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2020-12-04 中國網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

1快餐飲食讓鋅攝入不足

個案:一位大三女生最近發現自己不易區分酸味與苦味了,到醫院就診,發現酸覺和苦覺高度異常。

近些年,隨著快餐飲食方式的普及,我國的味覺異常者日趨增多。其症狀是不知道吃的食物原本的味道,不管什麼食物都只感覺甜味,什麼食物也不吃時口中也發苦,舌頭還有一股火辣的感覺。

如果了解一下這種患者的飲食方式,他們幾乎都有偏食,或過多地食用快餐或方便麵的經歷,因此被命名為「快餐症候群」。

個案那位大三女生在學習之餘還擔任家庭教師,其生活節奏十分緊張。每次授課前因無充裕時間用餐,只得吃漢堡包和炸土豆片、飲咖啡來充飢,天長日久味覺就失常了。

為什麼過多攝取快餐食品會引起味覺異常?這是因為快餐食品普遍存在「鋅供給量不足、鋅吸收不良」的問題。

通常成人每天需要的鋅,男性為5毫克,女性是.5毫克,如果飲食合理,營養平衡,則不用擔心鋅的不足。若搭配不合理,就可導致鋅的供給不足。

以雞肉漢堡為例,每100克漢堡中鋅含量僅為0.52毫克,而100克薯片中則為1.74毫克,能從漢堡加薯片中攝取的鋅非常有限。

有的快餐食品還添加了多種食品添加劑,如在香腸、乾酪、罐頭、調味汁、冰淇淋、清涼飲料等食品中,常含有食品添加劑——聚偏磷酸鈉,還有甲基纖維素等。這些食品添加劑由十二指腸吸收進入人體後,會造成體內鋅元素的丟失,從而引起體內缺鋅。

2缺鋅降低了味覺靈敏度

缺鋅為何會導致味覺異常?

我們每一個人的味覺,都來自於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味蕾」,所以目前將美食美味喻作「舌尖」上的美食。

舌面上的味蕾,能感受到口腔內各種化學刺激,當食物中的呈味物質與味蕾接觸,味蕾裡的細胞纖毛就把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皮質中樞,於是便產生了味覺。

舌頭上的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得藉助一種叫做味覺素的含鋅的唾液蛋白。味覺素也是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營養因子,缺鋅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結構與代謝產生異常,出現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容易脫落,結果掩蓋和阻塞了味蕾小孔,造成味覺不靈敏。

此外,缺鋅還會影響與核酸及蛋白質代謝相關的多種含鋅酶的活性,對味蕾的結構與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降低了味覺靈敏度。

因飲食引起的味覺異常,不是很快就表現出來的,而是在本人沒有察覺之中慢慢出現的,所以,一般不太引起人們的重視。待到覺察時仍不以為然,往往錯過了早期治療的大好時機,最後留下終生的殘疾。個案中的大三女生幸好出現症狀的時間還不算長,及時糾正飲食方式,味覺便恢復了。

3老人孩子是缺鋅高危人群

經常聽老人念叨,「上了歲數吃啥都不香」,這其實與老人味覺減退有關。

老人為何會是味覺異常的高危人群?

一則年歲大了,會引起生理上的味覺減退。

女性45歲、男性50歲以後,約有2/的味蕾會逐漸萎縮,而且年齡越大,味覺功能減退越嚴重。

味蕾萎縮後,便難以感受到食物的味道,有的會對飲食失去興趣,導致營養不良,其中包括鋅攝入的不足。

再則,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較差,也是造成缺鋅的原因。

國內一項對600餘名老年人的鋅營養狀態的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的血清鋅水平明顯低於青年人,鋅攝入量也未能達到推薦的供給量標準(每天15毫克)。

相關焦點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  1快餐飲食讓鋅攝入不足  個案:一位大三女生最近發現自己不易區分酸味與苦味了,到醫院就診,發現酸覺和苦覺高度異常。
  • 哪些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導致*器官感覺的失靈,如嗅覺、味覺等,患者用藥一定要慎重,專家研究表明一些常見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以下是詳細情況。有些長期用藥的患者,如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或使用ACEI的高血壓患者反映,他們的嘴裡總有異味,吃什麼都不香,其實這是藥物引起的味覺異常。
  • 味覺異常是怎麼回事?
    味覺異常是指人的主觀味覺與正常人有差異。表現為味覺增強:如口苦、口甜等;或者味覺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如口淡、無味。味覺異常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症狀,與局部和全身因素密切相關。引起味覺異常的原因也很多:1.物理性損傷因素 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寶寶缺鋅的表現和症狀 小孩缺鋅有什麼症狀 缺鋅吃什麼補得最快
    在兒保科,經常有家長提問 「孩子反應慢是不是缺鋅了?」「孩子食慾差,不愛吃東西,是不是缺鋅?」……家長們對於寶寶缺鋅的表現和症狀大都來自於道聽途說,沒有全面的認識。今天就來系統談談小孩缺鋅有什麼症狀,以及各位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缺鋅吃什麼補得最快? 小孩缺鋅有什麼症狀?
  • 癌症患者味覺異常,白糖能吃出苦味,該怎麼辦?
    接受化療或者其他藥物治療的腫瘤患者會發生味覺、嗅覺方面的改變,一般被認為與化療藥物的毒性相關。儘管化療的目的在於作用於快速分化的腫瘤細胞,但體內其他一些快速分化的細胞(例如腸黏膜細胞)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損傷。味覺和嗅覺的接收細胞都屬於快速繁殖的細胞,因此對化療的毒性效應均高度敏感。
  • 味覺異常口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的舌頭是有著酸甜苦辣的味覺的,吃東西有著明確的味覺才能夠保證我們吃嘛嘛香。但是有時候,一些人常常會出現味覺異常,口苦的現象,這就會使得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不會存在一些享受的感覺。那麼味覺異常口苦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尋醫問藥就來為大家介紹味覺異常口苦的原因。
  • [中醫]味覺有異常 從臟腑找原因
    以下就是幾種味覺異常現象。  口苦:這是最常見的味覺異常,患者覺得口中有明顯的苦味,並伴有口乾舌燥,兩脅脹痛,小便短黃等症狀,多見於中醫辨證為肝膽溼熱。臨床上,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尿道炎等肝膽溼熱型的患者常常覺得口苦,服用車前草、金錢草、綿茵陳等清熱利溼、疏肝洩膽的中藥,口苦的症狀很快就獲得改善。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嬰兒有10000 個味蕾,成人幾千個,味蕾數量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對味道的敏感度也降低。這也是為什麼你總覺得現在的食物沒有小時候好吃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不只是因為現在的食物都變了,而是因為你的味蕾越來越少了!所以作為一個吃貨來說,你可知味蕾是何其重要!一個吃貨失去味蕾的感覺,就跟失明一樣,你還說研究味覺這個問題不重要嗎?
  • 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
    舌頭沒有味覺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症狀,下面為您準備了舌頭沒有味覺的原因的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1.物理性損傷因素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吃太胖會失去味覺?細思極恐!
    近日據外媒報導,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教授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肥胖與味覺反應減弱有關。人們知道味覺會隨著肥胖而改變,但對潛在的神經變化卻知之甚少。賓漢姆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帕特麗夏·迪洛倫佐(Patricia Di Lorenzo)說:「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對肥胖對味覺的影響知之甚少,因為食物的味道是決定我們選擇吃什麼的一個重要因素。」
  • 吃冰淇淋時舌頭哪個部位感覺最甜?——淺談味覺
    吃東西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同味道的東西,我們的舌頭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喝很苦的藥時,我們會覺得藥到舌根的時候感覺異常的苦,甚至會引起乾嘔,且舌根的苦味很久才消失;被酸到時,我們會感覺舌頭兩側異常敏感甚至會被酸得蜷起來。可見,我們舌頭的不同部位對味道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的調查顯示,在吃的問題上,36.2%的人最重視口味這一項。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味蕾的感受細胞也稱味覺細胞,每一個味蕾中大約含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個味覺細胞,味覺細胞在人們感受味道的時候起很重要的作用。在人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會刺激味覺細胞,興奮的味覺神經將這種感受傳入神經中樞,產生味覺。
  • 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德國的科學家在著名的弗勞恩霍夫物理研究所內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飛機餐之所以難吃,是因為人進入高空後,味覺的感知度下降了。如此說來,是我們的味覺在高空罷工了。那麼,味覺為何要罷工呢?   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德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進入高空之後,人的味覺變遲鈍了。
  • 【小福說】孩子的味覺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實驗發現,出生第2天的嬰兒就有味覺能力,1個月之中已經能夠分辨出香、甜、檸檬汁和奎寧等味道。如果給孩子吃一些甜的食物,孩子會表現地非常高興,同時開心地吸吮起來,如果吃到鹹、酸或苦味的時候就會表現地非常不開心,會通過噘嘴和不規則的呼吸來拒絕。4-5個月的寶寶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已很敏感。
  • 原來吃辣不是享受 而是因刺激味覺神經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中國人非常喜歡吃辣!而且麻辣燙也是許多年輕人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之一。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味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質。味覺是進食時進行自我保護的最後一道屏障,告訴我們哪些東西有營養,哪些東西不健康。最基本的味覺有甜、酸、苦、鹹四種,我們平常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種味覺混合的結果。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生活中,我們常把「酸甜苦辣鹹」放在一起,作為我們從食物中能品嘗出來的基本味道。可是你知道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 味覺改變警惕疾病徵兆
    味蕾辨別酸、甜、苦、鹹   人的味覺是可以有變化的。有老年人「食之無味」的漸進式變化,也有突變性的改變。用醫學術語表示,就叫做「味覺減退」、「味覺喪失」、「味覺錯亂」。食物入口,味蕾就將味覺信號通過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三叉神經等傳遞到大腦皮層的味覺區,人就能感覺出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了。可見,這條「通路」的任何一環出了毛病,都會影響到味覺。    「警報解除」食之有味   味覺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環境、精神因素以及其他感官的影響。
  • 「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Hanig 給出的圖表,只是每種味道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相對靈敏度,並沒有與其他味覺做對比。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也認為這種敏感度差異是微小的,他更沒有提出過任何味覺分區的概念。 而且,當年味覺科學才剛剛起步,這並非是一個明確的科學結論。
  • 辣味並不是味覺!你知道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嗎?
    味覺是我們感知愛與美好的重要方式。但是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卻不是為了享受美味。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可沒有挑食的權利,他們無法根據經驗來進食,必須不斷地嘗試每一種看起來可以吃的東西。在這充滿危險和死亡的過程中,人類進化出了可以判別食物營養價值和有害程度的功能——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