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何時最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在庚子鼠年的農曆六月裡,十五的月亮卻是「十四圓」,最圓時刻出現在8月3日23時59分。
天文專家表示,「十五的月亮十四圓」這種現象比較罕見。21世紀這100年中,這種情況僅會出現6次。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每逢農曆初一,我們看不到月亮,這時被稱為「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左右,我們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因此,月亮最圓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農曆十四的晚上,最遲可出現在農曆十七的早上。
在21世紀的這100年中,「滿月」出現在農曆的十七、十六、十五和十四的次數統計結果顯示,出現「滿月」的次數共1241次。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農曆十六,有579次;其次是農曆十五,有468次;再次是農曆十七,有188次;次數最少的是農曆十四,僅有6次。
史志成表示,從農曆十四到農曆十七,「滿月」不論出現在哪一天,都是正常曆法現象。每一次「滿月」的出現,都給人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賞月良機。
盛夏之夜,如果天氣晴好,不妨在8月3日晚「仰望蒼穹裡,招手邀圓月」。
現代人早已不滿足於望月,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拿起手機,拍一張又圓又亮的月亮照,已經成了全國人民在朋友圈裡「曬月亮」一項標配。
怎麼能讓自己的月亮照生動而特別呢?我們特意找到了攝影愛好者小白,他之前拍的「萬春亭旁圓月升起」在中秋節刷爆朋友圈。就由他來講一講怎麼拍到與眾不同的月亮照。一般人拍月亮,總是有一個困擾,夜晚,月亮在天空很亮很美,但卻難拍出「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意境,月亮在照片裡總是很小,周圍黑漆漆的一片。小白說,這是因為沒有參照物,要解決「顯不出月亮很大」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合適的時間找到能襯託月亮的參照地標,最好的辦法是別在天完全黑的狀態下拍攝,可以在傍晚月升時,或是黎明月落前拍攝。
小白前年拍月亮,選在了中秋節的前一天,這是因為他查出了當天的環境條件和月升的時間、角度比中秋節那天更好。「那天運氣不錯,不但在晴好的天氣下拍到大月亮在景山萬春亭邊升起,捎帶還有一架海航787飛機充當『戲精』,來給點個睛。月亮升至萬春亭上方時,西山落日又鑽出雲層,帶來一片金黃色。遠遠望去,景山公園萬春亭上人山人海,都將鏡頭對著西方的落日按下快門。」
黃昏時分,遊客拍落日,小白和幾位攝影愛好者卻蹲在北海西沿拍月升。他解釋,從北海公園的西南門進去後,就在北海公園管理處附近的湖邊,面前是空曠的水面,架起機器,正好沒有任何遮擋,就能拍到月亮從萬春亭和國貿三期中間升起。有了萬春亭當參照物,月亮更能顯出「玉盤」的感覺。這樣的月亮照,叫做帶地景的月升。
拍帶地景的月升要提前計算月升的時間和位置,每天都不一樣,光比也不一樣。「拍這些並不是說買一堆高檔的相機和鏡頭就行了,還是要動腦子,要勤快點。」至於有了地景月升還想帶上飛機,一是要看航線,二是要看運氣。小白說,想拍到這樣巧合的趣照並不難,利用星空APP「STAR WALK」,或是更專業的「Planlt Pro」來確定月升的時間、位置,就有機會拍到和地標景觀相映成趣的「月亮照」。
此外,小白還給讀者支招,拍攝月亮,多數人喜歡月亮在畫面裡儘可能大一些,這就需要有兩個前提,一是鏡頭用儘可能長的焦段(300mm以上),如果沒有專業的器材,可以考慮第二個方式,為月亮安排合適的前景。月亮位置基本不變,現在常說的「超級月亮」在地月距離比的前提下,大小變化其實微乎其微。因透視關係,當前景物體離鏡頭遠時,背景的月亮就會顯得大,前景距離拍攝點越遠,月亮就會顯得更大。
有沒有可能坐在家裡,也能拍出這樣明亮的月升照呢?小白推薦了幾個地點:「住在西北二環、三環的話,如果是高層住戶,可以拿中國尊當參照物。古觀象臺或故宮角樓,也可以成為月亮的『合影』對象。」而專業的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地方是門頭溝潭柘寺鎮的定都閣,站在上面,可以拍出月亮從北京最東邊的地平線升起的照片,但前提是,空氣品質必須是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