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海站】哈拉湖,世界上最後一滴眼淚
哈拉湖:世界上最後一滴眼淚之稱的哈拉湖又稱黑海、天湖,海拔4086米,是深藏於祁連山腹地的一塊尚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是青藏高原內陸流域一個大型鹹水湖,湖泊面積607平方公裡,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湖區北側海拔5826米的團結峰是祁連山脈的主峰,地處疏勒南山東南段,哈拉湖溼地被認為是我國北方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溼地生態系統之一。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集典型性、稀有性、豐富性、多樣性於一體,這裡人跡罕至,基本處於原始生態。
通往哈拉湖的道路蜿蜒於祁連山脈的高山丘陵之間,穿越多處草原、溼地,一路風光無限,區內獨具特色的風景資源,是青藏高原自然景觀原始、自然風貌粗獷、生態類型多樣、生態系統完整的原生態景區;資源組合度極佳的極品旅遊區,是自駕探險遊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
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是一個具有63歷史、濃縮柴達木盆地開發縮影的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充分展現建國初期知青和支邊的「農墾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柯魯柯鎮的前身是德令哈農場,德令哈農場是青海省第一個大型國營勞改農場,也是全國最大的國營農場之一,當時農場直轄4個分場、7個農業大隊,擁有耕地20餘萬畝,曾是青海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農場在一個時期裡為鞏固共和國的政權和維護邊疆穩定、為柴達木的開發建設,為繁榮海西地區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德令哈的農墾歷史相對較長,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農墾人」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政治任務和生產任務,留給後人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富的「農墾」歷史遺蹟,也成為今天推動柴達木發展的不竭動力。
當我們沿著小鎮的道路前行,仿佛穿越了歷史的長河,沿街的門店,都是按照「修舊如舊、整新如舊」的原則,提取建國初到80年代歷史文化元素,大量使用青磚、紅磚、水刷石等建築材料,還原了濃鬱的農墾風貌,體現了濃厚的農墾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