,防跳電壓繼電器TBJV將會電壓自保持,自保持中的TBJV觸點閉合,在HBJ旁的TBJV常閉觸點將斷開,切斷合閘迴路,防止斷路器「跳躍」。
如果跳閘期間沒有分閘命令存在,則在斷路器完成分閘後,跳閘迴路被DL常開接點斷開,TBJ電流線圈失電,此時由於合閘接點一直是斷開的,不能形成TBJV電壓自保持,復歸。TBJV重新閉合,合閘迴路完好,不影響下次的跳合閘。
由以上動作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防跳的本質就是「防合」,將斷路器保持在「跳閘」狀態,防跳由跳閘迴路防跳電流繼電器TBJ啟動,合閘迴路防跳電壓繼電器TBJV保持實現。
微型斷路器和塑殼斷路器有什麼區別?如何調整斷路器的整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