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說】孩子的味覺是如何形成的

2021-01-19 瀋陽金牌家政連鎖有限公司

通常情況下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舌邊對酸味最敏感,同時舌尖和舌邊感受鹹味很敏感。對於孩子的味覺發展,有著以下的一些小知識:


在懷孕兩個月以後,胎兒的嘴巴開始發育,懷孕4個月時,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基本上都已經發育好了,這時候孩子已經能夠品嘗羊水了。在胎兒7-8個月時味覺的神經束已髓鞘化,所以在出生時孩子的味覺已經發育好了。


通過實驗發現,出生第2天的嬰兒就有味覺能力,1個月之中已經能夠分辨出香、甜、檸檬汁和奎寧等味道。如果給孩子吃一些甜的食物,孩子會表現地非常高興,同時開心地吸吮起來,如果吃到鹹、酸或苦味的時候就會表現地非常不開心,會通過噘嘴和不規則的呼吸來拒絕。


4-5個月的寶寶對食物的微小改變已很敏感。


6個月到1歲,寶寶在這段時間內的味覺發展最靈敏。


愛心提醒:


嬰幼兒的味蕾分布面比成人更廣,味覺更敏感、更豐富,爸爸媽媽在給孩子準備食物的時候一定要以寶寶的口味為主。不然,容易形成過重口味,對於寶寶以後的發育是有影響的。


研究認為,味覺感受性較低的孩子會更加喜歡吃東西。換句話就是說貪吃的孩子或許味覺能力發展較差,對味道不敏感。


對於味覺發展滯後的寶寶該如何進行味覺刺激訓練呢?


1、在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給他味覺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要是另外的味覺刺激沒有及時給予寶寶的話,可能會造成寶寶偏食、拒食。因此,媽媽最好能夠在寶寶1個半月時適當地給寶寶餵些桔子汁,3個月的時候用筷子蘸各種菜湯讓寶寶品嘗。


2、用奶粉餵養的寶寶,最好每3-5個月換一種奶粉,防止一直食用同一種味道的奶粉造成寶寶味覺遲鈍。給寶寶嘗試不同的食物能夠給予寶寶充分的味覺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寶寶的味覺發育。


3、6個月以後,給寶寶嘗一嘗甜的、酸的、鹹的飲料,要鼓勵寶寶去嘗試不同的味道,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語言強化,比方問寶寶「酸不酸」等。


4、準備小碗、小勺、小託盤、三份同顏色不同味道的液體:甜、酸、鹹。媽媽和寶寶一起嘗嘗,讓寶寶說出是什麼味道,然後再嘗一次,加深印象。


5、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蘋果等),讓寶寶嘗試一下。接著跟寶寶說明每種食物的味道,再問問他喜歡吃哪一種味道。


6、想讓寶寶的味覺得到發展,一定要重視寶寶斷奶期的味覺體驗。寶寶的味覺、嗅覺在6個月到1歲這一階段最靈敏,所以在這段時間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食用不同的輔食,能夠讓寶寶體會到不同事物的味道,也是寶寶從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


如果在這個階段,寶寶能夠嘗試不同味道的食物,會讓寶寶擁有廣泛的味覺,以後就更容易接受不同味道的食物。


如果寶寶每天吃的東西味道都差不多的話,寶寶的味覺發育就可能不夠發達,以後很多的食物就不會輕易接受,也不願意主動去嘗試不同味道的食物,有的孩於偏食就是這樣造成的。


味覺訓練TIPS


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喜歡吃甜食,但是這不代表著在寶寶出生後應加糖水,恰恰相反,寶寶出生以後要早吃母乳、多吃母乳,在給寶寶餵奶前不要喝糖水,防止影響母乳餵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味覺地圖的說法流傳很廣,不過很可惜它是錯的。我們通過味蕾感受味覺,每一個味蕾包含50到150個不同味道的受體細胞,每一個味蕾都能夠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覺。所以,無論味蕾如何分布,舌頭各個區域對於不同味覺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無幾的。
  • 在大腦中重新映射味覺
    據出國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當我們品嘗食物時,神經活動從舌頭傳播到腦幹,然後向上到達被稱為味覺皮層的大腦皮層區域。味覺皮層的激活有助於我們對味覺和味道的感知。早期的影像實驗為味覺編碼理論提供了證據,該理論假設存在編碼特定味覺的空間局部神經元簇。
  • 為什麼老人總說:傻人有傻福
    小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說「傻人有傻福」,可一直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長大了才發現,老話有時候還真是真理。夢嬌是個唇紅齒白,身材婀娜的大美女;可性格卻是個大大咧咧,丟三落四的假小子。前幾天,我們小聚了一下,夢嬌穿得像個小富婆。紅光滿面,從裡到外透著幸福女人的光彩。大家紛紛誇讚「你啊,可真是傻人有傻福。當初你結婚那會兒,我們還擔心你以後會不會挨欺負呢」「就是啊,快給我傳授一下,你是怎麼搞定你那兩個大姑姐的?」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因為舌頭上不存在味覺地圖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熟知的「辣」其實並不屬於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取一小勺辣椒醬塗抹在手中,你會發現仍能夠感覺到刺痛感。很有趣吧?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給味覺下個定義。 味覺是什麼? 味覺指的是我們的味蕾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味蕾上存在的味覺細胞,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覺一起在大腦中合成了我們的味覺。
  • 鋅缺乏,是如何影響孩子胃口,出現偏食挑食食欲不振的?
    也就是說,十億左右的成年人中,只有一億的成年人,具有能夠指導孩子膳食搭配的能力,大部分媽媽是做不到的。今天,我們就從孩子的吃開始,看看缺鋅,是如何影響孩子的胃口,使孩子出現偏食、挑食和食欲不振的?鋅缺乏是如何影響孩子味覺的鋅被人們形象的讚譽為「生命之花」,源於鋅在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免疫功能、物質代謝和生殖功能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一個吃貨失去味蕾的感覺,就跟失明一樣,你還說研究味覺這個問題不重要嗎?我們平時如果不注意保護舌頭,那麼你的舌頭有可能患上味覺的「近視」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頭表面的乳狀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皺褶處的乳狀突起中最密集。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2缺鋅降低了味覺靈敏度  缺鋅為何會導致味覺異常?  我們每一個人的味覺,都來自於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味蕾」,所以目前將美食美味喻作「舌尖」上的美食。  舌面上的味蕾,能感受到口腔內各種化學刺激,當食物中的呈味物質與味蕾接觸,味蕾裡的細胞纖毛就把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皮質中樞,於是便產生了味覺。
  • 味覺和健康,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如何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
    這次就來介紹一下味覺和健康的關係。為了健康,常被說均衡營養很重要。但是,如果感覺不到那頓飯好吃的話,就很難堅持「吃」的行動。現在,關於味覺及其機理的研究正在進行中。這次,關於美味的味覺和健康的聯繫,我將說明一下。所謂味覺,就是接受食物信息的感覺。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對於舌頭味覺分區這一謬論的形成,波林功不可沒。最早是德國人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提到舌頭不同區域對於味覺的敏感性差異,波林在引用的過程中犯了翻譯上的錯誤,才最終導致這一流傳甚廣的謬論形成。但他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發現,隨即使得不同舌頭區域對應不同味覺這一想法深入人心。弗羅裡達大學的頂尖味覺科學家史蒂文·馬格(Steven Munger)則認為,味覺區域圖是一位名叫埃德溫·波林(Edwin Boring)的心理學家對大衛·保羅·海尼創作的示意圖做出的闡釋。
  • 從「舌頭的味覺分區」看偽科學如何產生的
    不管小學教科書上是怎麼說的,舌頭遠比你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他並不是幾個感覺不同味道的小塊拼湊成的,感覺不同味道的味覺受體並不會按類別彼此聚集,形成明顯的分區。那麼,我們的錯誤認識是怎麼來的呢?Ray說所謂的"味覺分區地圖"是1942年Edwin G. Boring,首先繪製出來的,Edwin G. Boring是一名心理學家,他當時曾在許多大學任教,其中包括哈佛大學等等。
  • 感問感答: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真的有「味覺地圖」?
    (圖片來源於:《感官分析技術應用指南》)答:舌尖負責甜,舌根負責苦的「味覺地圖」根本不存在。如果非要說有味覺地圖,應該是這樣的:具體可了解新民晚報發布的兩篇闢謠文章。到1973年才開始有人反駁這張味覺地圖,匹茲堡大學的弗吉尼婭·科林斯(Virginia Collings)重複了D.P. Hanig 的實驗。有趣的是,雖然科學性已遭到質疑,但現下的烹飪行業中,這種味覺地圖仍然風靡。根本不存在的「味覺地圖」為何流行了半個世紀?(下)味覺是通過味蕾中的味覺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產生的。
  • 你知道什麼是味覺地圖嗎?來看看科學是如何糾正味覺地圖的
    酒杯設計界的泰鬥人物,格奧爾格裡德爾,他所設計的酒杯就是依據味覺地圖來設計的,通過引導酒液流向舌頭上的某個特別的位置,從而讓人們能更好地品嘗到酒的味道。不止是與美食相關的領域,還有教育領域,那些在課堂上,不斷用舌頭的不同區域來嘗試不同味道的實驗課,還有心理學書籍上對味覺的說明,都強調說,舌頭上的不同位置對味道是有著不一樣感受的。
  • 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
    原標題:常吃快餐可能會「味覺異常」 缺鋅降低味覺靈敏度夏季汗多,導致鋅的流失;素食、少食,導致鋅攝入不足。鋅持續缺乏,會讓人食欲不振,甚至味覺異常,甚至品嘗不到舌尖上的美味,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2缺鋅降低了味覺靈敏度缺鋅為何會導致味覺異常?我們每一個人的味覺,都來自於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味蕾」,所以目前將美食美味喻作「舌尖」上的美食。舌面上的味蕾,能感受到口腔內各種化學刺激,當食物中的呈味物質與味蕾接觸,味蕾裡的細胞纖毛就把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皮質中樞,於是便產生了味覺。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顎表面和咽喉部黏膜的乳頭上。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在舌頭表面。每個乳頭中有一個到上百個味蕾,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受體細胞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並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
  • 福地福人居有道理嗎?開悟者直言:不知什麼是福,何來福地和福人
    如何理解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的含義?不是說 福地福人居 嗎,恐龍做了1億4千萬年的 福人 以後,怎麼一夜之間就不是福人了,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智人能成為 福人,而人類的直系祖先 猩猩 卻不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研究一下猩猩是怎麼進化成人類的我曾寫文章討論過,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開悟了?
  • 舌頭上有味覺地圖?醫生:這顛覆三觀的冷知識,一次說清
    也就是強行給舌頭加上了「味覺地圖」。這一結論未經大量科學實驗推敲,被沿用或流傳至今。所以零零發信誓旦旦的說到:在品嘗紅酒時,應將舌頭捲成一圈,以此來避開酸的味蕾。(圖片來自網絡,侵則刪)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但實則舌頭真的分布著所謂的「楚河漢界」嗎?
  • 蚊子也有味覺?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Leslie Vosshall等10月12日在《神經元》雜誌發表論文稱,蚊子可以通過特定神經細胞分辨人類血液和其他食物;雌性蚊子的味覺經過特別調整,可以探測出血液中至少四種不同物質。
  • 哪些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導致*器官感覺的失靈,如嗅覺、味覺等,患者用藥一定要慎重,專家研究表明一些常見藥物會引起味覺異常,以下是詳細情況。有些長期用藥的患者,如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或使用ACEI的高血壓患者反映,他們的嘴裡總有異味,吃什麼都不香,其實這是藥物引起的味覺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