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航速快、威力大,一戰時期的聲吶還不成熟,戰艦該如何防禦?

2020-12-03 見史簡談

最早的「水雷」,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也就是明朝史料《武編》中所記載的「水底雷」。

說白了其實也就跟「地雷」類似,不過一個是埋在土裡,一個是沉在水中罷了,明朝水師就曾大規模使用過水底雷來抵抗東南沿海肆虐的倭寇、以及海盜勢力。

後來隨著時間的變遷,由於水雷造價低廉、威力大,而且易於鋪設,所以一直都被很多國家所青睞,將其廣泛應用在了戰爭當中。

甚至還分化出了接觸式、壓力式、聲響式、磁性式等多種多樣的水雷。

不過今天我們不說這幾種提前鋪設好,然後靜待敵人自投羅網的水雷,而是要說另外一種會主動尋找目標的水雷,也就是「自航水雷」,或者說是「自航魚雷」。

作為一種最早出現於1866年的海戰武器,「自航魚雷」雖然起初只是靠壓縮空氣來提供動力,而且還沒有陀螺儀等穩定裝置。

這也就導致其航程只有短短幾百碼不說、航跡還不穩定,在命中之前誰也不敢打包票就一定能命中目標。

可自航魚雷依舊憑藉它那相對低廉的成本、強大的破壞力、更高的效率、更強的隱蔽性、以及遠遠高於當時大型戰艦的航速而掀起了一波熱潮。

世界海戰的戰術格局也因此而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也就帶來一個問題,在一戰時期各國海軍的聲吶技術都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有效偵察到魚雷發射後的活動動態。

那麼那些移速相對較慢的大型戰艦,又該如何去針對自航魚雷而組織起有效的「戰艦防禦」呢?

魚雷航速快、威力大

大家想啊,一戰時期航速最快的戰艦是哪種?

不是戰列艦,也不是戰列巡洋艦,而是一種名為「輔助巡洋艦」的巡洋艦以及驅逐艦,驅逐艦不用說,主要是用來突擊敵方主力艦隊和驅趕魚雷艇的。

所以其航速普遍能達到30節甚至以上。

至於輔助巡洋艦,則是為了彌補驅逐艦數量不足而生,說白了也就是裝配了巡洋艦火炮的小商船,主要是用來掩護商船通行以及巡邏,所以其最大的優勢也是在於它的航速,可以達到「30節」左右。

但戰爭期間要想取得最大化的戰略價值,其攻擊的首選目標肯定不會是這些容易批量生產且戰爭中多是處於輔助地位的戰艦。

而是移速緩慢,只有20節左右,但體型龐大、且普遍火力最強、防禦最硬的「戰列艦」,就好比一戰時期的無畏級戰列艦,其每小時的航速就普遍只有21節左右。

這點大家其實可以參考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一戰時期的戰列艦在戰略價值上其實就可以稱得上與航母對等。

那麼這些魚雷的首要攻擊目標是啥?毫無疑問,肯定是「戰列艦」呀。

反觀這些魚雷的航速,雖然1866年初次出現的「白頭魚雷」,其每小時的航速僅有11公裡左右,也就是「6節」左右,有點慢。

但是在到了1885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技術變革,白頭魚雷的航速也已經被提升到了一個每小時30節左右的恐怖速度。

到了一戰時期就更不用說了,只會更快,即便是攻擊一戰時期航速最快的驅逐艦都沒啥大問題,更別提移速相對較慢、體型還大的戰列艦了。

偏偏一戰時期雖然已經於將「聲吶」技術用在了戰場上,可這個時期的聲吶技術還不成熟,對於海底噪音的過濾極為有限,距離也有限,頂多也就是用來偵測潛艇這樣的噪音比較大的東西。

更別提還普遍存在傳播衰減、多路徑效應、混響幹擾、海洋噪聲、自噪聲等諸多影響因素了。

且魚雷的發射距離也往往不會太遠,即便是偵測到了又如何,如果經驗不夠的話根本很難有效躲避。

至於威力其實沒什麼可說的,在魚雷那普遍重達數百甚至上千磅重的戰鬥部轟炸之下,再加上魚雷爆炸時附近水壓的變化,幾乎沒有什麼戰艦的裝甲能扛得住。

這點大家可以參考我們小時候逢年過節時常玩的「炮仗」,如果將一根點燃的炮仗扔進一個空的水缸,那麼水缸一般沒事。

但是如果扔進一個裝滿水的水缸,那麼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以水缸被炸裂而告終。除非炮仗進水沒炸。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一戰時期的戰艦就只能憑藉自身的裝甲硬抗這些魚雷的轟炸呢?

一戰時期的戰艦用防雷網防禦魚雷

沒錯,如果實在躲不過去,也就只能是硬抗,畢竟用於發射魚雷的驅逐艦什麼的普遍跑的也很快,想要提前打掉威脅也得先能追上才行。

更別提還有不少國家甚至專門用速度更小且更容易生產的「小艇」來發射魚雷,打完就跑,壓根就沒辦法有效攔截。

但各個國家軍方也不傻,不會就這麼坐以待斃,終究還是要想辦法儘量減輕魚雷對戰艦的破壞。

由此也就有了安裝「防魚雷隔離艙」的防護方式,但這種防魚雷方式跟現代經過專門設計且防護較為全面的「防魚雷隔離艙」還不一樣。

由於得考慮貿然加重裝甲可能對船體重量的影響,以及因重量增加而引發的機動性能變慢等諸多問題。

最初的防魚雷隔離艙十分草率,也就是把放置燃煤的艙室與發動機艙做了一個隔離,平常的時候是用來放置給發動機提供動力的燃煤,等燃煤用完後就是隔離艙。

再不濟也就是把戰艦機械室也做下隔離,然後就完了,很難達到全面的防護,如果想擴大隔離面積,勢必就會大幅度增加戰艦重量,實戰價值並不算高。

那麼怎麼辦呢?

於是就有人想到了一個辦法,既然沒辦法對戰艦船體進行全面的防護,那在戰艦船體外面設置一張大網,用這些網把魚雷兜起來行不行。

即便魚雷爆炸,水壓變化劇烈的範圍也有限,只要這個網離船體的距離足夠,那麼炸藥的破壞力和水壓就無法對船體形成什麼威脅了不是嗎。

專門用於攔截魚雷的防雷網也就應運而生。

其造型其實也就跟歐洲中世紀的「鎖子甲」差不多,就是把一個又一個相對較輕的鐵環穿起來,使其連接成一張龐大的「網」,通常情況下,每平方米的重量也就僅僅只有十磅左右。

再加上水所能提供的浮力,對於戰艦自身重量的影響其實並不算大。繼而也就只需要在戰爭期間利用船體周圍的撐杆將其撐開也就足夠了,使得防雷網與船體之間形成一個長達30多英尺的空腔。

那麼等魚雷到來的時候,最先撞擊到的肯定是防雷網,而魚雷採用的又普遍是接觸式爆破方式。也就意味著一旦撞上防雷網,要麼就是被卡在防雷網的環狀空隙裡面,要麼就是直接在防雷網那裡就爆炸了。

而爆炸所形成的衝擊波以及巨大的水壓,在經過那30多英尺的空腔以後,也早已被緩衝到剩不下多少傷害,自然也就談不上破壞船體了。

毫無疑問,在一戰時期,採用防雷網無疑正是一種極為節省成本、對戰艦綜合性能影響最小、修復最方便、且防魚雷效率最高的方式。

只不過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魚雷的航速以及破壞力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國家發現即便是不斷的加厚防雷網、甚至是直接掛載多層防雷網都已經無法對魚雷實現有效的攔截。

而且還大大增加了船體重量,使得戰艦移速變得更慢,綜合起來反而得不償失。

故而這才逐漸放棄了防雷網,並再次將防禦魚雷的方式轉向了戰艦船體本身,好比如給戰艦提速、或者調整動力艙布局、以及加強防禦力啥的。

【end】

相關焦點

  • 沒有聲吶也能命中目標,反潛魚雷打擊潛艇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魚雷這種水下攻擊武器,很多人對其並不陌生。事實上魚雷早在一戰以前就已經出現,只不過在二戰時期被發揚光大。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魚雷依舊是潛艇的重要武器之一。在魚雷家族中,反潛魚雷也被成為潛艇殺手,成為反潛飛彈出現前,反潛作戰的主要武器裝備之一。
  • 不講武德玩遠程?《戰艦世界》肉搏代言人德系戰列艦申請出戰
    各國戰列艦都各有特點,比如美系艦擅長防空和防AP,而日系側重裝備高彈速的大口徑主炮。對比這兩位,德系戰列艦沒那麼優秀的防空,機動也中規中矩,那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良好的核心區防護以及在高級艦上安裝的強大的主/副炮了,高級艦擁有《戰艦世界》裡射速最快,口徑最小的主炮。
  • 噓小聲教你《戰艦世界》如何防備魚雷世界
    魚雷一直是海洋戰鬥的一顆大殺器,因為極強的隱蔽性和爆炸的極高傷害,成為海洋作戰的一把利匕,《戰艦世界》中也一樣,魚雷是致命殺手,也是翻盤利器。如何使用魚雷相信玩家都有一定的理解,那麼如何更好的規避魚雷呢,今日我們就一同來談談。【躲魚雷做好功課是關鍵】躲避魚雷最終要的是什麼?不是你如何轉向精準略過,也不是瀟灑甩尾擦邊。
  • 幫助人民海軍補足反潛短板,反潛聲吶和反潛魚雷居然來自這個國家
    四艘051「旅大」級驅逐艦退役了!對於這些為保衛祖國海疆立下汗馬功勞的戰艦,雖然他們本身的退出了現役,但是他們的光榮應該傳承下去!所以,這四艘戰艦的舷號在未來或許成為055萬噸大驅,052D驅逐艦,甚至052D加長版驅逐艦的舷號。
  • 一代深海霸主黯然落幕,曾讓西方海軍束手無策,航速比魚雷還快
    作為世界海軍歷史上最快的核潛艇,阿爾法級核潛艇長81米,寬9.5米,吃水深度達7.5米,水面排水量則達到了2300噸;阿爾法級核潛艇在其"橫行"大洋的時代裡,可謂在潛艇中"冠絕群雄"。水下航速甚至達到了比魚雷還快的速度,水中極限速度可達43節,號稱"海中殲擊艇"和"水下殲擊機"。作為冷戰時代蘇聯技術傑作的阿爾法級核潛艇,當年其對美軍潛艇部隊造成了一定的真實威脅。
  • 戰艦世界閃擊戰魚雷怎麼選擇 魚雷全介紹
    魚雷介紹 驅逐艦的雷:「正宗」夠威猛! 魚雷發射管基本上是每一艘驅逐艦的標配了,而且威力相對比較大,射程也比其他類型戰艦的魚雷更遠,魚雷在戰場上的使用空間更大,可以說驅逐艦的魚雷是最「正宗」的了!,根據敵我戰艦位置,靈活調整魚雷的發射角度。
  • 戰艦世界閃擊戰各系驅逐特點說明 驅逐玩哪個系好
    S系超強機動,極限操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海戰領域,這個道理依然奏效。作為《戰艦世界閃擊戰》四大類型戰艦中體型最「嬌小」的戰艦,驅逐艦的火力和防禦都無法與其他戰艦媲美,但一騎絕塵的速度為它帶來不俗的戰鬥力和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 日本曾研究過533毫米魚雷 效果不好軍方失望 吹雪級改變一切
    於是,日本和美國兩個國家之間利益衝突日益嚴重,日本政府感到危機,認為日本和美國難免一戰。而如果開戰,日本海軍主力艦由於數量和噸位上的限制,會在戰爭中會處於劣勢。於是,日本政府決定在不違反《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情況下擴充海軍實力——根據蘭切斯特方程,如果想要在戰艦數量為6:10的情況下取得勝利,必須使用日本當時提出的七段戰法:先出動輕型水面艦艇,將美國艦隊實力大大削弱,即利用驅逐艦對美國艦隊進行有效打擊。於是日本政府批准建造一批驅逐艦。假如日本和美國開戰,戰場一定是在氣候非常不穩定的太平洋,還要隨時面臨各種惡劣天氣。
  • 《戰艦世界閃擊戰》新手戰艦選擇攻略及分析對比 新手選哪個戰艦好
    實力:火力兇猛,裝甲強悍 特點: 吃水深的巨型緩慢的軍艦,用有血量高,裝甲厚的優勢 擁有射程遠威力大的炮彈和速度快的副炮 當然,戰列艦也有著航速慢、彈藥裝填慢和炮臺轉動速度慢等缺點,這也決定了玩家必須謹慎射擊,儘量讓每一發炮彈都命中敵人,創造戰果。 戰艦推薦2:巡洋艦 實力:全能戰艦,無所不能 特點: 萬事皆通,堪稱「全能」的軍艦。
  • 80節速度的靜音電磁魚雷,將先於磁流體核潛艇進入實際裝備
    節左右,遠遠快於早先大多數重型魚雷最高水下速度50節的水平。70節的水下航速用來對付40節極限水下航速的核潛艇也完全可以追得上,何況現在重型魚雷的打擊距離已經超過了30海裡。過去最高航速只有50節的重型魚雷,追擊最高水下航速35節的核潛艇已經比較困難。如果發射時雙方距離較遠,而且被追擊的核潛艇不斷變化深度和方向快速逃跑,那麼最遠線導距離只有15海裡的魚雷就容易追丟。
  • 《戰艦獵手》戰艦小講堂(第二期)
    導 讀 朝潮級驅逐艦為舊日本海軍的一型軍艦,在戰艦獵手中以朝潮級驅逐艦為原型的楓是R系VI級金幣巡洋艦,那麼作為日本白露級驅逐艦的改進型,朝潮級在戰艦獵手中的表現又如何呢
  • 不用中國聲吶出手,中國漁民分分鐘擺平各種美軍無人潛航器
    首先,大部分無人潛航器在外形上與魚雷類似,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無人潛航器就是魚雷改進過來。無人潛航器是相對於有人潛航器而言,在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各國認識到有人潛航進行包括科學探索和軍事用途時面臨的巨大風險,所以紛紛研究如何將潛航器小型化、無人化。
  • 054A聲吶7年內兩升級,該幸運千噸艦隻用了1年多!
    中國這些年的新艦都配備了該型聲吶,大到萬噸大驅、小到1000多噸的「小動物」056輕護。型112哈爾濱號、113青島號驅逐艦,在中修時也配備了該聲吶。當然也有缺點,基陣、拖纜和收放裝置佔用了戰艦較大的後部空間,而為了減小對拖曳聲吶的幹擾,戰艦在用拖曳聲吶探測時,只能以4-5節的低速行駛,影響機動。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國內外研究和應用的結果表明:低航速下,泵噴推進器的低頻線譜噪聲比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小15分貝以上,寬帶譜聲級總噪聲下降10分貝以上:高航速下,泵噴推進器的降噪效果更為明顯。臨界航速高。潛艇的臨界航速是指潛艇在一定潛深下推進器不產生空泡的航速。泵噴推進器採用減速導管和前置定子,使轉子葉片處的進流場速度相對較低且更均勻,從而有效推遲了葉片梢渦空泡和槳葉空泡的產生,提高了潛艇的低噪聲航速。
  • 雷擊盛宴 《戰艦世界閃擊戰》驅逐艦「班漢」首發上線!
    魚雷齊發,直擊敵艦要害!由全球知名戰爭遊戲開發商Wargaming與愷英網絡共同研發,網易獨家代理的《戰艦世界閃擊戰》今日迎來全新戰艦——「班漢」,海上激戰任你暢享!,擁有出色的航速、不錯的主炮和驚人的雷擊能力,多達4座魚雷發射管將對敵方大型艦船產生巨大的威脅。
  • 戰艦世界|戰列艦標準血量單位的定義者-奧匈帝國聯合力量號戰列艦
    這艘船只有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才是艘不錯的船。作為一艘一戰時期的無畏艦,她的防空火力和你所期望的差不多--就如同一個人拿著喇叭對著飛機喊,讓飛機停下來。它複製了大多低級戰艦的玩法。唯一的特殊之處在於她的齊射角是完完全全的垃圾,而這個荒誕的東西被迫需要面對七級對手。 這對於新手來說非常不友好,而對於老玩家來說嘛......它的東西又不多,因為它缺乏炸魚的能力和消耗品彈藥上的玩法。
  • ——安逸窩裡爬行的一戰美國潛艇
    它不像「海上第一強國」英國那樣大開大合,一級一個新花樣,一會兒高速型,一會兒遠洋型,一會攻擊型的各種嘗試;也不像德國那樣後發先至,驚詫世人。美國遠離世界中心,背靠兩洋獨居一隅,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當歐洲大陸已經矛盾重重陰雲密布時,美國本土仍然載歌載舞一片和平。沒有生存壓力和競爭鞭策,潛艇發展當然如蝸牛一般爬行。
  • 戰艦的飛剪艏和前傾艏有什麼區別?
    當代戰艦的大多數艦首都是前傾的,其實大部分民船的船首也是前傾的,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2個,第一就是在浪比較小的時候壓住浪,而在浪比較大的時候,直接把浪給劈開。因此現代軍艦為了追求高航速大多數是深V穿浪結構。就是要麼直接用船頭壓住浪,要麼劈開浪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