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老片新看 經典啟示錄

2020-12-08 1905電影網

被稱為年輕人集聚地的B站,今年加快了購買老片的步伐,繼年初上線《警察故事》《臥虎藏龍》《賭神》《功夫》《貝奧武夫》《碟中諜》等大批經典中外電影後,前段時間又集體上線了老版的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引發年輕網友彈幕狂歡。

「老劇翻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最近一兩年,不僅「年輕人追老劇、看老片」成為新風潮,一些經典影視作品的臺詞和情節也被做成表情包在網上瘋傳。這一現象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思考:何謂經典?作為影視工作者,如何引導年輕受眾觀看經典?經典影視是如何跨越時代鴻溝,恆久散發魅力的?這些經驗能否為當下創作者所用,進而打造新經典?

年輕觀眾「沉迷」老片

去年年底,優酷官微發布了一份名為「6000萬90後沉迷看老片」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自2019年6月優酷高清經典專區上線以來,上億用戶人均每日看劇1小時,90後觀看時長佔比超過40%,其中男性佔比59.8%,女性佔比38.5%。報告顯示,電視劇作品觀看時長排名前兩位的「電視人」分別是胡歌、金庸。胡歌主演的《神話》《仙劍奇俠傳》與金庸小說改編的《鹿鼎記》(陳小春版)、《天龍八部》(黃日華版)等作品,成為網友追捧的對象。電影方面,周星馳以383萬小時的作品總觀看時長輕鬆奪魁,其中《賭俠》《千王之王2000》《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最受90後觀眾青睞。

《綜藝報》曾經做過一期《豆瓣評分人數TOP100國產劇》的調查(豆瓣受眾構成主要為25—35歲的沿海省份城市青年)。在豆瓣評分人數TOP100國產劇中,評分最高的作品是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豆瓣10.41萬人平均評分9.7。《西遊記》(1986版)、《紅樓夢》(1987版)、《武林外傳》《父母愛情》《大宅門》《亮劍》《士兵突擊》《潛伏》《琅琊榜》等,也是口碑和熱度至今居高不下的作品。網絡公開數據顯示,《西遊記》(1986版)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9.6億次,B站播放量2031.2萬;《紅樓夢》(1987版)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2.7億次,B站播放量1375.9萬;《士兵突擊》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5.9億次,B站播放量1424.1萬;《父母愛情》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15.1億次;《琅琊榜》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58.9億次(編者註:由於優酷、愛奇藝等視頻平臺關閉了前臺播放量顯示,所以一些經典作品的全網點擊量要遠超當前數字)。TOP100中首播時間最早的作品是評分9.6、導演楊潔的作品——1986版《西遊記》。這部作品時至今日仍然熠熠發光。早年間,四大名著改編劇是不計時間成本,精細打磨出的經典。

沉迷老片的90後甚至00後,幾乎遍布各個平臺,除了率先打出「老劇新看」概念的B站,一些長視頻平臺及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網站和短視頻平臺,也成為老劇復興陣地。甚至在高清版本老劇推出前,很多UP主就通過惡搞、鬼畜等多種形式,將那些老劇展現在網友面前。

當然,不是所有的老劇都能謂之經典。作家、文化評論人韓浩月曾對一些老劇受追捧的現象專門做過調查。在他看來,年齡偏大的觀眾愛看老劇、老片,總有情懷加持。「在特定年代,一些老劇對觀眾而言是一種陪伴。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娛樂方式比較匱乏,看電視劇成為主流娛樂消費形式,因此在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些作品,就有了成為經典的可能。」韓浩月認為,所謂經典的塑造過程,是由劇作和觀眾的互動形成的,一方面源於作品內容本身具有可看性、有價值,另一方面源於觀眾對作品投入很多情感。他們通過看老劇、老片去懷舊、追憶青春,因此即使回看也依然能找到新角度,發現閃光點。

然而,當下追看老劇、老片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20歲上下,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願意觀看一些比自己年齡還大的影視作品?韓浩月表示,這些嚴格遵守傳統思維所製作的「老劇」,散發著完全不同的時代氣質,令年輕觀眾感到好奇,觀看「老劇」,成為他們體會「父輩時代」的契機;他們從這些「老劇」身上,隱約發現一種情感上的親近與文化上的共鳴。

同時,年輕人有著解構經典、解構權威的本能和衝動,他們用玩梗、二次元、社交媒體等新式解讀,讓老劇、老片呈現出全新活力。「有些經典不是讓年輕觀眾去崇拜、去懷舊的,這些作品能和他們的消費觀建立起一種聯繫。」「看影視作品,關掉彈幕會失去一半樂趣!」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共識。如《三國演義》中張飛的「俺也一樣」,《紅樓夢》中寶玉的「這個妹妹,我見過的」,都成了觀劇打卡名場面。37年前上映的電影《牧馬人》,更是憑藉一句「老許,你要老婆不要」,被網友送上熱門,甚至連主演朱時茂都親自做出回應。韓浩月表示,在以娛樂化的方式去解構、調侃經典之餘,有些年輕人也會本能地尋找一些能打動他們的東西,「那部分可能不會被表達出來,因為那是一種很隱秘的文化聯繫、情感聯繫。」

好內容是剛需

在知乎「有哪些你看了三遍以上的影視劇」問題下,2萬多條回答裡,10年前播出的老劇佔六成,包括《亮劍》《還珠格格》《新白娘子傳奇》等。當然,並非所有老劇、老片都能走紅網絡,走紅網絡的老劇、老片也未必都能稱之為經典。從此次影視從業者向《綜藝報》提供的「推薦給後輩的經典片單」也可看出,除小部分作品與網上熱播老劇、老片重合,大部分他們眼中的經典依舊沒能大範圍走進年輕觀眾視野。

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經典並非「快餐」,通俗小說、流行音樂的擁躉也遠超過經典名著與古典音樂的受眾。編劇王小槍認為,年齡差異、人生閱歷和感悟的不同,是不同年代觀眾出現審美差異的主要原因。

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劉寧表示,兩代人的喜好產生偏差或者不同是必然結果,「社會發展迅速,年輕人接觸的信息面越來越廣,選擇越來越多,喜好也逐漸多元化。」

製片人鄧細斌則認為,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多數人觀看影視劇的主要目的是解壓、消磨時間,因此太過深沉壓抑且內容一般的影視作品,不太容易引起當下年輕觀眾共鳴。

也正是因為存在代際差異,有些影視從業者很少主動向後輩推薦影視作品。韓浩月表示,比起「推薦」,他更傾向於自我喜好的表達,「比如我個人愛看什麼樣的劇集、電影,我會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並非推薦。因為審美口味差別太大,你覺得好的片子在別人看來可能會覺得很無聊。」導演鄭大聖也表示,從不向後輩推薦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在他看來,「一代一世界」,「『經典』不是能自我期許、自我命名的,也不是時代能夠辨別的,得交託給時間。」

不過,每代人對「好內容」的追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韓浩月認為,不同年代的觀眾喜歡的作品形式可能發生變化,但根本需求其實一直沒有太大改變,「他們要從作品中得到娛樂,這種娛樂包括視覺享受、精彩的故事、優秀的表演,他們還希望通過作品去體驗一段人生。」 前文提到的《西遊記》《紅樓夢》《大明王朝1566》《父母愛情》《亮劍》《士兵突擊》等影視作品,就是老少通吃的經典。

鄧細斌認為,一些經典的年代影視作品可以記錄一個時代的縮影,讓觀眾在進行藝術性觀賞的同時,引發回憶和情懷,「文以載道,好的影視作品可以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精神導向,寓教於人。」

提供推薦片單的製片人、導演、編劇等業界人士也紛紛表示,會考慮採取年輕觀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創作一些作品,但不會一味迎合。畢竟,大多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也不是因為迎合、追隨,作為專業人士應該有操守、有追求、有自信。作為引領者,應該為廣大觀眾創作能代代相傳的經典影視作品。

這就又回到那個問題,什麼樣的作品才能稱之為「經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編劇、製片人梁振華認為,經典是可以反覆琢磨和回味的作品,是同類作品中的典範,並將長久流傳於後世,「但經典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或者說,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適合自身的經典。」檸萌影業合伙人、副總裁楊曉培也認為,經典具有引起各地區、各時代觀眾共鳴的普適性,情感是共通的,共通於時間和空間。經得住市場和觀眾的考驗,當下的「流行」也能成為「經典」。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專題中,影視專業人士的推薦片單,不代表全體影視工作者的「趣向」。畢竟影視作品浩如煙海,無人能一覽無餘,有大量「遺珠」只能說那是自然、必然。片單中除了《放牛班的春天》《天堂的孩子》《阿甘正傳》等推薦頻次較高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贖》《教父》《獅子王》《小城之春》《美國往事》《茶館》《老友記》《大宅門》《亮劍》《士兵突擊》等,也無一不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中外影視經典。以《放牛班的春天》為例,騰訊視頻專輯播放量1801.9萬次,B站播放量154.8萬,豆瓣98萬餘人平均評分9.3。另外一些專業人士推薦的近幾年的優秀作品,相信也會有很多在未來成為世所公認的經典。

著眼「當下」   打造「未來」之經典

無論是藉助臺詞、玩梗「破圈」的翻紅老劇、老片,還是靠品質長久流傳於後世的經典,其實都能給今天的影視創作者帶來啟示。

韓浩月表示,一些翻紅老劇可能存在各種瑕疵,比如演員表演方式保守、畫麵塑料感十足,以及劇情中傳達的帶有農耕時代氣息的價值觀等,都可能會讓年輕觀眾難以接受。但大多數作品的結構、人物和戲劇衝突設計工整且完整,「過去很多作品在敘事上是有節奏的,人物和情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沒有廢掉的情節和畫面,年輕觀眾會感受到這種作品的完整性所帶來的藝術感染力。」韓浩月認為,影視作品要做到既好看又工整,其實對創作者要求極高,「現在很多劇集可能就某一集很好看,或者開篇很抓眼球,但拍著拍著中間就垮了,或者爛尾。從整體來看,你會發現,現在很多作品缺乏過去作品的那種整體感。」

除了老劇、老片翻紅,這幾年影視市場還掀起了翻拍經典IP的風潮。翻拍經典IP雖然有完整的故事框架、獨特的表現風格和成熟的敘事模式可供借鑑承襲,亦能引發集體懷舊,從而輕鬆獲取較高的認知度、關注度和影響力,但在實際創作中,翻拍卻並非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的省力活兒。韓浩月認為,任何性質的單純翻拍都很難獲得成功,只有做到真正創新才能打動觀眾,「很多題材基本都拍過了,那麼新鮮感只能從現實生活中去提煉。像之前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他們在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故事中,提煉出來時代新意。」韓浩月還提供了一種思路,「可以翻拍國外的版權,像之前電影《誤殺》翻拍成功,不在於呈現了原故事的精彩橋段,而是因為成功本土化,這樣的翻拍會讓你忘記原版,是有價值的。」

在韓浩月看來,老劇、老片翻紅,以及翻拍盛行,其實都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影視創作原創力缺乏的問題。「順應潮流的人太多,真正能在潮流中站住腳、堅持自己的人太少。如果高質量的新作品讓觀眾應接不暇的話,觀眾就沒那麼多時間去回看老的經典。」韓浩月認為,與其反覆回首開掘經典,不如將其中的靈韻和精髓內化於心,與時俱進,打造更多能夠成為經典IP的原創作品。但要想創作出新經典,創作者需要用作品去引領觀眾,而不是被觀眾和市場左右。

王小槍認為,創作者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創作者是什麼樣的人,筆尖或鏡頭之下就是什麼樣的文字和畫面。只有不計時間與投入,表達自己真正想表達的作品,才可能成為經典。」劉寧則表示,經典是時代下的產物,要想創作出新經典,在創作前需要了解這個時代的喜好和市場的需要,因為經典也需要與時俱進。

影視人眼中的經典

鄧細斌:一些經典的年代影視作品可以記錄一個時代的縮影,讓觀眾在進行藝術性觀賞的同時,引發回憶和情懷。文以載道,好的影視作品可以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精神導向,寓教於人。

梁振華:經典是可以反覆琢磨和回味的作品,是同類作品中的典範,並將長久流傳於後世。但經典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或者說,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適合自身的經典。

劉寧:經典是一個時代下的產物,在創作之前需要了解這個時代的喜好和市場的需要,經典也需要與時俱進。

 

王小槍:創作者是什麼樣的人,筆尖或鏡頭之下就是什麼樣的文字和畫面。只有不計時間與投入,表達自己真正想表達的作品,才可能成為經典。

楊曉培:經典具有引起各地區、各時代觀眾共鳴的普適性,情感是共通的,共通於時間和空間。經得住市場和觀眾的考驗,當下的「流行」也能成為「經典」。

俞勝利:古今中外,經典文學藝術作品裡,大多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觀眾和讀者面很廣的作品,也有不少小眾的經典作品流傳於世。對於電視劇來說,我偏愛雅俗共賞的作品,它們能最大程度惠及民眾,在讓觀眾喜愛的同時,使觀眾獲得人生啟迪,提高個人文化藝術修養。

鄭大聖:經典不是能自我期許、自我命名的,也不是時代能夠辨別的,得交託給時間。

相關焦點

  • 4K修復帶給老片新生,經典影片重映再獻高熱票房
    《海上鋼琴師》於11月9日、10日舉辦全國超前點映,上座率場均第一,使得電影上映後便獲得貓眼9.5的高分評價,淘票票點映開分更是高達9.6分,不負經典傳奇口碑。雖然被同天上映的《大約在冬季》壓了一頭,暫時位列同期電影票房第二名,但作為一部重映的經典老片,成績可以說是相當優秀了。
  • 啟示錄七教會-土耳其基督教聖地
    土耳其如今雖是伊斯蘭教為主流,但卻是許多基督教徒朝聖的國家,因為土耳其所在的安納託利亞是一片非常古老的土地,人類文明發展最初的區塊之一,因此許多在基督教經典上提及的地點,都在這片土地上
  • 北京電影節展映片單公布 《現代啟示錄》等將重映
    網易娛樂8月13日報導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揭曉「北京展映」部分片單,包括《現代啟示錄
  • 從尼採、康拉德直到科波拉 ——重讀《現代啟示錄》
    科波拉的野心之作    不出所料,儘管是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安排場次最多的一部外國經典(同時有IMAX和4K),《現代啟示錄》搶票時依然是「秒光」——這充分說明了無論當年的爭議有多大能夠不顧預算超支、周期嚴重延時(原定拍攝6周的《現代啟示錄》拍了一年半)、一片批評殺伐聲,甚至眾叛親離的困境,像個瘋子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這真的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    40年後來看,它帶給觀眾思想的震撼和啟迪絲毫不減,但我們的接受卻更加狹隘了。比如說,被娛樂片洗腦的我們絕對容易指出結尾的一個「問題」:庫爾茨既然智商很高,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威拉德殺掉呢?
  • 推薦五部早期經典怪獸電影!偶爾重看一些老片感覺蠻不錯的!
    片中人物性格都很豐滿,細節豐富,情節緊湊,真正經典!航班蛇患 (2006)黑幫老大艾迪金策劃了一起兇殺案,被偶然路過的年輕人西恩瓊斯(Nathan Phillips 飾)目擊。為了在法庭上成功指控這個作惡多端的黑社會頭子,警方派出資深聯邦密探尼維利費恩(Samuel L.
  • 十部香港老片,有沒有你的童年陰影
    提起恐怖片,大家可能首先想起的是歐美暴力的、日本詭異的、韓國懸疑的,而對我而言,香港的恐怖老片才是情有獨鐘的經典。記得小時候租錄像帶,後期升級變成影碟,看得最多的恐怖片都是香港的,童年陰影記憶深刻啊。下面分享十部,也是最近重溫過的,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印象呢?
  • 憶看譯製片的往事
    曹振華 上海老底子本人從小就喜歡上了看電影,迷上了國產片,後來又喜歡上了看譯製片。然而,蘇聯片《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卻可以在影院上映。《列寧在1918》中的「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臺詞成了我們當年在遇到困難時互相鼓勵,充滿信心的經典語言。,阿爾巴尼亞電影在影院上映,讓精神處於極度饑渴的我們將其視為甘泉。
  • 《生化危機:啟示錄》推薦配置 新圖怪物口器像菊花
    《生化危機:啟示錄》推薦配置 新圖怪物口器像菊花 時間:2013-04-03 15:01:33 來源:3DM新聞組-老狐狸
  • 央視的40部經典譯製老片,這5部佳片你都看過幾部?記住播放時間
    中央六套的電影頻道近日來要連播40天的經典譯製老片,為了慶祝改革開放的四十周年,這下子喜愛老影片的影迷們就有福氣了,下面小編整理的這5部佳片電影你都看過幾部?一起看看是哪天播出吧,一定要記住播放時間《老槍》2018年11月24日播放,這部影片中對人的心靈震撼感很強,採用的是雙線記敘手法,愛情的溫情和戰爭的殘酷在影片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特別是在片頭和片尾處都是一家人在路上的溫馨場景,但是當戰爭過後,這種溫馨也只能存留在記憶中了,這才是最殘忍的,這部影片的音樂也很美,美與惡的交織!
  • 買《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之前,請看詳細解析!
    主掌中寶整理了目前已知的《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的相關情報,或許會對各位決定是否購買本作有所幫助。1.《塞爾達無雙 海拉魯全明星》如其名「全明星」,在其他塞爾達傳說作品中的人物都會出現,還有一個光榮原創人物林克爾,劇情採用篇章體,會回顧一些塞爾達傳說系列中的經典戰役,如時之笛、黃昏公主、天空之劍等。基本就是把無雙人物換皮變成塞爾達傳說中的人物。
  • 寥曠宙海暗黑未來 《邊際啟示錄》劇情解析
    《邊際啟示錄》 是杭州黑巖網絡正在主推的原創科幻題材自主智慧財產權項目,通過漫畫、動畫、小說、遊戲、手辦周邊等產品的多線研發,打造最具震撼力的熱血科幻IP,目前影視及遊戲研發正開放合作。
  • 10部揭露人性的經典老片
    不久斯蒂勒的同事們發現新總監也開始狀若瘋狂。然而,隨著老友--研究所安全主管勞茲神秘消失事件的不斷深入,斯蒂勒漸漸分不清究竟是自己病了,還是身邊的世界病了....這裡生活的人們也像是慢節奏老電視劇裡一樣,過著沒有波瀾和驚險的平靜生活。不光如此,居民的人生像極了一套既定程序,每一天都過得規規矩矩毫無意外。在這裡,夫妻永遠相敬如賓,孩子永遠乖巧聽話,沒有投不進籃框的籃球,沒有寫著故事的圖書,沒有誤點的晚餐。不過這一切都隨著兄妹的到來漸漸改變。
  • 殭屍片《一眉先生》來襲,劉觀偉執導,單看演員陣容就無多少欲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洪金寶開創了「靈幻片」領域的電影,之後在劉觀偉、林正英的合作下,將「殭屍片」發展到了巔峰。可是,隨著90年代香港電影行業的衰落,各種跟風殭屍爛片的霸屏,再加上林正英的去世,殭屍片再也沒有過創新,現在我們看到的經典,基本都是八十年代的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林正英去世了,但是他的「徒弟」錢小豪,卻依舊在殭屍領域混跡。
  • 一部經典的逃亡片,一部值得看的影片《亡命天涯》
    在這之前對美國影視作品的印象僅僅停留在電視裡播過的《成長的煩惱》和爸爸愛看的《007》與《加裡森敢死隊》,當時家裡新買了所謂的「家庭影院」,聲音效果非常好,當然,也許跟現在的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但那時留給我的震撼卻是非常大的,影碟是原聲英語的,感覺特別好,那好象是第一次聽到純正的美語吧,特別是司法官山姆在發現金保醫生逃跑而並非死於事故後向所有人命令追捕行動開始時的那串幾乎都沒有停頓的話。
  • 還用人工+機器修復經典老片?百度要用AI助力電影頻道智能升級
    還用人工+機器修復經典老片?吳甜表示:「電影頻道一直在推動老片修復和電影高畫質化,要把電影文化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百度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包括視頻理解、分析、生成等多技術方向都已達國際領先水平。百度在和電影頻道的合作當中,將會把這些技術與廣電傳媒行業進行融合。這將是一次雙贏雙收的合作,共同為行業帶來一系列新變化。」
  • 好萊塢經典戰爭電影排行榜,必看十大戰爭片!
    好萊塢的電影製作精良,冠絕全球,好萊塢的戰爭片更是氣勢恢宏場面宏大,小編辛苦搜集了十部口碑和票房都很高的經典美國好萊塢戰爭大片分享給大家,有一戰時期的經典電影戰馬,還有關於二戰和越戰方面的電影,有時間可以把這十部看完,你就會對戰爭有更深刻的了解,下期小編將整理關於現代戰爭方面的十大電影,包括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
  •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新預告 依蓋隊隊長亮相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新預告 依蓋隊隊長亮相 2020-10-13 22
  • 《塞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評測:另一個喧鬧的海拉魯
    一方面,他們可以「取其糟粕、去其精華」,打破老系列建立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又懂得藉助 IP 的特點,將無雙玩法恰到好處地融入到遊戲中去。因此在邁入《塞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那 100 年前的海拉魯世界前,我既興奮又擔心。顯而易見的是,這部作品難以達到《塞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的高度,但悶頭體驗下來,它的質量卻已然值回票價。
  • 特別策劃 | 到底誰是真正的登月第一人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出特別策劃「飛向月球」單元,為觀眾梳理、呈現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月球電影。我們在上個月公布了本單元的第一批片單,側重於前太空時代的奇趣狂想,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第二批片單,既展現了人類在半個世紀以來動魄驚心的登月探索進程,也介紹了月球傳說的當代演繹。「到底誰是真正的登月第一人」這個問題,雖在歷史上無可爭議,但在電影史上不斷產生新的傳奇。
  • IP啟示錄,《寄生獸》的改編之道
    早期的一批經典輕小說資源斷斷續續地被榨取乾淨後,近一兩年來的改編作品頹勢漸增,廠商們將目光投向了本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年輕一輩甚至知之甚少的經典老作品上。畢竟老作品大都根植於其所處的年代,在審美趣旨等方面或多或少會帶有一些時代烙印。 雖然人們常說經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但ACG畢竟是個快消行業,對於絕大多數讀者來說,他們不會有耐心面對過於濃厚的「昭和風」畫面並且感同身受,就好像你不能勉強一位看慣了高達Seed和00的九零後觀眾去對0079的古早畫面和簡陋配色甘之若飴一樣。