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易混概念大匯總

2020-11-24 新東方

  1.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現象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周期的交替現象。而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周年變化的現象。

  2.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為劃分標準,一個回歸年有24個節氣。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90度為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3.氣溫遞減率與地溫遞增率

  前者表示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而逐漸下降的變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後者表示常溫層以下一定深度內,地溫隨深度逐漸增高的變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溫度增高3℃。

  4.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物理變量,指每平方釐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其大小隨緯度、太陽高度和時間而變。而太陽常數是一個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地球大氣上界太陽高度角為90°時的太陽輻射強度。其數值為 8.16焦/釐米2·分。

  5.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候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一種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才是季風氣候。

  6.氣象、天氣與氣候

  氣象是表明大氣特徵的物理狀態和物理現象的總稱。包括氣壓、氣溫、溫度、風、雲、降水等要素。天氣是指短時期某地大氣中的氣象變化情況。它是由各種氣象要素綜合表述的大氣物理狀況。氣候則是指一地區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氣象情況。天氣是多變的,而氣候則較為穩定。

  7.水體與水圈

  水體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存在體,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的不規則的圈層。

  8.徑流與徑流量

  徑流是指大氣降水到達地面以後扣除蒸發量等損耗沿地表、地下運動的水流。徑流量則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某一河流斷面的水量,單位:立方米/秒。

  9.汛期與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時水位上漲的現象。洪水期則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過正常水位達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時期。

  10.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廣義的水資源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則是指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容「水利資源」。水力資源屬於水利資源的範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蘊藏的動能資源。

  11.礦物、礦產與礦床

  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床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於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稱為礦產。有礦不一定就叫礦床,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床。礦產是巖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則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12.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和證據。

  13.斷裂與斷層

  斷層是巖石在斷裂變形階段產生的,只有當巖石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移動時,才能稱斷層。形成斷層,巖石必定斷裂,但巖石產生斷裂,未必一定形成斷層,關鍵在於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

  14.印度洋板塊與印度板塊

  印度洋板塊為全球六大板塊之一,主要以大洋地殼為主,屬於大洋板塊。而印度板塊從屬於印度洋板塊,是它的一個子板塊,為小板塊,由陸殼組成,屬大陸板塊。

  15.風化作用與侵蝕作用

  風化和侵蝕都是對巖石的破壞作用。但風化作用相對侵蝕作用來說是在靜態下比較緩慢地進行的,短時間內不易被人們覺察,而侵蝕是在較明顯的動力作用下進行的,易於察覺。

  16.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

  熱帶雨林分布在終年溼熱的赤道地區,由高大茂密、常綠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群落。熱帶季雨林不連續分布在熱帶雨林外圍乾濕季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由旱季落葉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與雨林相比,外貌有明顯的季相變化,群落組成種類和結構比較簡單。

  17.土壤、土地與土地資源

  土壤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土地比土壤內涵豐富,除土壤外,土地還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巖石和巖石風化物。因此。土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土地資源是對人類利用而言的,指人類在目前和預見到的將來能開發利用的各種類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屬性,又具有土地的社會屬性。

  18.森林覆蓋率與林木蓄積量

  前者是指森林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的佔有情況。後者則指森林面積上生長著的林木的材積總量,是測定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總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

  19.草原、草地與草場

  草原指生長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佔優勢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場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統稱。草地屬於土地資源,而草原、草場屬於生物資源。

  20.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為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能源,屬於自然資源。而二次能源是經過人為加工轉換後得到的另一種形式的能源,不屬於自然資源,如沼氣與人工沼氣、煤與煤氣、核能與核電等都是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的關係。

  21.大農業與小農業

  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通過人工培養和養殖,來獲得農產品的一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其中大農業是指廣義的農業概念,主要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而小農業是指狹義的農業概念,專指種植業(耕作業)。

  22.耕作制度、複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複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複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23.工業分布與工業布局

  工業分布是已形成的工業生產的地區分布。工業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義之外,還有把工業生產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4.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

  前者是未改變定居地的人口移動。如民工流動、旅遊和度假等。後者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在地區之間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變動。二者的區別表現在是否有較長時間變動居住地。

  25.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量

  前者是對汙染物而言,是指環境對汙染物的最大允許量。而後者是對人口而言,指一定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所能養活的人數。

  26.領土、國土與國土資源

  領土和國土都是從國家主權的角度指一國主權管轄的地域空間。但領土是國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權的部分。國土除領土外,還包括國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權利但不具有絕對佔有權的海洋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部分。國土資源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範圍內的一切資源的總和。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國家的全部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口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許多組易混概念辨析
    區別——巖石圈的範圍比地殼層大。 易混概念十二海嶺與海溝 海嶺——是板塊張裂形成,形成在生長邊界,由于洋殼張裂,巖漿湧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兩側迅速冷凝,形成海嶺。
  • 掌握高中生物183個易錯易混知識點,生物拿高分妥妥的!
    高中生物兼具文、理科的雙重特點,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尤其是生物科的理論性很強,大部分內容都是分子角度去認知,比較抽象,對於理科生來說,尤其如此。高三生物的80%學生不及格,最大的原因就是沒匯總,而生物的提分,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匯總易錯易混知識點!反覆磨練易錯易混知識點,徹底掌握好易易混錯點,這樣下次遇到同樣的題,同樣題型就基本掌握了!高中生物的易混易錯知識點的確多,尤其是一些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的同學,考場上容易發蒙。導致失分嚴重。
  • 高中地理30組常見易混概念對比!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內涵和外延比較接近的地理概念。多數學生由於對這類概念沒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定時經常出現模稜兩可、莫衷一是的現象。為幫助學生在複習時能更好地掌握此類概念,現將高中地理中,一些常見的學生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較如下: 1.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天體系統是就天體的運動關係而言的,是指運動著的天體因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所構成的相對獨立和層級不同的系統。
  • 高中地理30組常見易混概念對比,建議收藏!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內涵和外延比較接近的地理概念。多數學生由於對這類概念沒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題時經常出現模稜兩可的現象。為幫助大家在複習時能更好地掌握此類概念,現將高中地理中,一些常見的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較如下: 1.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 高中地理思維導圖匯總,收藏!
    高中地理思維導圖匯總,收藏!2018-10-30 09:30 來源:中教研教育 原標題:高中地理思維導圖匯總
  • 高考地理易混淆40個概念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易混概念六:冬至日與近日點、夏至日與遠日點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為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於橢圓的兩焦點之一。  近日點——每年1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這個位置叫近日點。  遠日點——7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這個位置叫遠日點。
  • 2020高考地理易混淆的40個概念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易混概念六 冬至日與近日點、夏至日與遠日點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為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於橢圓的兩焦點之一。  近日點——每年1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這個位置叫近日點。  遠日點——7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這個位置叫遠日點。
  • 高中地理,常用計算公式大盤點,高中滿分特輯!
    學好高中地理需要高中生具備一定的理科思維,地理中的計算題每年都是以中等偏上的壓軸題的形式出現。學會了這部分的題等於掃平了高考地理難的難題。高考地理計算題匯總:時區、區時、地方時、太陽高度角、日出日落時刻、正午太陽高度、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極晝極夜的範圍、某地晝長、某地夜長、晝長夜長、兩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比例尺、實際距離、外流區降水量淨流量和蒸發量、耕作制度、耕地比重、人口密度、人口耕地密度、人口增長率、城市人口比重、人口計算公式、人口總負擔係數、性別比、
  • 教育學易混知識點五梳理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一、考情分析在陝西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學部分的內容會考查到很多概念本身的特點和人物對應其地位、著作、觀點等。因此,了解清楚易混知識點本身且能做到充分理解和靈活運用非常重要。
  • 高中地理各種氣候類型分布圖匯總!
    高中地理各種氣候類型分布圖匯總!
  •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今天,學習有途網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希望對大家有用。更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盡情關注學習有途網!1.天體與天體系統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 >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
    高中地理知識點:易混淆概念整理今天,學習有途網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希望對大家有用。更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盡情關注學習有途網!1.天體與天體系統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 高中地理:高考要理清的十大概念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知識與概念,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盤點與學習一下,高中地理必須理清的十大概念! 1、時間、時刻、時段、時區、區時和地方時: 時間即時段又叫時間間隔,指時間的久暫,通常是用開始和終了的時刻來表示;時刻是指時間的遲早即時段圖像中的某一點,時刻因適用經度的不同分地 方時和標準時(區時);地方時是地球自轉的效應,為克服其在使用中的諸多不便,人類建立了時區和區時的概念,前者指空間,後者指時刻。
  • 【地理概念】風化作用的相關概念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全網最全高中九大科思維導圖匯總,高中三年都適用
    由於篇幅原因,每科只截取部分,全套電子版可以關注,私信我「導圖」分享給大家下面是高中語文的思維導圖高中各科學習具有知識量大、理論性強、系統性強、綜合性強以及能力要求高五個方面的特點。然而,知識點是零亂的,不利於記憶和掌握。只有把它們串起來,形成一個體系,才有助於快速高效掌握知識。
  • 高考地理| 高中地理學考知識點大匯總
    原標題:高考地理| 高中地理學考知識點大匯總 ▐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 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恆星系統)——地月系 (1) 環境汙染:水、大氣(光化學煙霧、臭氧空洞、酸雨、氣候變化)、土、固體廢棄物、噪聲、放射性物質、海洋汙染 (2) 生態破壞:荒漠化、鹽鹼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環境破壞(森林、溼地) 3.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基本原則 (1)概念
  • 陝西省高中匯總之銅川市高中匯總情況
    上期為大家分享陝西省寶雞市高中匯總情況!這期繼續陝西省銅川市高中匯總情況:陝西省銅川市高中匯總名單:1、陝西省銅川市景豐中學2、陝西省銅川礦務局第一中學3、陝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4、陝西省銅川市鴨口礦中學
  • 初中三年,數學定理、公式、概念,大匯總!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都是正常的,到了高中這種現象會變得更加明顯,在那個時候就會經常出現不少同學連及格都困難的情況,而這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還是同學們的基礎水平不過關該記的公式定理沒有記住或是記混淆了,一遇到相關的難題就是兩眼一抹黑,再加上數學又是一門由簡入深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串聯的知識,如果上節課沒聽講的話,這節課有可能就聽不懂,而這節課又不聽的話,下節課就更別想聽懂了,長此以往,欠下的債會越拉越多
  • 高中地理:世界各大洲特點、等溫線知識點及必須理清的十大概念
    地理作為文科中的「理科」,知識點多,易混淆,一直都是各種文科生難以攻克的難關!同學們會發現很多名稱相近、名字內容差不多的概念,會讓人傻傻分不清。由於同學對概念沒有真正地弄清楚,理明白,導致高考出現丟分現象。社長給同學們整理了高中地理必須理清的十大概念,和世界各大洲特點、等溫線知識點,同學們可以慢慢看。高考一定會出的。家有文科生的家長也可以轉發給孩子,增強記憶。
  •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完勝法寶:大題萬能模板
    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