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2021-01-15 丘北雲泰食品


《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的調查顯示,在吃的問題上,36.2%的人最重視口味這一項。而在口味方面,中國人舌尖最愛「辣」。雜誌近三次發布的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甜一直緊隨其後,接下來則是鹹和酸,苦則排名最後。但是,與其它四種不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

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四種基本味覺


從味覺的生理角度分類,傳統上認為味覺由四種基本味道組成:甜、鹹、酸、苦,他們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產生的。在四種基本味覺中,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對苦味的感覺最慢;但就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苦味比其他味覺都敏感,更容易被覺察。

產生這四種味覺的物質結構為: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


味覺的生理基礎

味覺的產生:呈味物質刺激口腔內的味覺感受體,然後通過一個收集和傳遞信息的神經感覺系統傳導到大腦的味覺中樞,最後通過大腦的綜合神經中樞系統的分析,從而產生味覺。不同的味覺產生有不同的味覺感受體,味覺感受體與呈味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味覺的傳導:舌前2/3味覺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經面神經之鼓索傳遞;舌後1/3的味覺由舌咽神經傳遞;舌後1/3的中部和軟顎,咽和會厭味覺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由迷走神經傳遞。而味覺的分布區主要有舌頭中間、舌根、舌尖和舌兩側。


味蕾:口腔內感受味覺主要靠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經末梢,成人有幾千個味蕾。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味比較敏感。


準確來說,辣味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刺激,就像把切好的辣椒放在眼睛旁邊會感覺到刺激,切洋蔥的時候感到眼睛很辣一樣,就是因為辣是一種刺激。它其實屬於人體的自我保護機能,在嬰幼兒時期,辣的食品會被當成一種有害的物質被排斥,這也是成人吃辣過度後,上吐下瀉的原因。


感覺辣的原理

辣所引起的熱感是通過激活神經中的TRPV1和TRPA1兩個通道引起的。從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素,以及從黑胡椒中提取出的胡椒鹼,是兩種主要的能引起辣味的來源。來自辣椒、胡椒、姜等的辣味是世界各地美食中的一種必要元素,例如衣索比亞料理、匈牙利料理、墨西哥料理、韓式料理、泰國菜及中國的川菜等。


如果口腔組織有損傷或者過敏,則乙醇會給人不僅僅造成熱感,還會讓人感到痛楚。因口腔癌症而接受放射治療的病患在飲酒時也能感受到這種痛楚感。


辣不是味覺的原因

辣這種感覺在技術上並不認為是一種味道,因為它是通過與化學感受器細胞鎖鏈神經無關的另一組神經傳遞到大腦的。雖然在此時味覺神經也會被激活,但辣味中引起的灼熱感實際是舌頭上感受熱量和痛楚的那組神經受到刺激所引起的。身體多數暴露的黏膜組織例如鼻腔、指甲縫以及傷口,儘管沒有任何味覺感受器,也可以通過暴露在相同的熱感配體下得到類似的熱感。


澀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某些食物,如含有單寧或草酸鈣的未熟水果,會在口腔黏膜或者牙齒上引起一種微苦或者粗糙的感覺。


清涼

某些物質可以激活冷感三叉神經感受器,人們可以通過諸如綠薄荷、薄荷醇、乙醇或者樟腦來獲得這種清涼的體驗。這其實是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激活了神經中的TRPM8離子通道,因此引發了冷感。不像某些代糖所描述的那樣,這些物質並非真的使得溫度下降,而只是一種被誘發的幻覺而已。


油膩

研究表示可能存在一種稱為CD36感受器的味覺感受器,能對脂肪酸產生反應。這一發現對更好地理解人們對油類食物的各種行為提供了依據。


醇厚

某些日本研究員稱呼那種,由標準胺基酸中含有乙醇基和硫醇基的胺基酸所引起的持久不斷、滿口溢香的感覺為醇厚。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表示,現代生活的壓力,使味覺變得遲鈍。當人們在對很多東西抱怨沒味道時,諸如辣這樣的刺激性口味就成了必然追求。而這種「重口味」是可以改變的,堅持25天就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先從麻辣降到中辣,再到微辣,堅持微辣水平,就會對身體利大於弊。通常堅持4個星期,口味就會慢慢變輕,堅持3個月到半年,就能達到持久性的改變。如果能做到,會大大降低「三高」等慢性病的發病率。


古人早就注意到過食「膏粱厚味」的害處。明朝養生保健專書《修齡要旨》中有一首歌訣:「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口味清淡才能體會食材的味道,必然好過用外界的刺激填補內心。


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西英俊:


嚴格來講,「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身體灼燒的刺激感。這種刺激感所帶來的痛,會促使身體分泌大量內啡肽(一種化學物質),讓人產生愉悅感。


服務號二維碼


淘寶店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Erin知味編輯生活中,我們常把「酸甜苦辣鹹」放在一起,作為我們從食物中能品嘗出來的基本味道。可是你知道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人的味蕾能夠感受到的味道是有限的,通常按照學界公認的標準,一共有酸甜苦辣鮮五種,每種基本味覺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能感受其刺激的感應器,其中「鮮味」直到2002年才通過發現和確定能夠專門識別胺基酸的感受細胞而被確認為是一種基本味覺。以後知味再專門寫文章來講一講關於「鮮味」的問題。而「辣」的感受的產生機制,與上面五種基本味道味覺產生機制,完全不同。
  • 白酒的辣並非是味覺上的辣,它居然一種痛覺
    同樣的度數,有可能在味覺上呈現的則是微甘,也有可能是辣。因此白酒度數跟酒的辣味沒有關係。一般來說,酒分酸、甜、辣這三種味道。按理來說,在調味過後的酒,不會出現辣味才對。是不是辣喉的酒都不是好酒呢?酒的好壞,還真的不能根據辣不辣喉來判斷。
  • 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喜吃辣的人愛冒險
    在「國人最偏愛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始終居首。然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強烈刺激性,使人產生灼燒感,就是所謂的「辣味」。既然辣椒帶來的是疼痛,為什麼人們卻樂此不疲呢?根據相關研究,這也許和良性自虐有關。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酸甜苦辣鹹,辣到底是味覺還是痛覺?
    味覺地圖來自網圖在說辣是什麼的時候先說說這張味覺地圖,按照地圖所示:每個舌頭對應的地方都有與之對應的5覺,但唯一和國內的:酸、甜、苦、辣、鹹5覺有異議的是辣換成了甜。那麼辣到底是不是味覺?我們是否能從味覺地圖看出來?先說說這張地圖,從1904年哈尼格發明到1942年著名的哈佛大學心理歷史學家愛德溫·波林,利用哈尼格的原始數據計算出了不同敏感水平的真實數量,再到一些科學家卻利用這些數據繪製了一幅舌頭味覺地圖,現代舌頭地圖就這樣誕生了。
  • 辣並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無辣不歡的人就是「痛並快樂著」
    若是將這句詩移植到西南地區,或許就會變成「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辣」了。辣椒擁有著奇妙的魔力:常吃辣的人,越吃越上癮;不吃辣的人,見了辣椒就繞道走。人們為什麼會喜歡吃辣?辣椒又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看似是「自虐」的吃辣,為何讓人如痴如醉?
  • 辣不是味道而是一種痛覺!你知道嗎
    隨著川味美食名聲鶴起,麻辣美食越來越普及且受到大家的歡迎,能吃辣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更是無辣不歡。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人最基本的味覺只有四個,那就是酸甜苦鹹,我們平時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種味道混合的結果。
  • 科普丨原來辣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愛吃辣的人其實是痛並...
    原來,在我們的舌頭表面,特別是舌尖和側緣有著許多密集的微小突起,在醫學上稱為「舌乳頭」,主要分布在舌的背面,在每個舌乳頭的上面,有長著像花蕾一樣的東西,由一層支持細胞和細長的味覺細胞組成,味覺細胞頂端有纖毛,稱為味毛,由味蕾表面的味孔伸出
  • 【心理】辣是一種痛覺
    舌頭表面有味蕾,味蕾上有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所以人能通過舌頭上的味蕾來感受味道。
  • 趣知識;世界上最重的珍珠3.4千克、辣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
    (捕撈到這顆珍珠的概率應該比中大獎難一萬倍)二,世界最辣的辣椒,卡羅萊納死神辣椒出現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辣度幾乎和大部分警用辣椒噴霧一樣辣;最辣的一顆辣椒辣度達220萬度。三,辣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 辣椒明明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為什麼還要那麼多人喜歡「受虐」
    從小我們知道我們的味覺是酸甜苦辣鹹,後來隨著認知的增強,我們知道了原來味覺準確的是酸、甜、苦、鹹、鮮,而辣則被剔除了味覺大家庭。雖然辣不是味覺,但是卻是我們平時菜品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辣」味已經滲入到天南地北的美食中。
  • 「辣」是一種味道嗎?其實它是一種神經痛覺!死神辣椒有多辣?
    「無辣不歡」、「無辣不香」,愛吃辣的人們都離不開辣味,辣的味道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飲食文化的絕大部分了。各種美味食物都添加辣椒或者是加上辣的調味料才好吃,例如人們喜歡吃的麻辣火鍋、各種品牌的麻辣湯等等。吃起辣來,真的是胃口大增,有種盪氣迴腸的感覺!人們常說的辣味,其實它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神經痛覺!
  • 辣"竟然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
    「辣」得恰到好處,可以讓人吃得更加暢快淋漓。如果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解釋這句看似「不可思議」的說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覺。味從哪裡來?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圓形,主要由味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味細胞頂部有微絨毛向味孔方向伸展,與唾液接觸,細胞基部有神經纖維支配。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產生一種灼痛的感覺,嚴格講屬痛覺和溫度覺,辣味物質的結構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親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而且辣味物質屬於刺激性物質,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 漲知識丨為什麼有的人特別能吃「辣」?辣是一種「痛覺」
    辣味是一種「痛覺」我們常說一些食物「很辣」,但其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我們的舌面上分布有不同的味覺區,分別是酸、甜、苦、鹹,不同的區域能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在吃一些食品時,大腦也將收到味覺傳遞的信號,能感受到這些味道,做出相應的反應。
  • 原來吃辣不是享受 而是因刺激味覺神經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中國人非常喜歡吃辣!而且麻辣燙也是許多年輕人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之一。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圓形,主要由味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味細胞頂部有微絨毛向味孔方向伸展,與唾液接觸,細胞基部有神經纖維支配。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產生一種灼痛的感覺,嚴格講屬痛覺和溫度覺,辣味物質的結構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親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而且辣味物質屬於刺激性物質,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 辣是痛覺啊啊啊啊
    雖然人們經常說「辣味」,但辣其實不是味覺感受,而是一種痛覺。產生「火辣」的感覺,是一種叫作「辣椒素」的物質在起作用,「辣椒素」也有人把它叫作「辣椒鹼」。人的口腔內有許多特定的神經受體,當辣椒素與這些神經受體結合時,身體就會產生相應的神經信號,信號傳到大腦,人體就感受到了「火辣」。
  • 辣是痛覺(文末福利)
    今天的節目當中,吳老師和施嵐要聊聊他們吃辣的經歷。
  • 人生五味——「辣」到底是味覺還是痛覺?人為什麼會喜歡吃辣?
    有人說「辣」不屬於味道,而是人的痛覺。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把辣椒塗抹在皮膚上,並不會感到疼痛,最多也就是感覺到有點熱烘烘的。就算是抹到傷口上去,疼痛的感覺甚至還沒有熱烘烘的感覺多。痛覺能夠讓我們知道「熱水」是有危險性的,以後看到「熱水」就要小心注意些。可是這九十度的熱茶喝到嘴裡,那感覺就不一樣了,口腔裡可能會燙脫層皮兒,但是你也不會感覺到很疼痛,尤其是這舌頭一點事兒沒有。
  • 以為是仙人掌,卻比「死神」辣椒還辣一萬倍,網友:讓人失去痛覺
    人們吃到非常辣的食物時,總是會伸著舌頭叫:「辣死啦!辣死啦!」辣,這種特殊的感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們的食慾,所以人們吃辣完全是出於味覺體驗。但是,你知道嗎?其實,辣不是一種味覺體驗,而是一種灼熱疼痛,是辣刺激皮膚和舌頭,使其感覺痛和熱的一種體驗。
  • 辣味並不是味覺!你知道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嗎?
    味覺是我們感知愛與美好的重要方式。但是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卻不是為了享受美味。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可沒有挑食的權利,他們無法根據經驗來進食,必須不斷地嘗試每一種看起來可以吃的東西。在這充滿危險和死亡的過程中,人類進化出了可以判別食物營養價值和有害程度的功能——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