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2020-12-07 央視網科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飛機餐的味道都不太好 資料圖片

楊利偉在其新書中提到,目前最受航天員歡迎的食品是榨菜

  ■你知道嗎?基本味道只有四種!

  ■坐飛機的人酒量為啥上去了?

  ■頭等艙的食物為什麼比經濟艙的更難吃?

  坐過飛機的人,大都有一個感覺,飛機上供應的食物味道都怪怪的,挺難吃。為何難吃?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德國的科學家在著名的弗勞恩霍夫物理研究所內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飛機餐之所以難吃,是因為人進入高空後,味覺的感知度下降了。如此說來,是我們的味覺在高空罷工了。那麼,味覺為何要罷工呢?

  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德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進入高空之後,人的味覺變遲鈍了。因此,飛機乘客即便是吃著極為誘人的美餐,也會覺得索然無味。

  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呢?有足夠的科學依據嗎?

  嚴謹的德國人當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次實驗,是在德國著名的弗勞恩霍夫建築物理研究所進行的。為了讓環境更逼真,實驗特地選擇在實驗室裡的一架飛機殘骸上進行。物理研究所的技師們把機艙內的氣壓降低到讓耳朵發脹的程度,以模擬飛機在一萬米高空飛行的狀態;他們還吸走空氣中的溼氣,以模仿噴氣式飛機的真實狀態。另外,這架飛機的機艙內,還被安放了震動座椅,輸入機器噪聲。

  目前,已經有幾十名實驗者受邀參與了這項實驗。在模擬飛行中,他們被要求仔細品嘗各種食物。而在此之前,他們則在正常的地麵條件下品嘗了相同的食物。隨後,他們填寫了詳細的調查問卷。

  統計結果顯示,人在飛機上的味覺的確受到了影響。具體說來,對甜味和鹹味的感知度下降了多達30%,而對酸味、苦味和辣味的感知度則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這個結論,似乎很好地解釋了飛機餐難吃的原因。

  那麼,實驗者填寫的問卷調查是否反映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呢?換句話說,他們填寫的答案客觀嗎?

  所謂的「澀味」其實不存在

  記者帶著這個問題找到了江蘇省口腔醫院的專家,專家向記者做了簡單的分析。

  「在舌頭表面分布著大量的味蕾。味蕾本身有50到150個味覺接受細胞群,它們的頂部呈球狀張開著,一旦食物的『味分子』進入其中,就被它捕捉到了。」

  當然,僅僅捕捉到味分子還不夠,還需要把信息傳遞給大腦。具體說來,味分子與接收器味覺細胞中的分子之間會產生化學反應,這種反應進一步產生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刺激神經把信息傳遞到味蕾,進而沿著頭部的神經把信息傳遞給大腦。此時,大腦中樞神經會進行判斷,並「告訴」舌頭,吃進去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味道的。

  一般認為,味蕾能感覺到的四種基本味道是:酸、甜、苦、辣。這四種味道,能在舌頭的不同部位產生強烈的刺激。例如,舌端對甜的感受力明顯,舌頭兩側對酸的感受最為強烈,對辣的感受則來自舌頭前端和兩側,至於苦,則是舌頭根部的感受最強烈。不過,即便是在一種食物中,也常常是同時混合了兩種以上的基本味道。

  除了四種基本味道,其他的諸如鹹、澀等味道,其實是多種味道,甚至多種感覺的複合。例如,我們通常所說的澀味,嚴格來講,其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皮膚的觸感。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從而使皮膚產生一種收斂感覺,「澀味」就產生了。

  為了保證能正常工作,味覺細胞每隔10到14天就要更新一次。那麼,這些味覺細胞在天上為啥就不好好工作了呢?

  機艙內的低壓會讓味覺變遲鈍嗎

  味覺細胞為何要消極怠工?江蘇省口腔醫院的專家向記者分析:「我認為,在密閉的機艙裡,人處於低壓狀態。血液供應會發生改變,大腦神經的敏感度也會隨之變化。一旦感知味道的大腦神經敏感度變化,對味道的感受自然也和正常環境下就不一樣了。」

  專家的分析,驗證了太空人在太空中的感受。曾有媒體報導,美國天空實驗室的第二批乘員洛馬斯等人,在航天時帶去了一些辛辣的調味品。然而,當他們在航天中食用這些辛辣的調味品時,卻覺得失去了原來的味道。

  中國太空人楊利偉在他的新書《天地九重》中,則提到,目前最被航天員喜歡的食品是榨菜。

  為什麼原來辣的東西不辣了?為什麼太空人喜歡味道重的東西?有科學家分析,正是太空梭中的低壓導致人的味覺失靈。

  不過,對於這種說法,江蘇省口腔醫院的專家特別強調:「這僅僅是推測,類似的實驗,我們並沒有做過。」

  浙江溫州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的鄭茜茜老師也表示:「我和同事曾經在實驗室多次做過有關味覺和嗅覺的研究,但在低壓狀態下,嗅覺和味覺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還沒有研究過。與國外相比,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的確不夠系統和成熟。」

  味道好不好,不光舌頭說了算

  除了低壓,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人在飛機機艙內的味覺呢?負責這次實驗的安德烈認為,飛機餐難吃,並非僅僅是我們的味覺下降了,更重要的在於嗅覺失靈了,「因為在我們對於味道的認知中,氣味所佔的比重高達80%。」

  的確,品嘗一種食物,常常是視覺、嗅覺、味覺,在綜合地起著作用。那麼,在飛機上,人的嗅覺為什麼不靈敏了呢?

  南京市第一醫院耳鼻喉科的鄧毅主任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原因:「人之所聞到氣味,就是通過鼻腔中的嗅覺細胞收集氣味,然後層層傳遞到大腦皮層,然後大腦中樞神經做出反應。人在飛機上嗅覺失靈,可能是嗅覺細胞在『搗亂』。」

  在飛機機艙裡,嗅覺細胞為什麼要「搗亂」呢?

  機艙內的乾燥影響嗅覺嗎

  原來,我們的嗅覺細胞有個特點,在溼潤的空氣中工作得更好。例如,我們的嗅覺在春天和夏天最敏銳,在秋冬兩季相對遲鈍。為什麼會這樣?正是因為春夏兩季,空氣比較溼潤。

  嗅覺細胞的這個「愛好」,也可以通過萎縮性鼻炎患者得到驗證。鄧毅主任告訴記者,萎縮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鼻病,一旦得上這種病,患者常常會嗅覺減退或喪失。之所以嗅覺失靈,就是因為鼻腔內黏膜病變,黏膜面過於乾燥,氣體分子得不到溶解,因而無法刺激嗅神經。

  眾所周知,飛機機艙是個封閉的小環境,機艙內的空氣相對乾燥。在乾燥的機艙內,乘客的鼻腔也變得越來越乾燥,就像是得了萎縮性鼻炎一樣,漸漸喪失了原有的靈敏度。

  作為感知味道重要器官的嗅覺,一旦消極怠工,縱有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了。

  連結

  豪華頭等艙的食物更難吃?

  一般來說,擠在經濟艙裡的乘客數量總是要多一些,眾多乘客呼出的溼氣,讓機艙內的溼度保持在15%左右。在15%的溼度裡,嗅覺的工作還能勉強維持。而在豪華的頭等艙內,溼度會陡降至5%,這個溼度,比中央空調房內的溼度還要低上5到10個百分點。因此,坐頭等艙的有錢人,吃到的食物反而味道更差。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坐上飛機後,通常人的酒量會有長進。因為原本高度數的酒,在飛機上味道會變淡。所以,如果想談生意,請把談判桌搬到飛機上吧。

相關焦點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人有了味覺才知道好吃,美食自然與味覺是分不開的。但味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可是做飯的人不能不知道的啊!學做飯,我就喜歡刨根問底!味覺的定義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舌頭對味覺真的有分區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後來發現「味覺分區」這個說法十分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認為酸甜苦鹹在舌頭上各佔一個區域,例如舌尖對應甜味,舌根對應苦味。那麼我們的舌頭真的分工這麼明確嗎?實際上這是一個翻譯錯誤帶來的誤會。「味覺分區」的說法最早來自於1901 年德國科學家大衛 · 保羅 · 海尼(David Pauli Hänig)撰寫的論文。
  • 如果人從1萬米的高空下降,以自由落體的形式落入海中,會怎麼樣
    ,甚至能夠在空中做一些精彩的動作,讓許多人都感覺到無比刺激,可是當讓眾多人挑戰的時候卻望而止步了,刺激與危險同在,死亡也許就在那一瞬間。那些跳傘運動者都是經過專業嚴苛的訓練後才能夠在逐漸飛行的,而一般情況下跳傘運動的最高海拔為3000最低高度80,在500米處就要打開降落傘,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安全,可是你知道嗎世界上曾有一個人從太空中一躍而下,震驚整個社會。
  • 舌頭真的用不同部位,去感受不同味覺嗎?
    這是一個讓很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小知識,幾乎沒有人懷疑過,那麼這是真的嗎?實際上,這只是數據誤讀引發的謠言,兵器被不負責任的媒體一直傳播和渲染,以至於讓它成為了世紀謊言。不過,這個謊言又是怎麼發生的呢?舌頭的不同位置分別感受不同味覺,這個說法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個世紀初,1901年,名叫哈尼格的德國生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就介紹了他用不同味道來刺激測試者的舌頭後,從他們舌頭的不同位置得到的味覺敏感程度分布。從他的研究結果看,不同味覺在舌頭上的分布其實沒有質的差別,舌頭的任何區域其實都能同時感受到酸甜苦鹹。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顎表面和咽喉部黏膜的乳頭上。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在舌頭表面。每個乳頭中有一個到上百個味蕾,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受體細胞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並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
  • 味覺改變警惕疾病徵兆
    味蕾辨別酸、甜、苦、鹹   人的味覺是可以有變化的。有老年人「食之無味」的漸進式變化,也有突變性的改變。用醫學術語表示,就叫做「味覺減退」、「味覺喪失」、「味覺錯亂」。  大家知道,人的口腔裡有無數個味蕾,主要隱藏在舌頭的菌狀、葉狀和輪廓乳頭裡,它們是感覺味道的「先鋒」,能辨別「酸、甜、苦、鹹」四味。食物入口,味蕾就將味覺信號通過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三叉神經等傳遞到大腦皮層的味覺區,人就能感覺出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了。可見,這條「通路」的任何一環出了毛病,都會影響到味覺。
  • 辣椒明明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為什麼還要那麼多人喜歡「受虐」
    但是辣是不是真的就是痛覺了,如果我們味蕾感覺到的辣就是單純的痛覺,那應該味蕾感受的辣和身體其他地方感知到大的應該是相同的,但是實際上他們的感覺根本不同,所以說辣味不單單是痛覺,它可能也會刺激其他的味覺區,來產生一種綜合的味道。
  • 吃辣會讓人暖和嗎?-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氣溫驟降,不少人在決定晚飯吃什麼時會不由自主想到辛辣的菜餚。感覺吃點辣的,身體就會暖和起來。但是,吃辣真的能讓身體變暖嗎?辣味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有時感覺像痛,有時感覺像熱。辣味是可以由舌頭感知的,但實際上卻屬於和味覺不同的感覺。
  • 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嗅覺味覺改變,專家稱大多患者嗅覺味覺能...
    近期,在北京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相繼出現非典型症狀,其中33人出現嗅覺改變,21人出現味覺改變。不少人擔心,嗅覺、味覺的改變,是否會成為患者無法被根治的「後遺症」?縱觀全球疫情,國外確診患者有不少出現嗅覺味覺喪失的個例。那麼,嗅覺、味覺喪失對於中國的確診患者來說,是最近才出現的症狀嗎?
  • 好先生陸遠味覺恢復了嗎 陸遠味覺嗅覺什麼時候恢復?
    《好先生》劇情播放至今,陸遠雖然已經回到西餐廳工作,準備努力工作找回昔日的榮光,可是對於一個失去味覺和嗅覺的人來說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已經很困難了,更別說對於米其林大廚出身的陸遠了,嗅覺和味覺是尤其重要的,不少觀眾會好奇陸遠的味覺和嗅覺還會恢復嗎?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但是,與其它四種不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在四種基本味覺中,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對苦味的感覺最慢;但就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苦味比其他味覺都敏感,更容易被覺察。產生這四種味覺的物質結構為: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
  • 高空拋物讓人太想吐槽!防拋物探頭夠安全嗎?會不會拍到業主隱私?
    高空拋物再次引發了大家的具體吐槽,也引發了更多思考。1】網友實名吐糟自家小區高空拋物頻繁網友米妮:我家坐標拱墅區,小區一直在高空拋垃圾,停在樓下的車天天中招,跟物業反映也沒用,強烈譴責高空拋物的人。網友舟舟舟:小區還在裝修,一樓花園經常被扔裝了油漆的塑料瓶、快餐盒、裝修廢料垃圾袋、礦泉水瓶,即使在業主群裡和鄰居說了也沒用,真的讓人擔憂,希望儘快實現智慧小區。網友白色彼岸花:我們小區有人向樓下潑很臭的水,有幾次,我差點被潑到。
  • 如果你的味覺即將消失,最後你會吃什麼?
    你知道失去味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嗎?味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我們習慣了它的存在,習慣了用味覺品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鹹。可是有一天,如果你的味覺即將消失了,從此以後,你將真正的「食不知味」,你分辨不出一個食物是否美味,你不知道它是什麼口味,只有機械的咀嚼和吞咽。
  • 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
    舌頭沒有味覺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症狀,下面為您準備了舌頭沒有味覺的原因的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1.物理性損傷因素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人從萬米高空自由落體墜落時,還能倖存嗎?有人就創造了奇蹟
    而該航班上的22歲空姐維斯娜·瓦洛維奇從10000米(33000英尺)高空墜落最終生還,創造了在沒有降落傘的情況下倖存下來的最高紀錄。那麼她是怎麼活下來的?從飛機上掉落然後活下來有什麼訣竅嗎?自由落體時又會有什麼感覺呢?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已有近50例人在飛機墜落中倖存下來。
  • 人一旦死去,體重為什麼會瞬間下降21克?真的是所謂的靈魂嗎?
    生老病死一直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人們經常說活的歲數越大就越懼怕死亡,還有很多人會在年紀大的時候對於死亡之後的情況充滿想像,認為人死了之後會不會有靈魂,是不是可以到另一個我們並不知道的地方繼續生存。
  • 味覺異常是怎麼回事?
    味覺異常是指人的主觀味覺與正常人有差異。表現為味覺增強:如口苦、口甜等;或者味覺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如口淡、無味。味覺異常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症狀,與局部和全身因素密切相關。引起味覺異常的原因也很多:1.物理性損傷因素 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  1快餐飲食讓鋅攝入不足  個案:一位大三女生最近發現自己不易區分酸味與苦味了,到醫院就診,發現酸覺和苦覺高度異常。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之後,他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給出了一個不夠清晰的研究結論:人類舌頭的某些區域對特定味覺會更加靈敏。1942年,哈佛的心理學家埃德溫·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將其翻譯為英文,並重新繪製了圖表。而謬誤,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他在解讀原文數據時,把圖標的相對敏感度,當成了絕對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