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2020-12-04 七七學做飯

這是我學習做飯首先想知道的事情之一!人有了味覺才知道好吃,美食自然與味覺是分不開的。但味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可是做飯的人不能不知道的啊!學做飯,我就喜歡刨根問底!

味覺的定義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人之所以能感受到味道,是因為我們的舌頭上長了一種探測器叫做味蕾,味蕾會將不同物質的化學能轉化為神經能,然後通過舌咽神經傳遞到大腦中央後回,大腦進行分析定位,最後告訴我們是什麼味道。這真是一個精密的過程。舌頭表面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味道,舌尖對應甜,舌邊前部對鹹、舌邊後部對酸、舌根對苦最敏感。

嬰兒有10000 個味蕾,成人幾千個,味蕾數量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對味道的敏感度也降低。這也是為什麼你總覺得現在的食物沒有小時候好吃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不只是因為現在的食物都變了,而是因為你的味蕾越來越少了!所以作為一個吃貨來說,你可知味蕾是何其重要!一個吃貨失去味蕾的感覺,就跟失明一樣,你還說研究味覺這個問題不重要嗎?我們平時如果不注意保護舌頭,那麼你的舌頭有可能患上味覺的「近視」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頭表面的乳狀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皺褶處的乳狀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個味覺細胞構成,大約10-14 天更換一次,味覺細胞表面有許多味覺感受分子,不同物質能與不同的味覺感受分子結合而呈現不同的味道。人的味覺從呈味物質刺激到感受到滋味僅需1.5-4.0ms,比視覺13-45ms,聽覺1.27-21.5ms,觸覺2.4-8.9ms 都快。

可見舌頭才是人身體上最靈敏的器官。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當中,味覺才是人最為敏感的感覺。由此可見美味對於人來說是何其重要!從這個角度看,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提高,真的首先得滿足味覺的需要。因為這個最敏感。難怪外國人都說中國人是何等的幸福……

味覺還跟飢餓與飯飽有著奇妙的聯繫。通常飢餓時對鹹和甜更敏感,對酸和苦較遲鈍。吃飽之後則對酸和苦較敏感,對甜和鹹則較遲鈍了。而且吃飽了總覺得什麼都不香了。

另外味覺還跟嗅覺有著緊密的關係,感冒的時候鼻子聞不到味道,會覺得吃什麼都不香。

不同國家的人群對味道的分類有所不同,最基礎被公認的只有四種味道:酸甜苦鹹。中醫把辛列入五味當中,而有的人把「鮮」列入五味當中。除了常說的五味,其實還有人列出十味等一系列的味道。

那麼各種味道的生物學原理是什麼呢?

苦味:

感受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味蕾有一種苦味受體蛋白,與食物中苦味質結合後活化。經過神經信號傳導,沿面神經、舌咽神經或迷走神經進入延髓束核,更換神經元到丘腦,最後投射到大腦中央後回最下部的味覺中樞,經過神經中樞的整合最終產生苦味感知。怕了嗎?原來這麼複雜。

甜味:

甜通常與連接到羰基上的醛基和酮基有關。甜味是通過多種G蛋白耦合受體來獲得的,這些感受器耦合了味蕾上存在的G蛋白味導素。簡單講也是一些列的化學變化。

酸味:

酸味是由H+刺激舌黏膜而引起的味感,AH酸中質子H+是定味劑,酸根負離子A-是助味劑,酸味物質的陰離子結構對酸味強度有影響我知道你很蒙,我也一樣,窺探一下科學領域的專業研究,漲漲姿勢吧。

辣味:

嚴格說辣味並不是味覺!而是辣味素刺激舌頭表皮所產生的一種灼痛感。跟冷暖痛覺一樣。辣味物質的結構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親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 雖然辣味不由味蕾神經管轄,但是辣味卻神奇的可以促進食慾!味道真是一門神奇的學問。

鮮味:

由L-穀氨酸所誘發,鮮味受體膜外段-的結構類似於捕蠅草,由兩個球形子域構成,兩個域由3股彈性鉸鏈連接,形成一個捕蠅草樣的凹槽結構。我知道你要問,這是什麼鬼?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鬼!但我知道這很有趣,味覺的複雜程度超出人的想像。

鹹味:

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所以鹹味其實應該列入五味之首,而對苦味的感受最慢,其實舌頭品嘗最多的也是鹹味,因為人體本身含有鹽分,搓個泥都是鹹的……^_^

味道的物理與心理作用

1、味道與水溶性

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是,味道與物質的水溶性有關,因為完全不溶於水的物質是嘗不到味道的。水溶性越高的物質,味道產生的越快,同時消失的也越快!酸、甜、鹹的東西都有較大水溶性,而苦味的物質水溶性相對較差。

2、味覺與溫度

溫度影響著味覺!驚奇嗎?這也是很多菜為什麼必須趁熱吃才香,因為涼了舌頭就感受遲鈍了。一般10-40℃,尤其是30℃最敏感,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產生味覺遲鈍。這也是為什麼冰激凌放很多糖。做美食的若對此不了解,即使會做也不知道怎麼吃……

3、味道與口感

食物的軟硬程度、光滑程度其實也影響著味覺體驗。同樣的味道如果是不同的質感,也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同種味道的水果糖和海綿糖。

4、味道與心理

這要扯到聯覺了,什麼是聯覺?就是不同器官相關聯的感覺,例如嗅覺和視覺。而視覺在心理上的作用更為突出,所以這就是為何說 色、香、味俱全,色排在第一個。說明了心理味覺的重要性。美食的好吃與否與環境、食物的美感、形狀色澤有著直接的關係。舉例:同樣一種食物,一個做成愛心的形狀,一個做成粑粑的形狀,你會吃哪個呢?

味道的相互作用

兩種不同的味道配搭在一起,其實會對大腦產生味覺的聯合印象。這種反應其實跟聽到音樂的和聲是一個道理。味道的相互作用不如簡稱為「味覺和旋」這個名詞是我自己發明的^_^,但是這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一道菜的好吃與否我認為跟「味覺和旋」有直接的關係,因為這取決於基礎味道搭配的好壞,個人感覺一般三種味道混合的菜較為明快,而超出五種的味道那就是中藥的味道了吧……當然,若是有人能同時掌控5種以上的味道,那就是大師一級的人物了。

1、味覺的對比現象

當兩種味覺發生對比時,由於反差作用,會使得味覺更加突出,例如蔗糖中加一點點鹽,反而覺得甜味更濃,酸味中加一點鹽,也有促進酸味的作用。味精中有鹽份,也是這個道理會使鮮味更加突出。這也是美食家所必須掌握的技巧。

2、味覺的相乘作用

種類不同但是味道相同的食物會產生相乘作用。什麼意思?舉個例子:甘草銨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與蔗糖共同使用時末期甜度可達到蔗糖的100 倍。這又被稱為味覺的協同效應。漲姿勢嗎?美食其實是高深的學問。

3、味覺的消殺作用

說白了就是兩種味道之間也會出現抵消作用,一種味道的增強會減弱另一種味道的存在,你有沒有這種經驗,鹽放的太多了,加點糖,就感覺不那麼鹹了。吃芥末配黃酒也有消殺作用,這個是一次在朋友那體會到的。吃大蒜配花生也屬於消殺作用,會減少口裡大蒜的味道。

4、味覺的變調作用

什麼是變調作用?說的直白一點其實是味道的反作用力!舉例:當你吃過苦的要命的中藥,再喝一口白開水的時候,覺得水是甜的一樣。這種作用在美食當中也不可忽視!一桌菜如何搭配其實也影響美食體驗,我總覺得漢堡薯條可樂這個搭配,就存在味覺的變調作用。因為每次吃薯條感覺沒味了,喝一口可樂回來再吃,香味就又回來了。

5、味覺的疲勞

味蕾神經對於味覺的感應是有疲勞期的。長時間品嘗一種味道,會逐漸失去對味道的敏感度。所以美食的品嘗不宜時間過長。你會發現南方或者日本吃飯總是一小碟一小碟的,這恐怕不只是跟飯量有關,而是跟品味有關。對美味的最佳敏感期,當然還是第一口。隨時間會逐漸減弱。

我是七七,學習做飯就愛刨根問底,歡迎關注「七七學做飯」

相關焦點

  • 除了舌頭,全身各處竟然都有「味覺」!
    我們可以品嘗到的味道又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味覺人的基本味覺我們舌頭的背面和側面分布著4種乳頭狀突起,它們分別是輪廓乳突、葉狀乳突、蕈狀乳突和絲狀乳突。 鹹味 soogif鹹味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味道,由於鹽分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物質,所以適當的鹽分能給人帶來愉悅,但當鹽分過多時,又會帶來痛苦的感覺。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之後,他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給出了一個不夠清晰的研究結論:人類舌頭的某些區域對特定味覺會更加靈敏。1942年,哈佛的心理學家埃德溫·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將其翻譯為英文,並重新繪製了圖表。而謬誤,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他在解讀原文數據時,把圖標的相對敏感度,當成了絕對敏感度。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人在高空味覺真的會下降嗎?
    ■坐飛機的人酒量為啥上去了?   ■頭等艙的食物為什麼比經濟艙的更難吃?   坐過飛機的人,大都有一個感覺,飛機上供應的食物味道都怪怪的,挺難吃。為何難吃?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德國的科學家在著名的弗勞恩霍夫物理研究所內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飛機餐之所以難吃,是因為人進入高空後,味覺的感知度下降了。
  • 哪些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導致*器官感覺的失靈,如嗅覺、味覺等,患者用藥一定要慎重,專家研究表明一些常見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以下是詳細情況。有些長期用藥的患者,如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或使用ACEI的高血壓患者反映,他們的嘴裡總有異味,吃什麼都不香,其實這是藥物引起的味覺異常。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近些年,隨著快餐飲食方式的普及,我國的味覺異常者日趨增多。其症狀是不知道吃的食物原本的味道,不管什麼食物都只感覺甜味,什麼食物也不吃時口中也發苦,舌頭還有一股火辣的感覺。如果了解一下這種患者的飲食方式,他們幾乎都有偏食,或過多地食用快餐或方便麵的經歷,因此被命名為「快餐症候群」。個案那位大三女生在學習之餘還擔任家庭教師,其生活節奏十分緊張。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每次授課前因無充裕時間用餐,只得吃漢堡包和炸土豆片、飲咖啡來充飢,天長日久味覺就失常了。  為什麼過多攝取快餐食品會引起味覺異常?這是因為快餐食品普遍存在「鋅供給量不足、鋅吸收不良」的問題。  通常成人每天需要的鋅,男性為5毫克,女性是.5毫克,如果飲食合理,營養平衡,則不用擔心鋅的不足。若搭配不合理,就可導致鋅的供給不足。
  • 辣味並不是味覺!你知道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嗎?
    唯有真心與用心烹製,才有齒間留香的餘味。味覺是我們感知愛與美好的重要方式。但是人類進化出味覺的最初目的,卻不是為了享受美味。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可沒有挑食的權利,他們無法根據經驗來進食,必須不斷地嘗試每一種看起來可以吃的東西。在這充滿危險和死亡的過程中,人類進化出了可以判別食物營養價值和有害程度的功能——味覺。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其實,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也就是說,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靈敏的分辨,傳言中的「味覺地圖」其實並不存在。這條教科書級的流言其實來自學者對文章的謬譯。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闢謠專欄丨舌頭有味覺分區?
    因此,舌頭並沒有所謂的「味覺分區」。(圖片來自千圖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則「冷知識」:人的舌頭是有味覺分區的,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不同的味道。其中,舌頭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舌根嘗苦。其實,這是一個存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謠言,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重新認識下我們的味覺。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Erin知味編輯生活中,我們常把「酸甜苦辣鹹」放在一起,作為我們從食物中能品嘗出來的基本味道。可是你知道嗎?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味覺是什麼?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JNS:人類味覺閾限是否具有可塑性?情緒和味覺間有何聯繫?
    來源:PHI group導 讀味覺的存在不僅可以使我們享受美食,還能夠幫助我們防止攝入有害物質。味覺閾限主要受遺傳因素決定,較為穩定。但目前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味覺閾限具有可塑性,會受到環境的調控。重度抑鬱患者對所有味覺的感受性都會降低(尤其是甜味),躁狂患者對苦味的感受性會降低,等等。根據抑鬱的單胺類假說,抑鬱發作是因為體內的單胺類物質(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血清素serotonin(5-HT)等)減少,依據該理論研發的抗抑鬱藥也能改善患者的味覺狀況。因此可以假設,單胺類物質能夠調控人類的味覺閾限。
  •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
    但是,與其它四種不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在四種基本味覺中,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對苦味的感覺最慢;但就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苦味比其他味覺都敏感,更容易被覺察。產生這四種味覺的物質結構為: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
  • 味覺改變警惕疾病徵兆
    味蕾辨別酸、甜、苦、鹹   人的味覺是可以有變化的。有老年人「食之無味」的漸進式變化,也有突變性的改變。用醫學術語表示,就叫做「味覺減退」、「味覺喪失」、「味覺錯亂」。  大家知道,人的口腔裡有無數個味蕾,主要隱藏在舌頭的菌狀、葉狀和輪廓乳頭裡,它們是感覺味道的「先鋒」,能辨別「酸、甜、苦、鹹」四味。食物入口,味蕾就將味覺信號通過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三叉神經等傳遞到大腦皮層的味覺區,人就能感覺出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了。可見,這條「通路」的任何一環出了毛病,都會影響到味覺。
  • 味覺異常是怎麼回事?
    味覺異常是指人的主觀味覺與正常人有差異。表現為味覺增強:如口苦、口甜等;或者味覺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如口淡、無味。味覺異常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症狀,與局部和全身因素密切相關。引起味覺異常的原因也很多:1.物理性損傷因素 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
  • 蚊子也有味覺?
    它會傳播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等疾病,每年造成至少50萬人死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家Chris Potter 表示:「這絕對是一次重要發現,識別與血液有關的特定味覺神經元也許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對付蚊子。」雖然Vosshall和她的團隊已經對蚊子的其他精細感官有了充分認知,但對蚊子味覺仍了解甚少。研究人員認為,理論上來說,如果蚊子不能識別血液的味道就不能傳播疾病。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我還記得在一堂生物課上,我們製作了糖水和鹽水並且把它們滴到舌頭的不同區域,以此驗證那張「味覺區域圖」是正確的。當時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那張著名的味覺區域圖出現在成千上百的教科書中。
  • 李永樂老師講錯的知識點:人類有幾種味覺?
    2020年1月8日,李永樂老師在《屁為什麼是臭的?》的視頻中,他說:「人的舌頭靈敏度是非常差的。它只能分辨5種味道,酸、甜、苦、辣、鹹。」我們舌頭上的味蕾,的確能分辨5種味覺,分別是酸、甜、苦、鹹、鮮(被李老師落下了)。李老師提到的辣,並非通過味覺來感受的,而是通過溫度感覺。
  • 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
    舌頭沒有味覺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症狀,下面為您準備了舌頭沒有味覺的原因的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舌頭沒有味覺什麼原因1.物理性損傷因素燙傷、放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燙傷引起的味覺障礙是暫時的,一般可以自行緩解。手術導致醫源性的神經損傷,如股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等均可引起味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