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2021-01-19 第一熱門


似是而非的「味覺地圖」

事實上,這又是一個世紀謠傳,味覺地圖根本不存在!其實這個謠傳很容易被打破,不信你試試,也就是舌根嘗苦、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1】世紀謬誤

這是真的嗎?小編問了一圈周圍的小夥伴,得出的結論竟是驚人地一致:「當然是真的!」還有小夥伴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小編說:「從小看各種百科全書,書上也都是這麼說的!」好吧!你們都被誤導了,真相併不是這樣的。要講清楚這個道理,先要清楚舌頭是如何品嘗味道的。科學資料顯示,人體的味覺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在舌頭的上表面和邊緣,少數也散布於人的口腔和咽部黏膜中。

味蕾的感受細胞也稱味覺細胞,每一個味蕾中大約含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個味覺細胞,味覺細胞在人們感受味道的時候起很重要的作用。在人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會刺激味覺細胞,興奮的味覺神經將這種感受傳入神經中樞,產生味覺。小時候最喜歡有人來家裡玩,因為可以有糖吃,因為當時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物質相對的匱乏,有糖吃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當把糖含在嘴裡,就好像是得到親人的疼愛一樣,心裡甜滋滋的,非常開心。慢慢地味覺上的甜用來表達生活中遇到開心的事。

味覺神經:兄dei嗨起來!雖然世界上的食物有很多種,可是人類可以分辨出來的只有以下幾種——酸味、甜味、鹹味、苦味和「鮮味」。其實舌頭上的每個味蕾都能分辨幾種基本味道,並沒有負責感知不同味道的特定區域。流傳了快一個世紀的「味覺地圖」其實是經典謬論。那麼「味覺地圖」的理論是怎麼出現的呢?

原來最開始的相關論文研究是用德語書寫的研究的是舌頭上的不同區域對味道敏感度的差異,但是由於原文中一些數據表達的模糊,在翻譯的過程中理解錯誤,從而影響了之後的引申研究。於是,「味覺地圖」的理論就這麼流傳開來,為很多人所熟知。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很多研究者都駁斥過這一理論。


【2】反對的聲音

其實在這個理論誕生後的七十年後,美國科學家就重新進行了德國人的實驗,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舌頭不同區域對不同味道的敏感度有微小的差異,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影響。這也證實了後來關於味覺分布的一系列說法是誤解。

到了近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科研團隊對人類味覺功能進行了研究,也進一步證明了所謂味覺分布地圖只是被人們誤解已久的「常識」。現在都明白了舌頭上的各個區域都能夠品嘗出不同的味道。不過小編還是很疑惑,為什麼一個如此站不住腳的理論能夠流傳半個多世紀,被這麼多人所接受。其實,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就可以證明——把一小撮鹽或者一個檸檬放在舌尖,鹹味和酸味還是可以分辨得很清楚的。

小時候也不喜歡吃苦瓜,更不喜歡吃藥,因為舌體兩側都覺得它們太苦了。長大一點之後,才慢慢學著接受苦瓜的苦,閉著眼睛一口咽下苦的藥。倉央嘉措說,世上的事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苦,誰在它面前都躲不掉,它或早或晚都在時間長廊的某個階段裡等著你。親人的離世,那滋味是苦的,或悔恨或遺憾。在它還沒有到來之前要如何學會接受,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門功課。


【3】真實地圖

那麼真實地圖,應該是怎樣的呢?哺乳動物舌背面和側面分布有多種乳狀突起。味蕾長得和洋蔥類似,是味覺的關鍵因素。味覺是通過味覺受體細胞產生的。這些細胞能識別不同的呈味分子,所以大家就可以品嘗出味道了。人類舌頭上的味蕾數量非常龐大,有八千甚至一萬個。對於味覺而言,舌頭與舌頭邊緣是很敏銳的。味蕾的分布範圍也很廣,幾乎遍布了整個舌頭。所以真實的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

當咀嚼和吞咽的過程中,食物就會隨著唾液擴散到乳突上。

我們平時喝茶的時候,嘗到的甜味是舌尖上反映出來,嘗到的苦味是舌根反映出來的。人生不僅可以得到甜味,還要學會接受苦味,更要懂得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領悟並接受生活中遇到的或風花雪月、或雲淡風輕、或繁花似錦、或狂風暴雨。從身體自身器官的味覺上開始學起,辨別甜、識別苦。

據說愛喝茶的人能比一般人嘗到更多不易察覺的味道,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愛吸奶茶的小編沒有這個能力……一旦乳突上的味蕾接觸到這些食物分子,味蕾上的味覺受體細胞就開始協調工作了。好感激這些細胞哦,要不然這麼多的美食咱們都嘗不出來味道了。

這個「世紀騙局」終於揭開了真相,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小編隨時歡迎小夥伴們的留言與評論分享到來,一定要積極發表你的意見哦! 如果今天的生活小知識給你帶來了幫助的話,喜歡公眾號的寶貝別忘了關注哦!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結束了,對有興趣可以去關注一下哦,歡迎留言轉發。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如果非要說有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具體可了解新民晚報發布的兩篇闢謠文章。——素材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交流群下面是新民晚報關於《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和下兩部分的內容提要,供參考學習。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上)1901年,德國D.P.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苦味則是奎寧等500多種化合物產生的刺激,它們往往意味著毒性,早期人類如果對苦味這種味覺不敏感,那麼他們很可能會受制於食物當中的有毒物質,而無法留下自己的後代。盲區6:味覺地圖不存在!       有這樣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舌頭上的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敏感,舌根對苦味敏感,舌頭兩側則對酸味和鹹味敏感,這就是所謂的味覺地圖。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流言】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這是假的!】【真相】「味覺地圖」並不存在。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因此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分辨。
  • 舌頭真的用不同部位,去感受不同味覺嗎?
    書店裡的生活大學,我們聊聊舌頭味覺。這是一個讓很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小知識,幾乎沒有人懷疑過,那麼這是真的嗎?實際上,這只是數據誤讀引發的謠言,兵器被不負責任的媒體一直傳播和渲染,以至於讓它成為了世紀謊言。不過,這個謊言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可是你知道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舌頭上有味覺地圖?醫生:這顛覆三觀的冷知識,一次說清
    前段時間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國》,更是將傳統菜色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當然,因為人體感受味道最深刻的器官就是舌頭,所以追逐到1901年,就有國外人士提出:舌頭上有專門品味酸、甜、苦、鹹的區域。也就是強行給舌頭加上了「味覺地圖」。
  • 你知道什麼是味覺地圖嗎?來看看科學是如何糾正味覺地圖的
    先給說說味覺地圖是什麼。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德國科學家戴維·黑尼希對味覺做了一個實驗,他把酸、甜、苦、鹹、這四種味道的溶液塗在了參與者舌頭的不同位置上,然後讓這些參與者評價這些味道的相對強度。根據參與者的評價,他發現,舌頭上不同的位置對味道有不一樣的感受,就比如,舌尖對甜味更敏感。後來,埃德溫·波林,這位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根據黑尼希的實驗數據繪製出了最初的味覺地圖。他將舌頭分成了四個區域:舌尖是用來感受甜味的,舌根是用來感受苦味的,而舌頭兩側的前端部分是用來感受鹹味的,後端部分則是用來感受酸味的。
  • 我們的舌頭是怎麼感受到酸甜苦辣的?動物也有味覺嗎?
    其中在新年的歡樂派對上,能讓我們吃的有滋有味,舌頭功不可沒。舌頭不僅可以起到感受味覺和輔助進食、幫助吞咽等功能,而且舌頭上面滿布的味蕾能讓我們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感受酸甜苦辣的舌頭都有哪些秘密。
  • 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德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進入高空之後,人的味覺變遲鈍了。因此,飛機乘客即便是吃著極為誘人的美餐,也會覺得索然無味。   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呢?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嗎?   嚴謹的德國人當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次實驗,是在德國著名的弗勞恩霍夫建築物理研究所進行的。
  • 闢謠專欄丨舌頭有味覺分區?
    「混居」於味蕾中,味蕾廣泛分布在舌頭表面。因此,舌頭並沒有所謂的「味覺分區」。(圖片來自千圖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則「冷知識」:人的舌頭是有味覺分區的,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不同的味道。其中,舌頭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舌根嘗苦。其實,這是一個存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謠言,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重新認識下我們的味覺。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一個吃貨失去味蕾的感覺,就跟失明一樣,你還說研究味覺這個問題不重要嗎?我們平時如果不注意保護舌頭,那麼你的舌頭有可能患上味覺的「近視」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頭表面的乳狀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皺褶處的乳狀突起中最密集。
  • 「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事實上,這又是一個世紀謠傳,味覺地圖並不存在。 應該有不少小夥伴,小時候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 例如吃藥時為了避開苦味,竟特意把藥放在專門嘗甜味的舌尖上。 結果,苦到從此開始懷疑人生。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最早是德國人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提到舌頭不同區域對於味覺的敏感性差異,波林在引用的過程中犯了翻譯上的錯誤,才最終導致這一流傳甚廣的謬論形成。我還記得在一堂生物課上,我們製作了糖水和鹽水並且把它們滴到舌頭的不同區域,以此驗證那張「味覺區域圖」是正確的。當時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那張著名的味覺區域圖出現在成千上百的教科書中。
  • 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
    舌頭沒有味覺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症狀,下面為您準備了舌頭沒有味覺的原因的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1.物理性損傷因素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司馬茶術碎碎念001~ 味覺地圖
    1、關於味道。本文配圖是度娘隨手可查的「味覺地圖」。各位看官也可以隨便查一下。最初味覺地圖出現的時候,說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不同的味道。後來……闢謠了,說人類舌頭約有超過2000個味蕾,每個味蕾中的味覺細胞均能分辨5種基本味道,而不是舌頭的不同區域各司其職。這5種基本味道是:酸、甜、苦、鹹、鮮(後來又加了個「肉味」⚠️注意:不包括辣、麻、澀等),孰對孰錯?
  • 小小百科舌頭的秘密——味覺大測試
    但是各位小朋友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怎樣判斷食物的味道呢?「當然是舌頭啊!」你一定會這樣回答。當我們吃下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時,整個口腔都會充斥著那種味道。而事實上,我們品嘗食物使用的只是我們舌頭上很小的一部分哦!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舌頭的知識,探究一下有關我們味覺的深層奧秘!
  • 不存在「味覺分區」 每個味蕾都能嘗到五味
    生活中存在很多被精心包裝的偽科學,例如味覺分區理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年,根據這個說法,甚至有品酒指南根據這個理論要大家在喝酒時把舌頭捲起來。那麼味覺分區是真實的嗎?這個理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流言: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
  • 舌頭對味覺真的有分區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後來發現「味覺分區」這個說法十分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認為酸甜苦鹹在舌頭上各佔一個區域,例如舌尖對應甜味,舌根對應苦味。那麼我們的舌頭真的分工這麼明確嗎?實際上這是一個翻譯錯誤帶來的誤會。「味覺分區」的說法最早來自於1901 年德國科學家大衛 · 保羅 · 海尼(David Pauli Hänig)撰寫的論文。
  • 冷知識闢謠--舌頭上真的有味蕾分布地圖嗎?
    我每次搜集冷知識,有很大精力是花費在鑑別知識真假上。所以準備一個冷知識闢謠的專題。希望對您有幫助。第一期:冷知識闢謠 --- 牙膏尾部的顏色條代表成分?第二期:冷知識闢謠---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嗎?第三期來聊聊舌頭味覺的謠言。
  • 在大腦中重新映射味覺
    負責味覺感知的神經活動的模式是什麼?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調節味覺的神經反應圖譜並不像之前認為的那樣,涉及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元群,而是重疊和空間分布的群體。 這一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反駁了一個有影響力但有爭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