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導致*器官感覺的失靈,如嗅覺、味覺等,患者用藥一定要慎重,專家研究表明一些常見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以下是詳細情況。
有些長期用藥的患者,如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或使用ACEI的高血壓患者反映,他們的嘴裡總有異味,吃什麼都不香,其實這是藥物引起的味覺異常。
據統計,有近1/3的病人味覺障礙是由藥物引起的。藥源性味覺障礙雖可能發生在用藥早期,但多數是在長期用藥後緩慢出現的,其中絕大部分病人使用過2~3種以上藥物。一般在長期使用某種藥物後出現,如對進餐無興趣、吃不出飯菜香味、過去喜歡吃的東西不願再吃、別人說菜鹹而自己感到淡、對具體味道難以判斷、口中常出現莫名其妙的金屬味、口腔發乾等。
藥物造成的味覺障礙可分為:
1.味覺喪失(又稱失味症):對酸、甜、苦、鹹味中的至少一種感覺不到。
2.味覺減退:由於味覺閾值升高,致使感受味道的能力降低。
3.味覺倒錯:味覺功能改變(如總感覺嘴裡有明顯的甜味、苦味或金屬味等)。
4.味覺異常:嘴裡有異味甚至是令人討厭的味道。
引起味覺障礙的常見藥物:
鎮靜催眠藥:Triazolam、氟硝西泮、氟西泮
消炎鎮痛藥:布洛芬、雙氯滅痛、消炎痛
抗震顫麻痺藥:賽利吉林(優麥克斯)、左旋多巴等
抗抑鬱藥:三環類抗抑鬱藥中的阿米替林、丙咪嗪;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氟甲沙明
抗心律失常藥:乙胺碘呋酮、慢心律等
利尿藥:速尿
抗高血壓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2拮抗劑,如氯沙坦等;各種鈣拮抗劑,如心痛定等
抗高血脂藥物:他汀類,如辛伐他汀
抗潰瘍藥:奧美拉唑
抗甲狀腺藥: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
抗類風溼藥:D-青黴胺
降糖藥:拜唐蘋
抗生素:阿莫西林 克林黴素、阿奇黴素、諾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抗真菌藥:伊康唑、氟康唑等
抗病毒藥:無環鳥苷
另外還有各種抗癌藥、抗愛滋病藥、抗高尿酸血症藥。
味覺異常的應對
藥物可以通過多種機制引起味覺障礙,其中,鋅在這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認為,有些藥物與體內的鋅結合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從體內排出,就直接導致了體內鋅的缺乏。據一份報告的估計,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的患者中約有一半是由於體內金屬鋅的減少所致。對味覺的影響,多數藥物在停藥後,可以很快恢復正常。僅有少數藥物在停藥後,要持續數周甚至數月。極個別藥物(如ACEI類藥物),對味覺的影響可能是永久性的。
補充鋅(25~100mg/每天)可以有效治療因鋅缺乏導致的味覺障礙。還可多食含鋅量高的食物,如牡蠣、豬血、豬肝、肉類、芝麻、松蘑、黃豆等。通常補鋅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見效。此外,對於藥物引起的味覺障礙,也可以試著減小藥物劑量或改用同類的其他藥物,如卡託普利改為依那普利或許有效。
口乾症病人可以給予人工唾液、口服匹羅卡品(10~15mg)或吸些薄荷氣體,還可以試著使用口香糖、潤喉片等改善口乾或味覺障礙的症狀。
以上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患者用藥一定要慎重,不明白之處要及時諮詢醫生,聽取專家的建議,以免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