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2020-07-16 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吳寶俊

理論物理博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真空」這一詞。如開水瓶通過兩層玻璃壁之間的真空環境對內部進行保溫;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中,太空人必須穿上太空衣才能安全地進入外太空……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如上圖,我們用塑膠袋包裹住食品,抽成真空進行保存,可以減少熟食、肉類與空氣的接觸,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那麼,真空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嗎?人們為了獲得真空條件又進行了哪些探索呢?


什麼是真空?

從字面上講,真空就是一種虛空的狀態,即什麼都沒有的空間。


然而,現實中並不存在絕對的真空。通常認為,空氣壓強低於標準大氣壓值時,就達到了真空。人們還引入了真空度的概念來描述真空的程度,而壓強正是衡量真空度的標準。


最早的有記載的真空科學實驗可以追溯到1643年的託裡拆利實驗。義大利科學家託裡拆利首先將1m長的裝滿水銀的玻璃管倒插進入水銀槽內,一段時間後,水銀柱高度下降到760mm,玻璃管上方即形成了一段長度為240mm的真空環境。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託裡拆利實驗首次向我們展示了真空的實驗室獲得方法,並且定量地給出了一個大氣壓(1 atm=1.013×10^5Pa)所能支撐的最大水銀柱高度為760mm。


真空等同於「空無一物」嗎?


然而,真空真的像我們肉眼所見的那樣空無一物嗎?日常中我們所見的真空環境到底有多「空」?


我們通常所說的真空包裝只是用塑料膜將食品包裹住,再將其中的空氣抽出。這樣做能達到的真空度並不高,空氣中的許多成分是無法被抽乾淨的


即使是用工業級的真空機抽提氣體,在每立方釐米的空間裡仍然會留下數億個原子。


我們認為最自然的真空環境是外太空,在那裡空氣含量極低。數據顯示,月球表面的真空度在10^-10至10^-12Pa之間,屬於極高真空度範圍。不過,即使是這樣稀薄的空氣,每立方釐米的月球表面的空間中仍然存在著100個氫分子


我們假設將這部分原子和分子去掉,外太空就能稱得上完美的真空環境了嗎?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並不是,即使除去這部分分子和原子,宇宙中還充斥著大量的輻射,來自宇宙中的輻射每時每刻都在照射或穿透著我們的身體。


因此,即使真空度無限接近於零的外太空,也絕對不是「空無一物」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儘可能地降低系統中空氣的含量,使其更加接近真空狀態。


那麼,假想外太空有一個能屏蔽所有輻射的容器,並且裡面沒有一個原子,它能實現絕對的真空嗎?


很可惜依然不能,由於量子漲落的存在,這個容器內依然不可能是完全的空無一物的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馬德堡半球實驗


真空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低真空獲得的壓力差可以用來提升、運輸物料,吸塵和過濾;中真空可以在活躍金屬的冶煉過程中用來隔絕空氣;而高真空為晶片製造、加速器運行、質譜儀分析等提供合適的環境。從低真空到高真空,離不開人們對於真空技術的探索。


早在1602年,德國人便開始利用水泵和空氣泵獲得真空,真空度可達到33Pa。1650年,德國的奧託·馮·格裡克製成了第一個活塞式真空泵,並用它進行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1654年,馬德堡市郊的廣場上格裡克正準備進行一場大型試驗,圍觀的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格裡克和助手用自製的活塞式真空泵將兩個直徑約為35.5cm的緊密貼合在一起的銅半球抽成真空,找來馬夫分別趕著左右兩邊各4匹馬來扯著銅球。


在格裡克的一聲令下,4個馬夫揚鞭催馬,背道而拉。在人們「加油」、「加油」的吶喊聲中,馬匹卻無論怎樣都無法將銅半球拉開。


格裡克又在兩邊各增加了人馬,8個馬夫,16匹馬再次卯足了勁兒拉,只聽「啪」的一聲巨響,16匹馬終於將銅半球拉開。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世人們終於相信了真空的存在,證明了由於銅球內的空氣粒子數量銳減,球外的大氣壓強會對半球產生極大的作用力。馬德堡半球實驗成功以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開始了對真空技術的探索之旅。


探索真空——真空泵的發展


1855年,德國的吹玻璃工人蓋斯勒根據託裡拆利試驗原理製成了迴轉水銀真空泵。這種真空泵利用水銀,反覆抽走容器內的空氣,每次抽取都會使容器內的壓強降低一些,如此往復,一步步形成真空環境。


迴轉水銀真空泵能使密閉容器內的真空度達到13Pa。此後,託普勒泵,斯普倫格泵在蓋斯勒迴轉水銀真空泵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


20世紀初期,各種類型的油封機械真空泵陸續出現,它利用油來保持內部部件之間的密封,依靠泵腔容積的變化將空氣不斷地排出。


油封機械真空泵按照結構形式可以分為定片式、旋片式、滑閥式、餘擺線式。一般的油封真空泵可實現1.3Pa的真空度,一些雙級的旋片的泵可實現0.1Pa的真空度。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定片式機械真空泵

1911年,德國人蓋德率先發明了分子真空泵,與油封式機械泵不同的是,蓋德德分子真空泵並不依靠泵腔容積的變化進行抽氣,而是通過高速運動的剛體表面向氣體分子傳遞動力,促使氣體分子定向流動,達到抽氣的目的。


分子真空泵相較於油封機械真空泵具有一定的優勢,理論上能達到的真空度更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分子真空泵也存在抽速小、密封性差、易出現機械故障等缺點,因而在分子泵出現的早期,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分子真空泵

1913年,蓋德又研製出了擴散泵,這是一種藉助水銀蒸氣流的定向擴散作用來產生高真空的裝置,可以獲得10^-9Pa甚至更極致的真空度。


擴散泵因其設計簡單、價格低廉、能產生高真空度的優點,在活潑金屬冶煉、塑料的裝飾鍍膜、微電子器件製造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事實上,人們對於擴散泵的優化和改造從未中斷。1916年,朗格繆爾(Langmuir)發明了凝結泵,使泵蒸汽流的擴散方向與被抽氣體分子擴散方向一致,彌補了擴散泵抽速低的缺陷。


1928年,伯奇(C. R. Burch)在擴散泵上開始使用油作為工作介質。


1935年,希克曼(K.C.D.Hickman)申請了分餾式油擴散泵的專利,進一步提高了擴散泵的抽速與極限真空度(10^-2至10^-5Pa)。


時至今日,一系列的改造使擴散泵已經成為目前獲得高真空最廣泛、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②③④表示氣體被壓縮抽走的過程

(1.蒸汽流 2.蒸汽流導管 3.氣相加熱器 4.水管 5.前置擋油板 6.分餾槽 7.加熱器 8.接機械泵 9.接被抽容器 10.氣體 11.鼓形泵殼 12.泵液)

上圖即為油擴散泵的運行原理圖。擴散泵噴口中噴出的高速氣流,在分子流條件下,氣體分子不斷向蒸汽流中擴散,被蒸汽流帶到泵出口處,然後逐級被壓縮,由此獲得真空。


1948年,大量的尖端技術開始湧現,人們不再滿足於高真空狀態。離子泵的出現使人們能夠獲得超高真空(10^-5至10^-10Pa)。


1950年左右,吸氣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真空獲得,Ti升華泵的發明使真空獲得技術開始由宏觀轉向微觀尺度。


1970年左右,分子抽氣泵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發展成為渦輪分子泵,可以代替擴散泵獲得高真空、超高真空。


人們對於真空的探索是一個從表觀到本質,從簡單到複雜,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幾百年來,真空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歷代科學家們「上下求索」的科學研究精神,而未來真空技術新的發展也等待著你我的探索與創造。

相關焦點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人類在追求真空這件事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如開水瓶通過兩層玻璃壁之間的真空環境對內部進行保溫;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中,太空人必須穿上太空衣才能安全地進入外太空……如上圖,我們用塑膠袋包裹住食品,抽成真空進行保存,可以減少熟食、肉類與空氣的接觸,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那麼,真空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嗎?人們為了獲得真空條件又進行了哪些探索呢?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的嗎?物理學家:跟想像的不太一樣
    這就是著名的馬德保半球實驗。馬德保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球內經過抽氣後的空間被稱作真空。至此真正科學意義上的真空概念誕生了:即,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第二年,安德森又用γ射線轟擊方法產生了正電子,從而從實驗上完全證實了正電子的存在。那么正電子與真空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物體的能量都是正的。鉛球從樓上扔出去會被加速、燃燒也會讓周圍的溫度升高。然而正電子與此相反,你給它一個力它會往相反的方向運動。
  • 真空真的是空的嗎?
    現代人都有「真空」的概念。例如,熱水瓶為什麼能保溫?因為瓶膽的兩層玻璃之間被抽成了「真空」,其中沒有了大氣,便無法進行熱傳導,所以能保溫。使用鎢絲的電燈泡中是「真空」,燈絲缺乏氧氣,才不會被很快地燒盡。歷史上,從古希臘時代開始,「真空」就是一個備受討論的哲學議題,而在現代科技中,「真空」變成了一種有價值的工業工具和技術,用以達到某種實用的目的。
  • 究竟什麼是真空?物理學家狄拉克:真空不是想像中那樣平靜
    馬德保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球內經過抽氣後的空間被稱作真空。至此真正科學意義上的真空概念誕生了:即,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如果我們仔細研讀這個時期對真空的定義,可以發現,真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還存在著稀薄的氣體。事實上,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不能完全排除甚至是某一個小範圍內的空氣。
  • 宇宙揭秘: 真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但真空裡到底有什麼呢?
    關於原子,有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原子內部絕大部分都是空的。
  • 人身體99%都是真空?
    你的身體99.99999%由真空組成?物理上真的可以這樣說麼?
  • 真空斷路器內真是「真空」的嗎?你真的了解真空斷路器嗎?-民熔
    民熔高壓真空斷路器,系三相交流50Hz額定電壓為12KV的 電力系統的戶內開關設備,作為電網設備、工礦企業動力設備的保護和控 制單元。適用於要求在額定工作電流下的頻繁操作,或多交開斷短路電流的場所。高壓斷路器有好多種:多油斷路器,少油斷路器,六氟化硫斷路器,壓縮空氣斷路器,真空斷路器。這些都是以滅弧的介質來命名的,滅弧介質的性質決定了滅弧能力的強弱。高壓真空斷路器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真空二字,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斷路器的工作方式。真空是什麼,裡面什麼都沒有甚至是空氣也不存在。沒有任何的介質,也就是說電流無法通過,這就是真空的作用了。
  • 真空並不存在,暗能量的本質或許就是真空力
    真空與虛空虛空,通常在宏觀物理研究上,我們將虛空等同於真空的概念,真空,簡單來講就是空無一物,在特定區域內不存在任何的物質與能量,但實際上,整個宇宙中都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真空區域,即使是在物質極為稀薄的宇宙中,也存在著每10立方米一個原子的物質
  • 真空能為什麼是0?普朗克尺度下的真空會是什麼樣?
    量子理論認為「真空不空」,真空看上去空無一物,其實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基於這一點,可以推算出我們身處的時空之中,蘊含的能量應該遠遠超過目前人類有能力觀測到的這部分能量,高達現有觀測值的10420倍。量子理論最早的引路人之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約翰·惠勒(John Wheeler)在1955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他認為,我們所在的時間和空間都不是連續的,它們都不能被無限地分割,只能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 真空不空,真空裡到底有什麼?
    (八卦與銀河系)人類對「真空」的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之外就是虛空。愛因斯坦在用場觀點研究引力現象時,最早認識到空無一物的真空觀念是有問題的
  • 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是真空嗎?真空未必真空,它充滿了反物質
    這種觀點認為,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有很大的真空。有人計算過,如果原子核直徑是1米,那麼電子大約就在原子核100公裡開外的位置上運動。形象地比喻,原子核如果是一個在北京的成年人,那麼遠在天津就有一群小屁孩圍繞著他在運動著。原子核和電子之間就留下來了巨大的真空帶。按照100年前科學家的理解,電子繞原子核是規律地做著圓周運動,這樣才符合牛頓力學。
  • 宇宙真空是什麼狀態?為什麼引力會讓宇宙更空曠?
    真空從我們正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個空間裡什麼東西都不存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真空包裝、真空吸塵器,我們同時也知道我們太空是處於真空的。以前也有人告訴我們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因此它是真空的。那麼真空究竟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 量子理論得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空都間斷不了我們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太空人進入宇宙,需要穿著太空衣,不然就會死亡。常識告訴我們,地球外太空是真空的,沒有空氣,因此,太空人需要穿著有氧氣的生命裝備太空衣。真空是不是什麼都沒有呢?科學界認為,真空只是我們所說沒有空氣而已,嚴格來說,真空裡面還有其他物質在,一些透明,幾乎沒有活動的粒子藏在真空的空間,或者說一個平衡量子態在真空裡。
  • 量子理論得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空都間斷不了我們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太空人進入宇宙,需要穿著太空衣,不然就會死亡。常識告訴我們,地球外太空是真空的,沒有空氣,因此,太空人需要穿著有氧氣的生命裝備太空衣。真空是不是什麼都沒有呢?科學界認為,真空只是我們所說沒有空氣而已,嚴格來說,真空裡面還有其他物質在,一些透明,幾乎沒有活動的粒子藏在真空的空間,或者說一個平衡量子態在真空裡。我們先來看看真空在物理學上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
  • 進入真空:真空有多重?那裡有什麼?
    即使是空無一物的空間,宇宙最遙遠的地方,也有能量。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有真空,也就是我們所了解的任何粒子或場的缺失。然而,真空是有能量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時間與真空是彼此的對偶。對事件的衡量更確定,對能量的把握就更不確定,反之亦然。因此,真空區域的能量不可能為零,因為零是一個精確值。的確,雖然真空中的電場和磁場平均值為零,但它們的平方和——能量,不為零。
  • 真空質心場源:引力還是斥力,取決於真空零點能調節基本態與激發態
    文/樸道玄燈自然中四大基本力在生成物質過程的不同階段,物質以「強力、弱力、電磁力」這三種不同形式的基本力,共同保證了物質的凝聚結合生成,而不會返回能量態,重新融化復歸於虛無的真空中。使物質保持成形始終處於「成、住」的狀態,抵抗拒絕融化返回無形的能量,避免被真空吸收融化消散。
  • 你以為「真空」真是「空」的嗎?霍金因這受到啟發,提出重要結論
    黑洞這個概念在被提出的很長一段時間中,科學家們都認為黑洞就像是這個宇宙中的「吸塵器」,只進不出,任何物質在經過它時,都會被其吞噬,連光都無法逃脫,而且它會伴隨著宇宙一直存在下去。然而,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卻對這個觀念發起了挑戰,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你以為「真空」真是「空」的嗎?霍金因這受到啟發,提出重要結論
    黑洞這個概念在被提出的很長一段時間中,科學家們都認為黑洞就像是這個宇宙中的「吸塵器」,只進不出,任何物質在經過它時,都會被其吞噬,連光都無法逃脫,而且它會伴隨著宇宙一直存在下去。然而,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卻對這個觀念發起了挑戰,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零點漲落無中生有,暗藏能量真空不空
    也就是說,多數人想像的「真空」應該是不存在任何物質、空無一物的空間狀態。因為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被大氣層包圍著的環境中,所以一般公眾理解的「真空」,或者說接近「真空」的程度,是與容器中大氣的多少、氣壓的高低有關的。那麼,如果我們突破了大氣層的限制,去到宇宙空間中,那是不是就身處「真空」中了呢?
  • 宇宙真的是寂靜無聲,完全真空的嗎?科學家的回答令人大感意外
    在地球上,我們人類能能夠聽到一些美輪美奐的聲音,但也不是說聲音就全部聽得到。一旦我們離開地球到達宇宙中,你就會發現宇宙是多麼寂靜無聲!不論是所謂的科幻電影,還是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告訴我們:太空中是無法傳播聲音的。這種說法聽得久了,大家都把它當作默認的事實了,但是從來沒有自己認真思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