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味覺異常,白糖能吃出苦味,該怎麼辦?

2020-12-05 騰訊網

接受化療或者其他藥物治療的腫瘤患者會發生味覺、嗅覺方面的改變,一般被認為與化療藥物的毒性相關。儘管化療的目的在於作用於快速分化的腫瘤細胞,但體內其他一些快速分化的細胞(例如腸黏膜細胞)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損傷。味覺和嗅覺的接收細胞都屬於快速繁殖的細胞,因此對化療的毒性效應均高度敏感。腫瘤患者化療相關性味覺改變的發生率為38%-84%。由於味覺改變並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往往不被醫護人員重視,但會給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交往造成嚴重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

味覺上起正常時候有些患者對甜味或者鹹味更加敏感,有些人則會覺得什麼都是苦的,或者有其他的怪味,還有些腫瘤患者會覺得食物有金屬味,或者完全嘗不出味道。嗅覺上,有些患者對氣味更敏感,例如更受不了油煙的味道或者某些香味。這個時候在食物中加入一種或幾種調味品改變食物的味道或許會讓患者覺得更容易接受,或者使用一些方法可以避免一些不好的味道的產生。

味覺或嗅覺異常的飲食調理

1、避免使用金屬的勺子、碗、筷等餐具,可以選擇陶瓷、玻璃或者塑料(食品級)的餐具,使用木質的筷子。

2、患者覺得食物太鹹或太苦可以加入糖或甜味劑來調味,如果覺得某種食物太甜則可以加入酸的調味料(醋、檸檬汁等)和鹽來調味。

3、餐後可以用檸檬糖、薄荷糖或者口香糖來去除口部不適的味道,也可用檸檬或薄荷味的漱口水漱口。如果有血糖高或者口乾的症狀,建議選擇木糖醇的糖果。

4、儘量減少食用甜味劑的食物,選擇含天然味道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選擇酸甜口味的水果,比如蘋果、橘子、葡萄、獼猴桃、草莓等。

5、用酸的調味品為食物增加風味兒,如醋、檸檬汁、番茄醬、番茄汁、橘子、菠蘿等,但是如果有口腔潰瘍的患者最好避免這些酸味的食物。

6、如果覺得全脂牛奶的奶味比較重可以嘗試脫脂牛奶、脫脂酸奶等。

7、如果覺得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的味道奇怪,可以嘗試其他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雞肉、鴨肉等禽肉類、魚肉、蛋類、豆製品、乳製品等。也可以將肉類醃製後食用。

8、嘗試一些平時不常使用的調味品,如洋蔥、大蔥、大蒜、辣椒粉、咖喱粉、胡椒粉、芥末、燒烤醬、番茄醬、檸檬汁、油醋汁、柚子汁、薄荷葉等。

9、如果因為不喜歡水果散發出的味道或者覺得水果太甜或太酸,可以將水果加入到酸奶或冰淇淋中食用。有些水果如哈密瓜、葡萄、橙子、西瓜等冷藏後食用會讓患者覺得味道更好一些。

10、吃東西前要漱口,可用小蘇打水和鹽製成的漱口水(1茶匙小蘇打和1茶匙鹽加入到1升水中製成,使用前要搖勻)漱口,餐後也建議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11、在通風較好、遠離廚房的地方進餐。房屋中儘量不要使用空氣清新劑、薰香等,如果對食物的味道比較敏感,液體食物或飲料可以給碗或杯子加蓋後用吸管食用。將食物放置室溫或者冷藏後食用會減少食物散發的味道。

12、一些補充劑有可能對味覺改變有幫助,如穀氨醯胺、鋅和維生素D,建議諮詢臨床營養師獲得相關建議。

推薦食譜:酸奶水果撈

用料:草莓、芒果、奇異果、香蕉、酸奶

步驟:

1、準備水果:水果洗淨,草莓去蒂、芒果去皮去核、奇異果去皮、香蕉剝皮,所有水果切小塊。

2、找一個大碗,按照一層酸奶一層水果的順序,重複三次即可做成。

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  1快餐飲食讓鋅攝入不足  個案:一位大三女生最近發現自己不易區分酸味與苦味了,到醫院就診,發現酸覺和苦覺高度異常。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1快餐飲食讓鋅攝入不足個案:一位大三女生最近發現自己不易區分酸味與苦味了,到醫院就診,發現酸覺和苦覺高度異常。近些年,隨著快餐飲食方式的普及,我國的味覺異常者日趨增多。其症狀是不知道吃的食物原本的味道,不管什麼食物都只感覺甜味,什麼食物也不吃時口中也發苦,舌頭還有一股火辣的感覺。
  • 哪些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導致*器官感覺的失靈,如嗅覺、味覺等,患者用藥一定要慎重,專家研究表明一些常見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以下是詳細情況。有些長期用藥的患者,如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或使用ACEI的高血壓患者反映,他們的嘴裡總有異味,吃什麼都不香,其實這是藥物引起的味覺異常。
  • [中醫]味覺有異常 從臟腑找原因
    以下就是幾種味覺異常現象。  口苦:這是最常見的味覺異常,患者覺得口中有明顯的苦味,並伴有口乾舌燥,兩脅脹痛,小便短黃等症狀,多見於中醫辨證為肝膽溼熱。臨床上,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尿道炎等肝膽溼熱型的患者常常覺得口苦,服用車前草、金錢草、綿茵陳等清熱利溼、疏肝洩膽的中藥,口苦的症狀很快就獲得改善。
  • 味覺異常口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的舌頭是有著酸甜苦辣的味覺的,吃東西有著明確的味覺才能夠保證我們吃嘛嘛香。但是有時候,一些人常常會出現味覺異常,口苦的現象,這就會使得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不會存在一些享受的感覺。那麼味覺異常口苦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尋醫問藥就來為大家介紹味覺異常口苦的原因。
  • 舌尖嘗甜味、舌根品苦味?「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例如最典型的,我們每個人對苦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同樣的苦味物質苯基硫脲(PTC),就有約28%的人嘗不出苦味,65%的人能嘗得出。 後來科學家也發現,這是由一個叫TAS2R38的基因*決定的,在人類的7號染色體上。
  • 吃冰淇淋時舌頭哪個部位感覺最甜?——淺談味覺
    吃東西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同味道的東西,我們的舌頭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喝很苦的藥時,我們會覺得藥到舌根的時候感覺異常的苦,甚至會引起乾嘔,且舌根的苦味很久才消失;被酸到時,我們會感覺舌頭兩側異常敏感甚至會被酸得蜷起來。可見,我們舌頭的不同部位對味道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
  • 辣味並不是味覺!你知道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嗎?
    味覺是我們感知愛與美好的重要方式。但是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卻不是為了享受美味。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可沒有挑食的權利,他們無法根據經驗來進食,必須不斷地嘗試每一種看起來可以吃的東西。在這充滿危險和死亡的過程中,人類進化出了可以判別食物營養價值和有害程度的功能——味覺。
  • 味覺異常是怎麼回事?
    味覺異常是指人的主觀味覺與正常人有差異。表現為味覺增強:如口苦、口甜等;或者味覺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如口淡、無味。味覺異常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症狀,與局部和全身因素密切相關。引起味覺異常的原因也很多:1.物理性損傷因素 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進補正當時,癌症患者能吃海參嗎?|免疫功能|海參|癌症|皂苷|細胞|...
    冬季進補正當,癌症患者尤其需要食補。那麼,一直被譽為抗癌佳品的海參,癌症患者究竟還能不能吃?海參究竟有沒有抗癌作用?01海參能抗癌嗎?2017年,美國暢銷書《癌症:突破常規》的作者蒂姆·博林傑(Tym.Bollinger)在接受專訪時介紹了一個重大發現:吃海參可以治療癌症。這位專家將海參稱為「癌症殺手」,其理由是海參不僅能直接殺死癌細胞,還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減輕化療的副作用,可以對癌症形成「雙面夾擊」。海參真的有如此功效嗎?
  • 如果味覺也能被模擬,你還會吃鹽嗎?
    人們喜歡吃鹽,因為鹹味能讓食物更美味。這是一個口味清淡的廣東人不會否認的事實。但是攝入過多的鹽對人體有害。僅在美國,就有約 30% 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他們需要減少鈉的攝入量,但要說服他們吃得清淡點也絕非易事。如果餐具能帶來鹹味呢?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在四種基本味覺中,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對苦味的感覺最慢;但就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苦味比其他味覺都敏感,更容易被覺察。產生這四種味覺的物質結構為: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而味覺的分布區主要有舌頭中間、舌根、舌尖和舌兩側。味蕾:口腔內感受味覺主要靠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經末梢,成人有幾千個味蕾。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味比較敏感。
  • JNS:人類味覺閾限是否具有可塑性?情緒和味覺間有何聯繫?
    重度抑鬱患者對所有味覺的感受性都會降低(尤其是甜味),躁狂患者對苦味的感受性會降低,等等。根據抑鬱的單胺類假說,抑鬱發作是因為體內的單胺類物質(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血清素serotonin(5-HT)等)減少,依據該理論研發的抗抑鬱藥也能改善患者的味覺狀況。因此可以假設,單胺類物質能夠調控人類的味覺閾限。
  • 奶粉有苦味?不愛吃怎麼辦?那是「水解蛋白、胺基酸」的味道!
    天然的食物蛋白質(如乳蛋白、大豆蛋白等)是無味的,一方面是因為它的疏水性基團大多被包裹在分子內部,無法與味蕾接觸;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分子量太大,分子構型複雜,使其在空間上不易接近於味蕾上的味覺接受器,因而不呈現任何滋味。但隨著蛋白質水解的進行,在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多肽的過程中,會露出其疏水性胺基酸殘基,此類胺基酸殘基刺激味蕾,即產生苦味。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人之所以能感受到味道,是因為我們的舌頭上長了一種探測器叫做味蕾,味蕾會將不同物質的化學能轉化為神經能,然後通過舌咽神經傳遞到大腦中央後回,大腦進行分析定位,最後告訴我們是什麼味道。這真是一個精密的過程。舌頭表面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味道,舌尖對應甜,舌邊前部對鹹、舌邊後部對酸、舌根對苦最敏感。
  • 帶苦味的葫蘆科植物不要吃,當心脫髮!
    如果南瓜或西葫蘆會使人掉頭髮的話,你還敢吃嗎?根據最近的一項案例研究,兩名女性在吃了兩種苦味的南瓜之後,她們就患了脫髮症。人們在過去從未發現過這種現象。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皮膚科》期刊上。這些植物的祖先進化出了這種化學物質,來阻止食草動物把它們吞下去,但顯然,有些人不知道這個信息。對於喜愛苦味(或者沒有注意到苦味)的人,他們很可能在湯或其他菜品中添加這些葫蘆科蔬菜。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或者被別人家的傳粉者授粉,那麼葫蘆素的濃度就會非常高。不幸的是,葫蘆素不僅僅會傷害你的味蕾,而且很小的劑量就會造成毒性。
  • 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嗅覺味覺改變,專家稱大多患者嗅覺味覺能...
    近期,在北京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相繼出現非典型症狀,其中33人出現嗅覺改變,21人出現味覺改變。不少人擔心,嗅覺、味覺的改變,是否會成為患者無法被根治的「後遺症」?縱觀全球疫情,國外確診患者有不少出現嗅覺味覺喪失的個例。那麼,嗅覺、味覺喪失對於中國的確診患者來說,是最近才出現的症狀嗎?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味蕾的感受細胞也稱味覺細胞,每一個味蕾中大約含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個味覺細胞,味覺細胞在人們感受味道的時候起很重要的作用。在人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會刺激味覺細胞,興奮的味覺神經將這種感受傳入神經中樞,產生味覺。
  • 原來吃辣不是享受 而是因刺激味覺神經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中國人非常喜歡吃辣!而且麻辣燙也是許多年輕人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之一。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味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質。味覺是進食時進行自我保護的最後一道屏障,告訴我們哪些東西有營養,哪些東西不健康。最基本的味覺有甜、酸、苦、鹹四種,我們平常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種味覺混合的結果。舌面的不同部位對這四種基本味覺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對甜、舌邊前部對鹹、舌邊後部對酸、舌根對苦最敏感。
  • 除了舌頭,全身各處竟然都有「味覺」!
    除絲狀乳突外,其他3種乳突表面分布著味蕾,這些長得像洋蔥似的味蕾,就是我們能嘗出味道的關鍵。wikipedia 丨 味蕾味覺是通過味蕾裡的味覺細胞產生的,一些特殊的分子溶於水後,與細胞內的味覺受體結合,引發神經衝動,衝動沿著神經纖維,一路傳到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這時人就感受到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