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美食大國,不同地區都有獨特的菜色。
其中魯、川、粵、淮揚4大菜色遠揚天下。
前段時間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國》,更是將傳統菜色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當然,因為人體感受味道最深刻的器官就是舌頭,所以追逐到1901年,就有國外人士提出:舌頭上有專門品味酸、甜、苦、鹹的區域。
也就是強行給舌頭加上了「味覺地圖」。
這一結論未經大量科學實驗推敲,被沿用或流傳至今。
例如教科書上的教材內容展示圖:
(圖片來自網絡,侵則刪)
又或大家熟知的星爺經典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在劇情中零零發展開了泡妞攻略。
劇中對舌頭有過明確的一段介紹,比如舌尖上分布著甜的味蕾,而苦的味蕾則是分布在喉嚨處,而酸的味蕾則是分布在舌頭的兩側。
所以零零發信誓旦旦的說到:在品嘗紅酒時,應將舌頭捲成一圈,以此來避開酸的味蕾。
(圖片來自網絡,侵則刪)
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但實則舌頭真的分布著所謂的「楚河漢界」嗎?
事實絕非如此!
劇情歸劇情,如果你輕信的話,那真是徹底上當了!
其實,早在1974年美國研究者就通過一項實驗發現,舌頭每個區域都能嘗出酸、甜、苦、鹹、鮮等幾種物質的味道,只不過是敏感閾值不同而已。
這是因為,味蕾中包括了50-150個左右的味覺受體細胞,而食物的味道就是通過這些受體細胞傳遞給神經的。
但是,對於每個味覺受體能傳遞一種還是多種味道,學術界一直都爭論不休,目前還沒有明確結論。
但無論如何,一個味蕾能同時品嘗到多個味道!
所以,如果有人自作聰明的向你展示「品酒論」時,你只需報以微笑回應!
同時,吃苦藥也不要針對性的放在舌頭上了。
辣不屬於味覺
很多人有一個常識性錯誤,就是認為味覺裡有「辣」。
其實,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說,辣屬於「痛覺」非為味覺。
首先,人之所以能夠感覺到辣,是因為辛辣食材中含有辣椒素、薑酮、姜醇類物質。
在這幾種化合物中,辣椒素是最常見且分布最廣泛的辣味物質。
而這些物質又會對口腔黏膜、味蕾產生刺激,由此產生帶有灼燒感的刺痛,但這感覺並不是味覺,而是痛覺!
這也是為何皮膚接觸辣椒素之後,會有灼熱感傳來的原因。
只要是有神經存在的地方,能感覺到痛的同時,就能感覺到「辣」!
同時辛辣食材還會對大腦造成刺激,致使體內分泌出大量多巴胺成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吃麻辣火鍋時,越吃越開心的原因。
總的來說,舌頭雖然沒有所謂的「味覺地圖」,但是它的確是感知味道的一個器官。
同時還在消化食物的環節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能將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攪拌,隨後再進入胃內開始二次消化,所以舌頭是必不能少的人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